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战?鄱阳湖水战与三国演义?

志耀 28 0

明朝的鄱阳湖决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明朝的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方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此战,朱元璋乘陈友谅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先断其退路;继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歼其主力;后水陆截击,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鄱阳湖大战是中国历史上继赤壁之战后的又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鄱阳湖大战——是中世纪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水战吗?

鄱阳湖之战,也被称为鄱阳湖水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平定天下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而朱元璋的全面胜利,也决定了大明王朝的前途命运。

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中,鄱阳湖之战被称为中世纪规模最大的水战,也是中国水战历史中第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大战之前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陈友谅杀死了旧主徐寿辉,自称为大汉皇帝,定年号大义,并控制了整个长江中游地区。称帝后的陈友谅,为了解除卧榻之侧的隐患,先后向朱元璋发动了龙湾之战等大小战役数起,但大多都以失败告终。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二月,另外一股地方割据巨头张士诚派军围攻了小明王韩林儿最后的据点安丰(今安徽寿县),小明王派人向朱元璋求援。小明王韩林儿是当时红巾义军的领袖,是天下义军的精神领袖,同时又考虑到安丰是朱元璋当时的战略基地应天(今江苏南京)的重要屏障,于是朱元璋亲自率军驰援安丰。

洪都之围

同年四月,陈友谅趁着朱元璋救援安丰之时,应天及周边地区兵力空虚,率领号称60万的大军围攻洪都(今江西南昌)。洪都的守军将领是朱元璋的子侄朱文正,他带领城内的军民浴血抵抗,死守着洪都城。

陈友谅为什么会选择先攻洪都而不是直抵应天呢?

一个原因是应天地处朱元璋势力范围的核心地带,周边虽然兵力空虚,但途中一定也会遇到不小的抵抗;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洪都城位于赣北平原,地处赣江的下游,通过赣江向北经过鄱阳湖可以直接与长江相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旦攻破洪都,朱元璋势力范围的大门就会完全洞开,任由进出。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死守后,洪都一直没有被攻占下来,此时的朱元璋刚刚率部回归应天,但回来的并非是主力部队,主力军当时正在被徐达率领着围攻庐州(今安徽合肥)。朱元璋虽然很想救援洪都,但无奈兵力不足,因此他一面命洪都守军再坚守一个月,一面命徐达立即撤军回归,准备与陈友谅决一死战而灭之。

同年七月初六,朱元璋亲自率领水军20万,前往救援洪都。

七月十六日,朱元璋抵达江西湖口(今江西湖口县)。

他一方面派军守住了泾江口(今安徽宿松南部)和南湖嘴(今江西湖口县西北部),以切断陈友谅撤军之路;

同时,又派出一股军队守住武阳渡(今江西南昌东部),来防止陈友谅部队窜逃;

而他自己则亲率大军通过松门(今江西都昌南部)进入鄱阳湖水域,形成了关门打狗的局势。

正在围攻洪都却久攻不下的陈友谅,听闻朱元璋率军前来救援后,即刻撤除了洪都之围,率领号称60万的大军前往鄱阳湖迎战。一场水上的生死决战就此展开。

决战鄱阳湖

七月二十日,朱陈两军在鄱阳湖湖面遭遇,陈军号称60万,而朱军仅有20万,双方的兵力悬殊;而且陈友谅列巨舰成船阵,首尾相连,虽声势浩大但行动不便,朱元璋则以小船居多,小股作战,虽船小帆弱但行动自如。

于是,朱元璋下令各股小队作战时,分层次进攻,远距离使用火器,中距离使用弓弩,近距离再短兵相接。

七月二十一日,徐达率领朱军遵从朱元璋的策略迎战,一直从清晨战到日暮,虽卓有成效,但终因实力悬殊,双方军队各有伤亡,不分伯仲。

七月二十二日,朱元璋亲率水军迎战,但因为陈友谅军舰巨大,在作战中仰攻不利,始终无法制胜。此时,朱元璋手下的将领郭兴建议使用火攻,以克制陈友谅军舰首尾相连行动不便的缺点,被欣然采纳。傍晚时分,陈友谅的巨舰被7艘装满火药的小船撞击,一时间火借风势,烧毁了巨舰数百艘,军士也死伤过半。

后来又经过一个多月的相持阶段,两方军队各有交锋,陈友谅被困在鄱阳湖中,粮草将尽,决定冒死突围出去。

鄱阳湖水战中,朱元璋以少胜多,对当时有什么影响呢?

