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611副所长创业,成都611所班子?

实彦 50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成都611副所长创业,以及成都611所班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快速导读目录:

四川成都理工大学自考工商管理专业怎么样?

四川成都理工大学自考工商管理专业还不错成都611副所长创业,工商管理专业本来就是自考中比较热门成都611副所长创业的专业之一成都611副所长创业,在职场中也比较常见成都611副所长创业,该专业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包括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知识和内容,所以毕业后就业的范围也比较广。

而且自考工商管理专业考试难度也不算大,通过率还是比较高的,考试时英语可以用3门校考科目替代,线性代数也是校考科目,难度会比较小,而且考试复习时也有专门的“上学吧工商管理自考APP”可以帮助成都611副所长创业你看网课和做题复习,所以还是值得你去报考的,可以很好的帮助你提升自己的学历。

宋文骢的人物生平

1930年3月26日(民国十九年)成都611副所长创业,宋文骢出生于云南昆明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为家中长子,父母取小名为“泰斗”。

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父亲送5岁成都611副所长创业的宋文骢到学堂读书。

1942年9月(民国三十一年),宋文骢考入云南省立大理中学(现大理一中)。

1946年7月(民国三十五年),在大理读完初中后,宋文骢回到了昆明。9月,宋文骢考入昆明天南中学(现昆明市西山第一中学),接受中国共产党的进步思想,秘密参加党的外围组织“云南民主青年同盟”。 1949年7月,宋文骢正式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的一名侦察员,解放后,在云南军区情报处担任谍报组和侦查组组长。

1950年,宋文骢加入长春空军第二航校,成为第一期学员,并在空军某部任飞机机械师、中队机械长。

1951年5月,宋文骢提前毕业,成为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分配到空军第九师27团担任机械师。

1953年3月,由大队政委和机务主任介绍,宋文骢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8月,宋文骢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为第三期空军工程系飞机、发动机专业学员。

1957年,宋文骢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 1958年,宋文骢参加东风项目,分配的沈阳112厂设计室,担任改型飞机总体设计组组长。

1959年11月,上级将第一设计室(东风107项目设计室)和第二设计室合并,宋文骢担任新组建设计室的总体组组长。

1960年7月,宋文骢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沈阳601所任设计员、专业组长。

1961年8月,新组建的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沈阳诞生,宋文骢担任气动布局组组长。

1962到1964年间,宋文骢带领战术、布局专业组进行了20多种不同平面形状和参数组合的新机方案设计研究,最后集中到两种正常式布局方案——单发动机和双发动机。

1964年,宋文骢力主的双发方案获批,成为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超声速歼击机——歼-8飞机研制成功的关键。

1969年7月,歼-8飞机试飞成功。

1970年,宋文骢离开沈阳,赴成都组建新的歼击机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分所(成都611所)。

1974年2月,宋文骢被任命为611所总体室和气动室主任。

1980年6月,宋文骢担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总设计师。

1981年10月,宋文骢任中国“六五”第一个重点项目歼-7C飞机的总设计师。 1982年2月16日,宋文骢参加在北京召开的新机研制方案评审论证会,在会上提到世界歼击机现状、飞机空中格斗能力、鸭式气动布局等新概念,引起与会专家和部队领导的兴趣。宋文骢在第二次新歼方案论证会上介绍了新式布局的飞机模型,为第三代歼击机歼-10的雏形。之后的两年时间里,经过多次论证、研究和评审,新的方案被确定为中国新一代战机歼-10的总体方案,歼-10飞机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

1984年4月26日,经过三次新歼选型会和发动机选型会的反复研究,611所的鸭式布局被选为最终方案进行发展,歼-7C飞机完成首飞。歼-7C的研制成功,使中国跨入能完全独立自主研制第二代歼击机的国家行列。

1985年,宋文骢主持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突破数字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国内研究空白。完成了国内从未设计过的腹部进气道、国内独一无二的水泡式座舱,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铁鸟试验台,国内第一个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动态模拟综合试验台设计等。

1989年7月,宋文骢在厂所结合时任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总设计师。

1998年3月23日,歼-10飞机成功实现首飞,在首飞完成后,宋文骢特意将自己的生日改为了3月23日。

2001年,宋文骢等人在《中国工程科学》08期发表了著名的《一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论文,为全新一代战斗机的预研工作起到了开创性的重要作用,文中所提出的气动布局方案奠定歼-20隐身战斗机的基础。

