柯尔克孜族网站?新疆 柯尔克孜族?

盛铁 9 0

柯尔克孜的民族概况是什么?

柯尔克孜族约有14万余人,主要聚居在新疆西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另有20%散居于南疆、北疆和黑龙江等地。柯尔克孜族历史悠久,其先民公元前就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一带,与匈奴人、丁零人为邻,史称“鬲昆”、“隔昆”、“坚昆”等。十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因辽、蒙古和准噶尔贵族所迫,柯尔克孜族迁移至天山、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一带,黑龙江的柯尔克孜人则是从新疆阿勒泰一带迁去的。新疆的柯尔克孜人保留着牧业为主的传统,东北的柯尔克孜人则以农业为主。这个民族的民歌分属三大乐系,而欧洲乐系是最主要的。

柯尔克孜族使者是谁

56个民族祝福北京之柯尔克孜族

播出日期:11月29日 BTV-1 18:02 – 18:29

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祝福北京》 “56个民族共同为北京祈福盛会”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和中国少数民族体协共同主办,并且得到了王老吉的独家支持,在这里让我们对王老吉表示感谢。同时欢迎拨打中国网通2008奥运节目热线010-68712008。在今天的节目开始之前,我们先看看在两周前我们节目的获奖情况。

今天我要向您展示的是柯尔克孜族使者候选人的风采,观众朋友您可以通过发送短信或网络投票的方式,选出您心目当中的祝福使者,胜出者将成为柯尔克孜族祝福使者并参与 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盛大祈福仪式。

今天我带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东西,这是一位朋友送给我的礼物。别看这只是一顶小小的白毡帽,但这可是柯尔克孜族的标志。柯尔克孜族自古就有为尊贵的客人送白毡帽的习俗,在古代柯尔克孜汗王就派使臣到友邦赠送白毡帽,表示两国修好。今天柯尔克孜族的朋友向不同民族客人赠送这样的毡帽,就是显示民族间的友谊和团结。如今在各种重要的场合,柯尔克孜男子不仅戴白毡帽,而且还把白毡帽作为最高贵的礼物。好,在了解了柯尔克孜的白毡帽之后,下面我们就一起寻访柯尔克孜族祝福北京的使者吧。

为了寻访柯尔克孜族祝福北京的使者,我们来到了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首府阿图什。阿图什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如今在这里我们仍能感受到商业的繁荣和人们的友善。

然而,今天的城市已经不能体现非常鲜明的柯尔克孜民族特色,于是在一个清晨我们再度启程,继续前往柯尔克孜族聚居的阿合奇县。

观众朋友,我现在所处位置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这也是我国最西端了,如果您在中国境内最晚看到日出、最晚送走落日的话,来这里是准没错的。如今80%的柯尔克孜族都生活在克孜勒苏自治州,为了能真正的感受到传统的柯尔克孜族风情,我们已经从阿图什出发,将前往300公里以外的阿合奇县,您看两边的风景是非常壮观的石头山,真的是一望无际啊。好 师傅咱们出发

“柯尔克孜”在柯语中的意思是“山中的游牧民”。在沿途,柯尔克孜族的牧民和美丽的羊群不断映入我们的眼帘,让这一路上的石头山也仿佛有了许多生气。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阿合奇县,这也是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的猎鹰之乡。您看我身后这个雕塑,就是一位猎人在驯鹰的姿势,特别的帅气。那这个雕塑也是咱们阿合奇县的标志。

当我们来到美丽的阿合奇牧场,柯尔克孜族同胞的热情着实让我们感动。

这位名叫吾提库的小伙子还主动向我们介绍起了当地的风俗。

吾提库:这是柯尔克孜族人独有的一种接待客人的方式,从远道而来的客人

被带入毡房内,摆一些柯尔克孜族独有的一些食物、食品来供大家品尝。

既然来到了猎鹰之乡,就不能不提起这里闻名世界的猎鹰。

雄鹰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凶猛的,只能远观,而不能近其身。为了让鹰在不狩猎的时候保持平静,它被戴上了眼罩,然而更显示出了它的威严。

对于善于驯鹰的柯尔克孜人来说,它是狩猎中的好伙伴。

吾提库就是一个猎鹰的能手,在他看来,这似乎就是柯尔克孜勇士必备的本领。

穿戴齐备的吾提库,架鹰、上马,一招一式都是那么英姿飒爽。现在柯尔克孜人驯鹰不再是狩猎谋生的手段,而更多的是出于增添生活乐趣的需要。

让雄鹰驯服地飞上蓝天,除了必要的勇气和技巧,还需要和鹰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吾提库:当鹰离开我的手臂,翱翔于蓝天时,我感觉得到它是多么的自由,我的心好像也跟着它一起飞翔。

