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际霖?吴际霖签名封?

擎业 13 0

哪位科学家参加了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实验

193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王淦昌考取了官费留学生,来到德国柏林大 学深造。在这个世界物理学研究最前沿的大学,王淦昌以他对实验物理学的特殊兴 趣和对科学热点的敏锐洞察力,在导师梅特涅的指导下辨识着现代物理学发展的新 方向,并于1933年12月取得了博士学位。

1934年4月,王淦昌博士乘船回到了灾难深重的中国,先后在山东大学和 浙江大学物理系任教授。王淦昌身在落后的中国,却时刻关注着国际上物理学的重 大进展。

1937年,法国巴黎大学镭学院的居里实验室,来了一位中国留学生钱三 强。他与王淦昌一样都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毕业生。来到巴黎后,钱三强在约里奥 -居里夫妇的指导下,从事放射线研究。1946至1947年,钱三强与夫人何 泽慧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后来他们还发现了几率更小的“四分裂”现象。他 们的这一工作被约里奥-居里夫妇认为是该实验室自二次大战结束以来最主要的成 果之一。

同在清华,比钱三强高一级的彭桓武,是个潇洒倜傥,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1938年冬,他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投奔鼎鼎大名的玻恩(M.B orn)教授做博士研究生。众所周知,玻恩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起了奠基性质的 作用,并在德国最著名的格廷根大学建立起一个学派,使该校物理系成了当时世界 上理论物理的研究中心。

彭桓武在玻恩教授的指导下,研究固体理论和量子场论,并在这两个领域中取 得了突出的成就,获得了两个博士学位,这在那时的中国留学生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这里还必须提到另一位先驱者,那就是德高望重的赵忠尧先生。他是第一个 亲眼看到核爆炸的中国物理学家。1946年6月30日,美国在太平洋小岛比基 尼上又爆炸了一颗原子弹。距该岛25公里远的“潘敏娜”号驱逐舰上,有应美国 政府之邀前来观“战”的英,法,苏,中四个同盟国的代表,其中那位黑头发黄皮 肤的中国代表就是物理学家赵忠尧。他一面仔细观看着冉冉升起的蘑菇云,一面将 目测现场算出的数据默默牢记在自己的脑海中。这次演习完毕代表们回到美国。当 美国国防部代表在机场欢送盟国参观团回国时,他们发现那个黑头发的中国代表 “失踪”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赵忠尧此次出国负有当时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物理学家萨本栋托付的重任:尽可能多地了解美国在核物理方面的新进展,并设法 购买核物理研究设备,萨在国内设法筹款给他汇去。

就这样,赵忠尧神秘地“失踪”了。他设法回到加州理工学院,这是他192 7至1930年间攻读博士学位的地方。他常周旋于原先的老师和同事之间,利用 机会在加速器的操作台和零部件上爬来爬去,以获取加速器设计和制造的细节知 识。回旋加速器的发明者,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劳伦斯敬佩赵忠尧的爱国之心,出重 金聘用他,还有意安排他多接触实验设备和有关图纸。萨本栋秘密汇来12。5万 美元,作为赵忠尧购买实验设备及个人生活之用。赵仔细核算一下,订购一台加速 器起码要40万美元,还不能拿到出口许可证,因为美国政府严禁此尖端技术出 口。因此,唯一的办法是自己回国设计制造,一些国内无法制造的精密部件则在美 国秘密定制。从此,赵忠尧成了“临时工”,他经常到几个熟悉的物理实验室去签 订“换工协议”,以替实验室完成某些科研项目来换取有关加速器制造的技术资料 和零件。每天,他工作平均在16小时以上,一日三餐多数是开水、面包加咸菜, 为的是节省12。5万美元中的每分钱。1950年初,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早已在 美国的华裔科学家中传遍,赵忠尧也完成了预订的计划准备回国了。当年8月29 日,他和钱学森夫妇等一起登上美国“威尔逊总统号”轮船,正要启航时,美国联 邦调查局特工突然上船搜查。钱学森的800多公斤的书籍和笔记本被扣下来,他 本人也被说成是“毛的间谍”被关到特米那岛上。赵忠尧的几十箱东西也遭到翻 查。其实,他早在一个月前已将其中的重要资料和器材托人带回中国,而把其余的 零部件拆散打烂了任意堆放,为的是迷惑搜查官员。尽管如此,当轮船途经日本横 滨时,赵忠尧还是被美军最高司令部关进巢鸭监狱。消息一经走漏,立即引起世界 舆论的关注,并引起美国国内科学界的质问和抗议。美国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不 得不放行。1950年年底,赵忠尧带着大批加速器资料和关键设备,回到了阔别 多年的祖国。1955年,赵忠尧用带回的器材和零部件,主持建成了我国第一台 加速器,开展了原子物理的研究。就是这时,被美国海军次长说成“抵得上五个 师”的钱学森也回到了中国。五角大楼忘了估算一下,赵忠尧及其带回中国的技术 设备和仪器设备能抵得上多少个师。