2003年,宋文骢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3月10日,歼-10飞机正式交付空军。

2004年4月13日,歼10飞机最终通过国家航定委的设计定型审查。7月,宋文骢任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

2006年10月30日,在珠海举办的第二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上,荣获终身奉献奖。

2010年2月10日,“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宋文骢当选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

2016年3月22日13时10分,宋文骢因病在北京301医院逝世离世,享年86岁。

2016年3月26日上午10点,宋文骢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历程

1956年4月,根据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苏联援助中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的协议,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苏联第二批援建我国航空工业19项的协议书,132厂建设项目是其中之一。同年5月,第二机械工业部指示,新的歼击机制造厂代号为132厂。12月,国家建委正式批准132厂的厂址在成都温江黄田坝。1958年7月,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总局通知132厂第二厂名为“峨嵋机械厂”。10月18日,132厂正式动工兴建。

1959年5月,遵照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废除“一长制”的决定,工厂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961年,根据歼5甲型飞机试生产的需要,工厂建立了“四师一长”、“两级管理两级核算”的行政管理体制,即在工厂设立总工艺师、总机动师、总冶金师、总检验师和生产长;厂、车间二级管理、两级核算。该管理体制对工厂顺利完成歼5甲型飞机和歼教5型飞机的试生产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62年,部颁发了总会计师试行工作条例,工厂开始实行以总会计师为首的经济责任制。

1964年10月,132厂基本建成,全厂占地面积507.4公顷,房屋建筑面积300525平方米,拥有各类设备3349台/件,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职工10485人。11月,歼5甲飞机首飞成功,至此,国内第一架自行测绘设计试制的高亚音速全天候歼击机在132厂诞生。1966年5月,工厂自行改型设计的首架歼击教练机——歼教5型机成功首飞,工厂的军品生产由测绘仿制转变为改型试制。

1965年6月,三机部指示132厂在进行歼5甲型机批生产和歼教5型机改型设计的同时,开展试制歼7型飞机的工作,并决定对132厂进行技术改造。1966年,工厂进行了第一次技术改造,于1968年底基本完成,总投资386万元,具备了生产歼7飞机的能力。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由于厂内群众组织纷纷“夺权”,厂党委和行政管理机构处于瘫痪与半瘫痪状之中。

1967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132厂成立第一届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工厂权力,实行军事管制。1968年2月,工厂革命委员会成立,实行革委会一元化领导。期间,大部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被下放车间劳动。这一举动,造成了工厂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严重混乱。由于厂内武斗和派性纷争不断,工厂局势长期处于混乱之中,企业连年亏损,成为全国闻名的“老大难”单位,1966年至1976年,工厂累计亏损高达5815万元。1972年,132厂成立厂临时党委,结束了军事编制管理。

1976年,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132厂开始了从恢复、整顿到全面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工厂革委会撤消,恢复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同时对产品质量和企业内部管理进行了恢复性整顿。厂临时党委对全厂体制机构进行了调整,设立了装配、机加、钣金钳焊、锻铸、工装、机动等6个分厂和试飞站,实行厂部、分厂、车间、工段四级管理。工厂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以科研和生产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1970年3月,歼7I型飞机成功首飞,1975年歼7II型飞机设计定型,第三机械工业部将其作为新一代机种被列入航空工业发展规划,工厂为适应大上歼7飞机的需要,开始对工厂进行全面技术改造。至1985年,全厂共建成厂房面积80642平方米,新增设备1045台,综合生产能力接近年产歼7飞机200架的水平,比改造前提高了150%。1978年12月30日,经过整整10年的研制,歼7I型飞机的改进型歼7II型飞机终于成功飞上了蓝天。

1979年,132厂以成都飞机公司的名义对外开放,工厂的军品生产开始由军援转向外贸出口,产品结构由单一的军品生产逐步向军民结合多品种生产方向发展。12月,工厂成立了民品办公室,统一负责全厂民品生产和开发工作,支柱民品摩托车的生产也初具规模。1980年,经三机部批准实行厂内经济责任制,工厂经营管理开始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1982年,航空工业开展全面整顿,132厂被列为第一批重点整顿企业。在全面整顿过程中,132厂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了经济核算制和经济责任制,加强计划管理,扩大了工装、机加、民品、锻铸四个分厂的权限,开始形成生产经营、独立核算实体,调整人员构成比例,实行定员定编。