吾提库一有时间就和朋友们在赛马场上策马奔驰,他对每一项柯尔克孜的体育项目都非常痴迷,这也许就源于柯尔克孜人对草原、对自然的无限向往吧。

英俊的吾提库是克州业余体校的一位教练,他从自治区体育学校毕业以后,就一直默默的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和往常一样,这天一大早,他就开始组织他的队员们进行训练。

今天进行的是挡拆练习和三对三对抗,主要考察队员们的意识和默契程度,吾提库在这方面一点都不放松。

吾提库:虽然我不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在比赛场上取得金牌,但是我所作的一切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枚金牌。

吾提库希望自己教的这些孩子们能够早一天成材,这对于当教练的他来说就是一份最好的报答。

坐在阿合奇的草原上,怀抱着传统的库姆孜琴,仿佛走进了古老的柯尔克孜族文化。您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三根弦的琴,但它却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悠扬的琴声记录着柯尔克孜族历史的成长与发展,在柯尔克孜族有这样一句谚语:伴您生和死的是一把库姆孜琴,如同白毡帽一样,库姆孜琴已经成为了柯尔克孜族的一种标志。您别看我拿得有模有样的,其实我并不会弹,那接下来我要给您介绍的这位姑娘,她弹唱的库姆孜,相信一定会打动您的。

库尔曼比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歌舞团的舞蹈演员,多才多艺的她并不甘于做一名舞蹈演员。在父亲的教导下,她拿起了库姆孜琴。

她的父亲是当地非常著名的演员,弹奏库姆孜的技法非常高超,在库尔曼比的眼中,父亲绝对是世界上最棒的艺术家。

库尔曼比:爸爸弹得这么棒,我会弹得像他那样吗?听见爸爸弹得那么好,我有时候就想我一定要把它学好,一定努力。

由于身为舞蹈演员,每天都要排练舞蹈,练琴往往只能占用业余时间。每天下班后,歌舞团空旷的楼道,就成为她的排练厅。

时间长了,练琴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讲的确有些枯燥,还曾经因为这件事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库尔曼比:我记得有一次,爸爸找了一首我们民间特别出名的曲子和歌,我感觉那根本就不适合我唱,我说我不想唱,你干嘛要逼我呢?我不学了行不行?就把琴摔掉了。

倔强的女儿竟然把把父亲视作珍宝的琴扔在一旁,父亲一怒之下,把库尔曼比锁进了她自己的房间。

整整一个星期,库尔曼比都没有出房间,这里没有了歌声和琴声,只有窗外的一片蓝天。

库尔曼比: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之后,我感觉爸爸说的有些话是对的,然后我还心疼我当时扔掉的琴,又把它拿了起来,又开始弹。

动听的旋律又从指尖流淌出来了,库尔曼比又一次回到了音乐的世界中,而且比过去更加投入。

虽然,现如今库尔曼比经常在正式演出中登台亮相,但在家里的聚会上,也经常能够听到她美妙的歌声。

可爱的库尔曼比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对身边的民族文化也非常感兴趣。这一天正好有空,她特地带着我们来到阿图什最著名的民族一条街。

库尔曼比:这里就是我们阿图什市最有名的一条商业街,接下来我带你们参观一下我们柯尔克孜民族最有特色的地方。这家就是我们柯尔克孜比较有民族特色的一家餐厅,我们女老板手上拿的是一杯马奶酒,我感觉非常棒。这个就是我们柯尔克孜族最有民族特色的地毯,一般都是我们柯尔克孜族姑娘出嫁的时候,自己做出来陪嫁的嫁妆。

新疆是一个歌舞之乡,在这里生活的各民族朋友似乎都能歌善舞,柯尔克孜族舞蹈热情奔放,以浓郁的草原气息独树一帜。那么我们下一位柯尔克孜族使者候选人就以自己的舞蹈魅力,向国内外的朋友展示了柯尔克孜族的民族风情。

为了准备自治州的一场大型演出,在州歌舞团的排练厅里,一群舞蹈演员正在加紧排练大型舞蹈《待嫁的新娘》,领舞的演员正指挥着大家有条不紊的练习,她就是我们要寻访的第三位祝福使者候选人古丽夏依尔。

古丽夏依尔是知名的柯尔克孜族舞蹈演员和编导,多年来向国内外的观众展示了民族传统的舞蹈艺术,并赢得了无数殊荣。而对于眼下这部舞蹈,她更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这是她和爱人巴合提亚尔共同创作的又一部成功的作品,也是他们最喜爱的一部舞蹈。