鄱阳湖水战是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爆发的一场规模非常大的水战,结果陈友谅惨败,就连他自己也死在了这场战争中。鄱阳湖水战,意味着陈友谅所部失去了抵抗力,被彻底消灭只是时间问题。也让朱元璋奠定了统一江南的基础,为他以后北伐和攻灭元朝,统一全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陈友谅自从除掉了老上司徐寿辉后,便自立为大汉皇帝,他控制着长江中游地区,兵强马壮,实力不容小觑。

1363年陈友谅出动水陆两军号称60万人,围攻朱元璋所占领的江西洪都(今江西南昌),当时驻守洪都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恰好朱元璋正在进攻张士诚,无暇顾及。

可是面对如此不对称的局面,陈友谅却死死的被朱文正给拖住了,愣是没有攻破洪都,这对陈友谅所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仅消耗巨大,军心也有所影响。

而就在紧要关头,朱元璋亲率水军20万,往救洪都。首先他派兵切断陈友谅退路, 而自己亲率水师进入鄱阳湖,形成关门打狗之势。陈友谅听说后,撤洪都之围,东出鄱阳湖迎战,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于是爆发了。

然而就是到了这个时候,朱元璋也明显处于下风。可是朱元璋很好的利用了陈友谅舰只庞大这一特点,层层派兵扼阻,限制其兵力展开,并利用风向、水流等自然条件,及时采纳了部将郭兴建议,改用火攻破敌。打出了一场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结果陈友谅大败,连他自己也中箭而死,而且太子陈善儿被擒,另一个儿子陈理继承了皇位,不过朱元璋没有给他们机会,同年亲征武昌,打败了丞相张必先,陈理无奈之下投降了朱元璋。

可以说随着鄱阳湖水战的失败,大汉已经没有了抵抗力,失败只是迟早的事。也由于这样,朱元璋的势力扩大到原陈友谅的所属地区。

关于鄱阳湖大战,你知道多少?

鄱阳湖大战在历史上非常有名,这一战决定了陈友谅和朱元璋,谁才是天下雄主。这一战中朱元璋以少胜多,打败了实力胜过自己的陈友谅,从此也扫清了建立新朝路上的最大障碍。

这是一场水战,战斗地点在鄱阳湖,因此被称为鄱阳湖水战。陈友谅在这一战中,积蓄了全部的力量,只为了同朱元璋决战,一举荡平朱元璋这个威胁;而后再对张士诚动手,从而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

可惜天不遂人愿,朱元璋内心也是这样一个想法。可怜的张士诚,还以为两不相帮,坐山观虎斗,就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殊不知双方不论谁取得胜利,下一个消灭的目标,就是张士诚。

一、陈友谅久攻洪都不下

陈友谅的水师异常强大,战船高大威猛,足有数层楼之高。如果在宽阔的江面上,巨大的战船,顷刻之间就能够撞坏一般的战船。也正因为如此,使得陈友谅气势非常强盛。

陈友谅原计划先攻打洪都,而后再直取金陵,这样一来朱元璋的势力,就算是土崩瓦解。原本以为一触即溃的洪都,竟然拖住了陈友谅,足足87天。

二、朱元璋以少胜多,战术高明

洪都保卫战的胜利,为朱元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为陈友谅的失败,埋下了重大隐患。久攻不下洪都,陈友谅军心和士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还没有攻下洪都,朱元璋已经整军到来,逼得他展开大决战。

朱元璋的战船小,机动性很差,在同陈友谅决战时候,很不占优势。可小的战船,灵活性强,能够自由穿梭在狭窄的江面。

这一战朱元璋善待俘虏,然后又将他们放回去,俘虏们口述朱元璋的好,进一步动摇了军心。小的战船配合火攻,使得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场景,在这里再次上演。

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取得胜利之后,再没有人能够阻挡朱元璋称霸。在这之后他灭掉了张士诚,又攻破大都,最后建立了大明王朝。

关于鄱阳湖水战和鄱阳湖水战与三国演义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