1984年,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和试行厂长负责制的要求,132厂被确定为航空工业部的试点单位。5月,国防科工委明确了新歼击机总体设计单位定点611研究所,新歼击机制造单位定点132厂。10月,部以航计函(1984)1216号文确定132厂和611所组成科研生产联合体,名称为“成都飞机发展中心”。工厂结合“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保军转民”、“转轨变型”的方针,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体制逐步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8个分厂级单位陆续调整为14个专业厂。为适应军品生产的需要和进入国际市场,工厂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加快新机研制速度,先后研制生产了歼7A型、歼7IIA型、歼7B型、歼7M型、歼7III型等型号的飞机,并出口到10多个国家。1984年研制生产的歼7M型飞机,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轻型歼击机之一,并摘取了我国大型复杂武器装备第一枚金牌。

1985年,公司初步建立了军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产值、利润达历史最高水平,成飞公司进入了军品生产的鼎盛时期。公司还不断挖掘潜力,开发新的支柱民品,初步确定了轻型汽车、摩托车、干洗机、千斤顶、铝门窗、板式家具连接件和模具加工为企业的支柱民品。

1986年,工厂第二厂名变更为“航空工业部成都飞机公司”。随着国家战略方针的调整,公司军品任务陡然下降了66%,面对困境,公司开始实施“军转民、内转外”的战略转变,至此,成飞公司开始了第二次艰苦创业。

1987年,公司组建了千斤顶厂、干洗机厂、摩托车发动机厂、模具厂、型架夹具厂和起落架液压附件厂,初步为军民品分线生产、分线管理创造了条件。成飞汽车模具中心的建立被纳入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工厂被列为全国19家摩托车生产点之一。

1988年,公司开始涉足国际民机转包生产领域,与美国麦道公司签订了转包生产MD80机头的合同。汽车模具制造中心开始实施第一阶段的技术改造工程,由此,工厂的民品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司为西南轻型汽车联营公司总装定点厂。12月,汽模中心研制的依维科汽车主模型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成果填补了国内制造高水平汽车模型的空白。1988年,公司被确定为国家高技术自动化领域合作成员单位和CIMS应用实验基地。

1989年7月,132厂与611所合并,组建航空航天工业部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实现了科研、生产一体化。

1990年,公司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1年,公司被国家批准为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以干洗机、家具五金件、千斤顶及MD机头热处理技改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专项贷款技改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型号工程全尺寸金属样机完成总装并通过国家评审,新机研制工作实现新的突破;首架MD机头成功交付,公司开始具备生产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民机大部件的能力。

1992年,公司提出了以军机开发和生产为主体、麦道机头和机电产品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4月,汽模中心法人代表与公司签订了《汽模中心承包经营责任书》,成为公司民品部第一家“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实体。为适应市场需要,公司将千斤顶厂、摩托车厂划归民品部,随后又将民品部组建成机电产品总公司,确立了机电产品发展格局。1992年,公司被确定为航空工业大型工业企业。

1993年,公司改革现行等级工资制,实行工资结构多元化的岗位技能工资制;打破工人、干部身份界限,实行企业职工制度,推行干部聘任制。经过改革,公司定编减少22.3%,人员减少11.9%,处级编制由原来的97个压缩到68个。12月,汽模中心一期技改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初步形成从设计、制造到售后服务的较完整的汽车模具生产经营体系。

1994年,公司名称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变更为“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公司进一步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用法律形式规范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1995年,公司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拓展了转包生产项目,先后与美国麦道公司、波音公司、韩国大韩航空公司、新加坡宇航公司签订转包生产合同,开创了转包生产的新局面,同时为公司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公司进入国家特大型企业行列。在抓好航空产品生产的同时,公司狠抓非航空产品的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在原有洗涤设备、汽车模具的基础上,陆续开发了包装机械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以及PVC低发泡板材、光纤、光缆等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1996年,公司非航空产品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