这只舞蹈的创作灵感来自一件博物馆的文物,当古丽夏依尔看到这件古代柯尔克孜族新娘的嫁衣时,爱不释手,希望把这件美丽的嫁衣展示到舞台上,几经周折,终于按照嫁衣的形式设计了舞蹈的演出服装。

大家对服装的样式非常满意,然而在舞蹈创作中,他和爱人却在艺术上产生了分歧。

古丽夏依尔:我一开始呢开头就是主要是展示这个服装,他就给我提意见,那个舞蹈前面加一个《哭嫁歌》,这样就是比较合理、比较完整的一个舞蹈了。

夫妻双方谁都说服不了谁,创作意见的不统一使舞蹈的创作停顿下来。

古丽夏依尔:后来我想了好几天都不愿意,我说,我必须得这么开始,后来他还是坚持下去,给我就提这个意见。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古丽夏依尔终于听从了丈夫的意见,一部成功的舞蹈就此诞生。

在2007年新疆舞蹈大赛中,《待嫁的新娘》荣获专业青年组“表演一等奖、作品金奖”。

古丽夏依尔:其实拿不拿奖是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观众喜欢我们的作品,通过这个舞台,我能够展现我们柯尔克孜族本民族的艺术文化,让外界的人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柯尔克孜族的文化艺术,这才是我的责任。

这一天,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大型文艺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库尔曼比是演出的主持人,古丽夏依尔的《待嫁的新娘》作为压轴的节目,她们早早就来到剧场开始准备了。

库尔曼比担任晚会的主持人,在后台认真的准备汉语和柯尔克孜语的主持词,遇到不确定的内容,还打电话向父亲求助。

古丽夏依尔为了准备舞蹈,提前好几个小时就到剧场开始化妆,这么多年来,她对于每一场演出都是这么认真对待的。

演出开始了,库尔曼比作为主持人首先登场。

舞台上的节目一个个精彩的呈现,古丽夏依尔、库尔曼比和她们的同伴们用心来表现她们对艺术的追求,并且希望在每次演出后都能够更进一步。

吾提库:北京是我向往的地方,明年将举行奥运会,如果我能去北京,那种感觉将是非常美妙的。

库尔曼比: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成为我们柯尔克孜民族当中,能唱出我们民间歌的歌手、弹出动听库姆孜琴声的琴手。

古丽夏依尔: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今后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拿出更好的作品,让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们更了解我们柯尔克孜民族灿烂的文化。

英俊的猎鹰高手吾提库,擅长演唱民歌的库尔曼比,舞蹈曼妙多姿的古丽夏依尔,这可真是让人难以选择。到底您选谁呢,请发短信或登陆祝福北京网站投票,两星期后同一时间为您公布柯尔克孜族使者当选的结果。您要是选对了,就有机会获得纪念金币,还有可能赢得大众使者奖,大众使者奖的得主可以亲临北京,参与2008年盛大的祈福仪式。好,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能给我56各民族中,其中一个族的详细资料

朝鲜族:

朝鲜族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小米,京渍(即辣泡菜)是不可缺少的菜。喜爱吃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现在不少人学习汉族烹饪技术。朝鲜族的村落,多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村内房屋的建筑面向东南、南和西南。有瓦房与草房,房墙外多刷白色。房内一般分寝室、客室、厨房和仓库等。室内有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近年来家庭中的陈设日渐讲究。朝鲜族人民非常讲究礼节,注重卫生,尤忌随地吐痰。房子、餐具、衣被等都很整洁。朝鲜族信仰宗教的人较少。信教者有的信佛教,有的信基督教或天主教。佛教在朝鲜族中有悠久的历史,佛教的某些礼仪和习俗早已渗透于朝鲜族人民生活之中,成为民族风俗。但是,现在佛教在朝鲜族中影响不多。近年来,因为受到韩国的影响,在我国朝鲜族中,信仰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朝鲜族没有全民性的统一宗教。

朝鲜族文化风俗习惯

朝鲜族的娱乐

朝鲜族人民非常热爱体育运动。摔跤是他们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延边素有“足球之乡”的美称。荡秋千和跳板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

跳板:朝鲜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流行于吉林、黑龙江、辽宁朝鲜族聚居区。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节举行。参加者多为女子,比赛进行时以2—4人为一组,分别站在一块长约5米的跷跷板两端,它有“抽线”和“表演”两种。“抽线”在跷跷板两端各置一团线,抽出线头系于比赛者的脚踝上,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比赛者弹跳时所抽出的线的长度、高度,来判定胜负。“表演”则有自选动作和规定动作两种,主要根据比赛者的跳动动作难度和姿势进行评分。