哪些科学家参与了中国原子弹的制造

1964年10月16日,是一个永载中国史册的日子。当天下午3时(北 京时间),新疆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宣布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参与原子弹制造的人主要有王淦昌博士、钱三强博士、彭桓武博士、李四光先生;还有德高望重的赵忠尧先生,他是第一个亲眼看到核爆炸的中国物理学家。

中国研制原子弹关键的一步是在1957年夏天迈出的:在二机部下面成立了 一个核武器局,对外称九局,后来又改称九院。出任局长的是原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觉少将。他的三位副手是:吴际霖,他原是学化学的;朱光亚,毕业于 西南联大,并获美国密执安大学博士学位;郭英会,他是周总理的科研秘书,在九局负责与各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

随着九局的组建,大批风华正茂的中青年科学家被调到这个研制原子弹的第一线,其中就有被称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

绵阳九院工作有多恐怖

绵阳九院位于以“李白出生地,中国科技城”而闻名的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全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CAEP) 又叫科学城,中物院,或839,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是国家高度保密单位,创建于1958年。

绵阳九院是国家计划单列的中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集理论、实验、设计、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院,下属学校有科学城一中。

中文名

绵阳九院

全称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CAEP)

创建于

1958年

位于

四川省绵阳市

快速

导航

发展历史

基本变迁

九院于1958年在北京建院,经历了三次基地变迁:1962年开始从北京迁往青海海晏221厂核武器研制基地:1969年迁往四川“九〇二地区”:1990年开始向绵阳科学城调整搬迁,实施相对集中,同年九院管理体制调整为国家计划单位的相对独立的科研事业单位。九院名称先后使用过二机部九局、北京第九研究所、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其实从这开始才叫九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研究所、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

发展历史

1957年夏季,二机部成立核武器局,序号为九局。李觉任局长。

1958年7月,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定点在在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即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获得批准。

1959年1月,筹建处正式成立。代号为221厂,职工工作证上为“国营综合机械厂”作为掩护厂名。九局局长李觉兼任筹建处临时党委书记,副手有三位:吴际霖、郭英会和朱光亚。

1958年7月13日,二机部在北京成立核武器研究所(九所)。设立两个研究室:一室是理论研究室,主任邓稼先;二室是实验研究室,主任是陈能宽。

1960年初,根据苏联596来信后的形势,周恩来指示“我们就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八年时间搞出原子弹。”九所扩大了规模。调朱光亚任九所副所长主管科研、实习、生产计划和学术活动工作;设立理论、实验、设计、生产4个部,13个研究室。理论部正、副主任为邓稼先、周光召;设计部主任龙文光。试验部主任张兴钤。九院第二技术委员会主任王淦昌,指导原子弹基本原理试验和点火中子源发生器设计与试验。第三技术委员会主任彭桓武。第四技术委员会主任郭永怀,指导核武器的力学特性,包括结构强度、压力分配和振动等方面的研究。

1960年10月,九所机构调整为1室理论物理、2室爆轰物理(室副主任孙维昌)、3室中子物理和放射化学、4室金属物理、5室自动控制(室主任疏松桂)、6室弹体弹道等6个研究室和一个加工车间,学术秘书室负责科研整体协调。还设立了非标准设备、建筑工程两个设计室。