1997年,公司对型号工程、波音技改专项工程、洗涤设备和包装机械“双加”工程以及PVC等技术改造项目投入近3亿元,是建厂以来投资力度最强、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年。公司将人员、设备、厂房等生产要素向转包生产和非航空产品生产方面转移,提高了转包生产和非航空产品生产的能力。公司被四川省经贸委批准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1998年,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公司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挂牌成立“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着力理顺内部管理体制,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种生产要素,通过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制度,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加大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岗位公开招聘制度,使一大批有才华的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建立全员劳动合同制,实施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全面推行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工资二级考核动态分配机制,使效益与职工贡献挂钩,更好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公司转包生产进一步发展,空客A320(后登机门)部件实现首件交付、波音757-200飞机垂尾实现首架交付、波音757-200飞机平尾实现首架交付,公司跨入国际民机转包生产优秀转包商行列,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飞机电产品总公司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取得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1998年,型号工程首飞成功,标志着公司已掌握了第三代歼击机的研制技术。汽模中心被评为“中国名优产品推荐企业”,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汽车模具生产基地。

2000年,公司与浙江吉利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成都航空仪表公司共同创立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波音757-200飞机48段实现首架交付;歼7E型飞机生产定型。深化公司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实施“考核排序、动态管理、合理流动、末尾淘汰”;实行技术带头人技术津贴和科研与开发项目责任津贴,逐步建立起稳定、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队伍的新机制。

2001年,歼7E型飞机优质生产技术改造项目通过了国家验收;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成都市高新企业、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理事单位,列入四川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的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机电产品总公司获得“1999~2001年洗涤行业全国用户产品质量满意、售后服务满意示范单位”、“四川省质量信誉信得过单位”等称号。新开发的技术合作项目——磁悬浮列车项目、柴油机电喷装置项目、通用小型飞机项目,均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002年,型号工程(即歼-10)领先试用批实现军检移交,树立了国产第三代歼击机装备部队的一座丰碑;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新型歼击机——超7/FC-1(即枭龙)首架原型飞机完成部分机身段初装,取得阶段性成果,该机在研制中广泛采用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技术,促使公司新机研制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歼7G型飞机实现首飞;与法国达索公司签订了转包生产“隼-2000EX”公务机3号油箱的合同;柴油电喷项目单体泵样件试制成功;美式磁悬浮列车项目被成都市列入重点培育项目。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部门

规划市政院

以城乡规划设计研究、市政工程设计为手段成都611副所长创业,联动西南设计院勘察设计优势,着力为政府管理部门、城市发展投资方提供区域产业发展策划、旧城改造及新区规划、城市节点专题研究、市政交通工程设计、乡镇特色提升改造、规划管理政策研究等长期持续、专业融合成都611副所长创业的多方位服务。

院长成都611副所长创业:李琦(兼)成都611副所长创业;副院长:桑刚成都611副所长创业;院长助理:毛宇;胡俊;总规划师:刘刚(兼);

第一设计所

土建设计所,擅长医疗建筑、交通建筑、博览建筑、办公建筑、文教建筑、居住建筑等方面。代表设计:西藏博物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多项项目、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航站楼、西藏大学等。

所长:刘忆; 副所长:赵彦翔;所长助理:黄技

第二设计所

土建设计所,涉足建筑、风景园林、规划、地铁、市政等领域。代表设计: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与一所合作),金控后台服务中心,成都高新Village3期(与六所合作),成都规划展览馆,广州博物馆(与三所合作),成都环球贸易中心,成都非物质遗产文化中心,郭沫若文化故居等。

所长:韩杰;副所长:程锐

第三设计所

土建生产所,擅长体育建筑、博览建筑、办公建筑、文教建筑、交通建筑、居住建筑等方面。代表设计:自贡恐龙博物馆、成都市城北体育馆、四川省体育馆、成都市体育中心、重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成都火车东站、西南交通大学新校区、龙湖长桥郡、龙湖弗莱明戈等。

所长:蒋晓红;所长助理:夏炜

第四设计所

土建生产所, 擅长博览建筑、交通建筑、办公建筑、文教建筑、居住建筑等方面。代表设计:三星堆博物馆、绵阳南郊机场候机楼、西南财大新校区、南充体育中心等。

所长:张祖强; 副所长:苟鑫;所长助理:高冬冬;