荡秋千:也叫“打秋千”,是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尤其受到妇女们的喜爱,并经常进行该项目的比赛。比赛时评定优胜者有几种方法:一种是以秋千架前方高树上的树叶或花朵为目标,用脚碰着或咬掉树叶(花朵)者为胜;一种是在踏板底下挂一根长绳,测量秋千荡起的高度,高者为胜;还有一种是在秋千架前方竖两根树杆,杆上横拉一根系有铃铛的绳子,荡秋千者以碰铃次数多少决定胜负。

摔跤:素有“摔跤之乡”之称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具有悠久的摔跤历史。每逢端午节或中秋节,四方摔跤手云集,争夺锦标,人们常选一头肥壮的黄牛作为奖品给优胜者。比赛时,双方穿上特制的服装,右腿上扎一束白色的带子,各自将左手套进对方的带里,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裁判一声令下,双方同时立起,比高低,经过多局较量,获胜者牵着黄牛在锣鼓声中绕场一周。

顶瓮竞走:朝鲜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常在劳动之余举行,参加者均为女子。比赛开始前,参加者先头顶一盛有10斤水的瓦瓮,站在出发线上,裁判员发令后,即快步疾走,每次赛程为一百米或二百米。走时,以瓦瓮不倒,水不溅出和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朝鲜族的服饰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妇女穿短衣长裙,这也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色。短衣朝鲜语叫:“则高利”,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朝鲜语也叫做“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长裤,裤脚系上丝带。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鲜族的饮食

打糕: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打糕的历史比较长,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当时称打糕为“引绝饼”,并称引绝饼已称为传统食品之一。如今,凡逢佳节或红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顾名思义,打糕是打出来的。打糕的原料主要是糯米。不产糯米的地方,则用小黄米或糜子;所洒的豆面原料,除用小红豆外,还可以用黄豆、绿豆、松子、栗子、红枣、芝麻等。制作时,先将粘米淘净蒸熟,放在打糕槽内或石板上,用打糕槌子把米粒打碎粘合在一块而成。吃的时候,用刀蘸水切割成小块,蘸着糕面吃。

朝鲜冷面:朝鲜族传统食品之一。朝鲜冷面的历史很长。据日本史书记载,17世纪上半期,朝鲜僧天珍已将制作冷面的方法传到日本。朝鲜族人不仅在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即使在寒冬腊月里也喜欢坐在炕头吃冷面。特别是每年到农历正月初四中午,朝鲜族有全家一起吃冷面的习俗。据民间传说这一天吃面条,可以“长命百岁”,故冷面也称做“长寿面”。冷面的主要原料是荞麦面、小麦面和淀粉,也可用玉米面、高粱面、榆树皮面和土豆淀粉制作。做法是在荞麦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制成,吃起来清凉爽口,味道鲜美。

柯尔克族历史文化

柯尔克孜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史记·匈奴列传》最早出现了对柯尔克孜族的先民的记载。约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征服的北方诸族中,就有“鬲昆”,《汉书》作“隔昆”,“鬲昆”或“隔昆”即柯尔克孜族的先民,“鬲昆”是当时柯尔克孜的译音。从《史记》的记载看,当时的“鬲昆”居住在匈奴以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以北的吉尔吉斯湖周围,其活动地区为阿辅水(阿巴根河)与剑水(叶尼塞河)之间。

唐代以前,柯尔克孜族主要从事游牧和渔猎。至唐代,柯尔克孜族有了很大发展,人口达数十万,其中胜兵八万。他们虽然仍以牧业为主,但农业生产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他们能用铁制造兵器,使用十二生肖纪年,反映出古代柯尔克孜族社会经济文化在当时北方各民族中,是比较先进的。柯尔克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公元5、6世纪时,受突厥汗国统治,柯尔克孜族使用过古突厥文。柯尔克孜族地处匈奴西部,汉朝时被匈奴冒顿单于征服。此后又先后为鲜卑、柔然等族所统治。

扩展资料:

柯尔克孜族婚恋

柯尔克孜族实行外婚制。习惯上一般直系七代和旁系五代的亲属之间不能通婚,与其他氏族、部落或民族的孩子和同吃母奶长大的男女,也不能通婚。所以,订婚之前,要非常细致地了解对方的情况。

柯尔克孜族的订婚仪式较隆重,一般在女方家举行。男方组织“相亲团”,牵上一只活羊,带上衣服、首饰等,特别要带一对耳环作为订亲信物。相亲的婆婆或姑姑、姨姨上前吻姑娘的前额,庄重地给戴上耳环,这意味着姑娘已是自己家里的人了。同时还要给姑娘梳“订亲头”,并把带去的金银首饰等以及衣服、鞋帽统统给姑娘穿戴上,在打扮时还唱“订亲歌”。在订婚宴时,“相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柯尔克孜族

对于柯尔克孜族网站和新疆 柯尔克孜族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