1962年底,中央专委从13个部门抽调了15000人施工队伍,与二机部的建筑安装队伍共同组建了“221基本建设联合指挥部”,李觉任总指挥。同时,九院改为理论部、设计部、试验部、生产部体制。设立四个技术委员会:第一技术委员会负责原子弹的工程设计,正副主任吴际霖和龙文光;第二技术委员会负责非核部件(如常规化学炸药)的试验,正副主任王淦昌和陈能宽;第三技术委员会负责核武器爆炸试验,正副主任郭永怀和程开甲(发展为国防科委21基地研究所);第四技术委员会负责中子点火装置,正副主任彭桓武和朱光亚。

1963年3月,221厂具备了科研、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九局机关与九所(除理论部外)的人员从北京调往青海221厂。

1964年2月25日,二机部决定在核武器局(九局)与核武器研究所(九所)基础上合并组建"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李觉任党委书记兼院长,刁筠寿任第二书记、吴际霖任第一副院长兼副书记为实际行政负责人、郭英会、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朱光亚、程开甲、乔献捷、彭非、马祥等任副院长。朱光亚仍然协助李觉、吴际霖统管科技工作。221基地为"221研究设计分院"。分院下设“四大部”:第一、二、三生产部,设计部、试验部,理论部仍留在北京。

1965年3月6日,九院机关与221分院机关合并。

1965年5月,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代号为“九〇二工程”的核武器研制基地确立,分布在四川省绵阳市和广元市的山区,主体在梓潼县城。二所在安县太平乡,一所与三所在剑阁县开封镇沟内,四所在剑阁县武连镇山中,五所与十所在梓潼县观太乡,六所与九所在院部附近的梓潼县曹家沟,后又把平武县响岩镇境内的九〇三厂改称九〇七所。二机部四局决定由二机部二三公司四处承担九〇二工程的设备安装。

1967年5月29日,毛主席批准221厂暂停“四大”(大鸣、大放、大辨论、大字报)。

1967年12月1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九院转归军队系统,划归国防科委领导,1968年2月授予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研究院"。

1969年10月,九院开始由青海搬迁至九〇二地区、九〇三地区。九院下设若干研究所,如三所。所下设研究室,如三所的301室、305室。研究室下设组,如301室四组。

1970年,朱光亚接任九院院长,理论部部长邓稼先升任九院副院长。

1973年初,周恩来指派李觉、赵敬璞(原九院党委书记)到九院四川地区;周秩(二机部404厂厂长)、胡若嘏(国防科委2局局长)到九院青海地区解决"二赵问题"。

1973年7月2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九院脱离军队序列,集体转业,划归二机部领导。九院划归国防科工委建制后,大批军队干部进入九院。这些干部多数是好的,但在政治运动中,工作上存在重大错误,伤害了九院干部、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的感情。九院重新划归二机部建制,如何处理军队干部与地方干部之间的关系,赵敬璞代表二机部把军队干部全部撤出,由地方干部完全接手工作。

1973年12月13日,二机部决定,九院使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名称。

1974年1月1日,九院一分为二,院迁往四川,二二一厂留在海晏。

1982年5月,二机部更名为核工业部,九院使用"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名称。

1983年9月1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九院建设布局调整,相对集中到绵阳市区。代号“839工程”启动。

1984年10月24日,221厂通过了核工业部、青海省的企业整顿验收,被评为一级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

1985年1月30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九院开始使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作为对外名称。

1987年6月24日,《国办发[87]40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批转国家计委、国防科工委关于撤销核工业青海二二一厂的请示》,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撤销青海221厂,撤点销号。221厂近万名职工、离退休人员和家属共3万多人分散安置在全国27个省市532个县市。核设施退役处理工程投资3000万元,1993年6月通过了国家验收,完成了三级退役要求。

1988年4月9日,全国人大撤销核工业部,成立核工业总公司,九院更名为"核工业第九研究院"

1990年2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改由国防科工委归口管理,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成为相对独立的国防科研事业单位。

1990年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开始逐渐向新基地科学城(839)搬迁,实行相对集中。

1994年6月15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国营二二一厂向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正式签订移交协议。

2000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国发(40)号"文,调整国家相关部委对九院的领导分工,进一步加强了党和国家对九院的集中统一领导。

关于吴际霖和吴际霖签名封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