第五设计所

土建生产所,擅长城市综合体(办公、商业、酒店),医疗建筑,文教建筑等方面。代表作品:花样年·美年广场二期、郫县中信项目(五彩城)、成都三峡大厦、成都水游城、中国二重(成都)工程技术总部大楼、雅砻江流域集控中心、新希望国际、都江堰大熊猫救护与疾控中心等。

所长:陈钢;副所长:陈一曦

第六设计所

土建生产所, 擅长城市综合体建筑、超高层建筑、体育建筑、宾馆建筑、办公建筑、居住建筑、医疗建筑、文教建筑等方面。代表设计:重庆未来国际、重庆大坪商业中心、昆明七彩云南第一城、成都东客站龙之梦新城、锦江宾馆新馆、成都王府井商城、人民大会堂改造、和记黄埔南城都汇、雅安市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大楼、重庆南坪体育中心、云南大学呈贡校新校区建设等。

所长:陈彬;副所长:李子建

第七设计所

土建生产所, 擅长居住建筑、酒店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医疗建筑、文教建筑、超高层建筑等方面。代表设计:首创爱这城、建发鹭洲、成都花园三期、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新希望西区洲际酒店、仁恒置地广场、航兴国际、东方广场二期、四川省新闻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洪河医院、西南交大成都总校、中国石油大学、甘孜州民族博物馆等项目。

所长:彭浩; 副所长:茅锋

第八设计所

土建设计所,擅长体育博览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居住建筑等方面。代表设计:常州体育会展中心、青岛体育中心、成都市技师学院、康巴岭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西部大学生科技创业园、沙河堡1号等。

所长:黄祖毅;副所长:余晓曼;所长助理:李博

机电设计一所

院下属的机电专业设计所,可独立承接给排水、电气及暖通工程设计、咨询、科研任务。

所长:吕鹄鸣

机电设计二所

院下属的机电专业设计所,可独立承接给排水、电气及暖通工程设计、咨询、科研任务。

所长:郑庆军

机电设计三所

院下属的机电专业设计所,可独立承接给排水、电气及暖通工程设计、咨询、科研任务。

所长:王金雪

设计项目管理部

负责管理、协调重大建设项目,充分发挥西南院整体设计优势,对院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联合院下属相关设计所,组成项目组并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目前正在实施项目:重庆江北机场T3A航站楼、交通枢纽及高架桥项目。

总经理:杨国

执行总经理:金戈

总经理助理:沈旭涛

海外业务部:

境外设计项目经营与管理综合部门,设计业务范围涵盖医疗建筑、交通建筑、博览建筑、办公建筑、文教建筑、居住建筑等方面。代表设计:援瓦努阿图国际会议中心、赤道几内亚国际会议中心、巴基斯坦人马座、阿尔及利亚外交部大楼、利比亚班加西10000套住宅、援肯尼亚莫伊国际体育中心、援尼泊尔公务员医院、援尼泊尔国家技工学校、圭亚那国际会议中心、马达加斯加国际会议中心(设计监理)、援泰国中国语言文化中心等。

执行总经理:王培、李明志

重庆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院于2009年3月在原重庆分院基础上正式更名成立,现有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机电工程师10余名,各专业技术人员近100人。在文化教育建筑、体育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医疗建筑、交通建筑、住宅建筑、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及空间结构等设计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代表作品:重庆龙湖时代天街项目、龙湖江体项目、重庆万州万达广场、重庆中海江北城C地块项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南医院、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项目、重庆袁家岗奥体中心、三峡博物馆、重庆财富中心、未来国际大厦、重庆龙湖观山水等重大工程项目。

院长:周健; 副院长:王元元、 杨成

黎佗芬工作室

2008年6月成立,由院资深总建筑师、国家建筑设计大师黎佗芬牵头挂帅,数名有经验的设计人员组成。该工作室主要负责设计项目的前期投标、方案创作以及后期建筑控制服务工作。擅长体育建筑、大跨度空间高层建筑、工业与民用建筑、整体规划等。代表设计:包括重庆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游泳跳水馆(获2006年度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铜奖)、武汉体育学院体育馆、双流建设大厦、成都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等

高士策工作室

2008年6月成立,由院资深总建筑师、四川工程大师高士策牵头挂帅,数名有经验的设计人员组成。该工作室主要负责设计项目的前期投标、方案创作以及后期建筑控制服务工作。擅长大型民用建筑、博览建筑、商业建筑、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等。代表设计:自贡恐龙博物馆、成都王府井商城、市建委办公大楼、重庆市长寿区行政办公会议中心。

郑勇工作室

在院“十二五”规划“成为国内发展领先、品质一流、最具竞争力的建筑设计企业”的发展愿景指引下,郑勇建筑设计工作室(Z.A.D)于2012年3月正式成立。工作室由四川省设计大师郑勇牵头,坚持专业化发展的策略,推进品牌建设,坚持设计的原创性和专业化,“十二五”期间力争在行业内形成良好的品牌和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及占有率。

成都市城市设计研究中心(英文缩写:CDUDC),

以城市设计和研究为主要方向的研究性机构,提供以城市运营为基点的相关咨询服务。是整合各方设计、咨询、研究资源的合作平台。为政府决策、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提供城市设计和城市运营方面的咨询和研究服务。

主 任:李琦(兼);主任助理:刘晨熙;总规划师:钱方(兼);总建筑师:刘刚

建筑环境与节能设计研究中心

建筑环境与节能设计研究中心由原建筑物理研究室和机电设计所组建而成,在建筑物理环境、空调系统设计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工程设计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五项,三等奖十多项。

主任:冯雅

建筑幕墙设计研究中心

专业从事大型现代建筑幕墙设计研究的服务机构(独立第三方幕墙顾问咨询机构),以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强大专业技术为后盾,拥有多名从业经历均在十年左右资深幕墙专业设计师,擅长各类型复杂幕墙方案及施工设计。代表作品:成都电力生产调度基地,成都南部核心区2号地块A、B区办公楼,镇江体育会展中心,成都市武警支队综合办公楼,成都七中高新校区等项目外幕墙工程。

中心主任:殷波(兼)

装饰设计研究中心

依托本院强大的业务和技术力量打造的专业室内装饰设计研究机构,自成立以来,完成包括文化、教育、办公、商业、酒店、居住、医院、体育、交通等大型装饰设计室内作品数十项,并应邀参加多项设计大赛和学术交流活动,获得较好反响。主要建筑装饰设计作品:中国医学输血研究所、成都市国安局、新华社成都分社(高新区)、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成都电力公司生产调度基地、赛内铁克(成都)办公楼、四川省机场集团办公楼、广元市政务中心

中心主任:张国强

体育建筑设计研究中心

以国家设计大师黎佗芬为核心,以中青年建筑师为骨干,专注于体育、会展、演艺建筑的设计及研发。近年来完成重庆、青岛、常州、镇江、昆明等多个大中型体育中心,其中重庆奥体中心体育场、游泳跳水馆分获国家设计金奖、铜奖,常州体育会展中心获国家设计金奖。

主任:蒋玉辉

智能建筑设计研究中心:

专业从事现代智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研究服务机构(独立第三方智能建筑前期策划和顾问咨询机构),拥有多名经验丰富的智能建筑专业设计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从事文化、教育、办公、商业、酒店、居住、医院、体育、交通等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前期策划和弱电深化设计专项工作。设计代表作品:西藏大学、西南电子科技大学、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四川文理学院等院校项目。

中心主任:熊泽祝 副主任:袁欣 总工程师:杜毅威

四川西南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西南广厦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西南标办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四川西南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西南房屋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成都西南建筑科创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西南建筑科技创作培训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西南楼宇机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主城各区经济实力、教育软硬件排名,成都各区县经济实力、教育力量排名?

2004年成都各区市县的GDP希望你供你参考 最后一个人均

成都市 GDP 第一次 第二次 工业 第三次 人均

锦江区 1381801 12778 450243 318145 918780 35277

青羊区 1501552 9698 437952 246982 1053902 32222

金牛区 1827993 14508 654022 417586 1159463 29574

武侯区 1280278 9438 561625 397314 709215 28144

成华区 1472953 16244 811605 666206 645104 25937

成华区位于成都市东北部,在城市向东发展中首当其冲。人口54万,面积110.6平方公里,辖4个乡、12个街道办事处。区内云集有200多家以电子工业为主体,多种行业并存,门类较为完善的国有企业,是成都乃至四川重要的工业基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10余所大中专院校及30余家科研院遍布全区,是成都市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和高科技人才聚集的地方。川陕公路和成渝、成绵、成南高速公路的成都起点皆在成华,外环绕城高速公路、三环路,横贯全区,成都火车东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编组货站,除宝成、成渝、成昆、达成铁路外,还有59条专用线,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电力、供水、供气设施完善,全国最大的天然气配气站座落区内。闻名中外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西南最大的游乐园,“川西第一丛林”昭觉寺,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五代后蜀皇帝孟知祥墓皆在成华。

金牛区地处城市上风上水之地,空气清新,水源洁净,为川西平原生态、水资源保护区。全区幅员面积 108 平方公里,现辖 15 个街道办事处和 1 个省级工业开发区,共有 110 个社区,户籍人口 68 万,流动人口约 80 万。

金牛区交通便捷通畅,距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20 公里,车程不足 30 分钟,实现了与 29 个国际城市、 70 余个国内城市通航。区内不仅形成了“六纵六横”道路网格(“六纵”指羊西线、成灌路、商贸大道、沙西线、成彭路、川陕路;“六横” 指内环路、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大件路、绕城高速公路。),而且拥有连接成渝、宝成、成昆、成达等四条铁路枢纽的西南最大火车站——成都火车北站和通往川西地区公路运输要塞的城北汽车客运中心、茶店子汽车客运中心。

金牛区经济实力位居成都市各区市县第一,2007年GDP372亿元,经济总量约占全市的 1/9 。区内工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步实现在工业开发区集中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食品饮料和现代制造四大行业正成为全区工业发展主力。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其中餐饮娱乐业、商贸市场业、现代物流业、宜居住宅业比较优势明显,并向成都现代商贸业第一区、都市旅游业第一区、宜居住宅业第一区和工业成长第一区迈进。区域内的荷花池批发市场、五块石药材市场等全国知名市场圈,羊西线美食一条街、一品天下大街等餐饮娱乐聚集带,凝聚了源源不断的人气和商气,为区域商贸发展提供了旺盛的生机,“中国西部国际五金机电博览会”、“中国 2005 国际美食旅游节”等大型国内国际盛会先后选址金牛召开。

金牛区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先后通过了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园林城市验收,在全国率先实施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OHSAS1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全国首家整体通过三项国际标准认证的区县级政府。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赢得了广大投资者和创业者的赞誉,美国沃尔玛、法国欧尚、泰国易初莲花、南非英美铂金等世界 500 强企业先后入驻我区,众多品牌企业成为该区的友好合作伙伴。

金牛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区内及周边旅游景点众多,区内有商周蜀文化中心金沙遗址(部分区域)、前蜀皇帝王建墓永陵、三国老将黄忠墓、安史之乱期间唐玄宗驻地天回镇、九里堤水文遗址,西临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九寨沟,南靠佛教名胜峨眉山、乐山大佛,北接古蜀圣地三星堆,紧连唐代诗人故居杜甫草堂、诸葛亮庙宇武侯祠和世界最大的熊猫生态公园。利用本区及周边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和文化休闲业正在成为全区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公园——两河城市森林、天回银杏园、华侨城主题公园等新兴旅游区为魅力金牛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牛区教育事业兴盛,科技实力雄厚,拥有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大学等高等院校 6 所,国家级示范中学成都 20 中及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等中小学校 80 多所,信息产业部电子十所、二十九所等多个科研院所。金牛宾馆(国宾馆)、加州花园国际酒店、西藏饭店等多个星级宾馆分布金牛境内,区内完备的通信、医疗、金融、法律等配套服务为国内外宾客提供了便捷。

武侯区,位于成都平原东部,成都市区西南部,东以府河为界,北临锦江,与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隔河毗邻,西南与双流县接壤。全区总面积为 76.56平方公里,东西、南北长宽分别约为10公里。总人口49.6万人,以汉族为主,其余为散居的回、藏、苗、满、羌、蒙等少数民族。

武侯区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武侯区成为了一方发展热土。全区基本形成了以科技为先导,以园区为龙头,以工业企业为骨干,以专业大市场为依托,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食品、皮革、家具和房地产为支柱产业,坚持城乡一体、对外开放、多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格局。主要经济载体—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武侯科技园、西部鞋都工业园、西南成都物流中心的建设进展顺利,园区内许多投资项目已初具规模并已形成生产能力。全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了以江安河绿化观光休闲公园为代表的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建设;大力实施工业经济“2+X”发展战略,培育形成高新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并存的产业体系;加快城南商贸圈建设,以此带动新兴商贸业态和专业化大市场的发展。武侯区出台了一系列包括“金桥奖”、“新星奖”、“攀登奖”在内的激励招商引资和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深入持久地开展了机关作风整顿,建立起企业投诉中心、开门评议机关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启动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试点工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比较优势。

区内武侯祠、望江楼、薛涛井等名胜古迹闻名中外。全区共有四川大学等12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成都分院等50余个中央、省、市科研单位,全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占总人口的26.6%,是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是国家教育部命名的“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区内的成都科技一条街已成为全国第二大电脑市场。武侯区拥有快捷的交通系统,紧邻航空港,火车南站位于武侯区东南,一、二、三环路横贯东西,川藏路、机场路、草金路、武侯大道等辐射南北。涌现了大批一流的住宅示范小区,桐梓林小区、置信丽都花园等城南高尚精品住宅区引领着成都市房地产潮流,老成都民俗公园、科技园未来广场等开放式公园为“武侯房产、人居典范”品牌增辉添色。

2005年,锦江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增速居五城区第一位。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4246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1.9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68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为9.31%,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8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59亿元;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83.29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4.8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4年0.8:36:63.2调整为0.36:38: 61。

锦江区围绕“五朵金花”打造,成功推出了江家菜地、荷塘月色和东篱菊园艺术村,随着“五朵金花”相继绽放,全年实现农业产值1.2亿元,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32元,比去年增长1221元,位居五城区第一位,增长19%。大力发展“精品无公害蔬菜”等精品农业,都市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打造花卉、蔬菜两大品牌,全年花卉播种面积达12113亩,实现花卉产值6705万元,比去年增长8.7%,精品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26542亩,产量达36236吨。2005年来,全区实有耕地面积17052亩,农村劳动力25094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区有年产值5000万以上企业有6家。

全区围绕发展新型工业为主导产业,加大土地管理力度,使园区内土地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有效拓展了产业发展平台,“一区四园”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的形成,使我区工业经济规模跨入各区(市)县前列,总量跃居全市第一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6.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3.46亿元,比去年增长5.18%,产品销售收入193.85亿元,增长12.4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0.91亿元,比上年增长33.44%,企业亏损额0.50亿元。

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入总量达142.16亿元,比上年增长57%,总量居全市第一位,创历史新高。工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三大增长点共同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9.3亿元,增长98%,其投资总量占全社会投资总增量的49%。

青羊区为成都市中心区,是成都乃至四川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全区面积67平方公里,辖14个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常住人口约46万人。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云集,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水平较高,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人才交流中心等中介机构齐全。中国第一个华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华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户该区。200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4.86亿元。

青羊区还是成都市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专业一条街众多,尤以电讯一条街最为著名。以金融机构集中、大商厦、大宾馆云集为特征的骡马市金融、商贸圈为投资者提供巨大的商业机会。全区200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77亿元。

青羊区作为城市中心区,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云集,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水平较高,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人才交流中心等中介机构齐全,能向投资者提供最新的科研成果、高素质的人员和完善的配套服务。政府对来自区外的企业还能给予财政扶持。区内有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等。

青羊区是成都市投资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世界著名商业巨头麦德龙、国内IT行业领头羊之一的拓普、TCL、海尔电器等均在该区投资、发展。

青羊区历史悠久,地域经济、巴蜀文化非常发达,是成都市功能分区中的文化旅游区,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杜甫草堂、青羊宫、百花潭公园、文殊院、文化公园等。人们从唐代开始就喜欢此地,或泛舟浣花溪、或赶青羊宫庙会、或贺草堂人日、或聚文殊听经。如今,青羊区的名胜古迹成了成都市民常去之处,也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个融观光旅游,餐引娱乐、古玩艺术等为一体的“杜甫草堂文化旅游区”正在规划建设中。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7.7亿元,同比增长14.3%,突破200亿元大关。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6亿元,增长24.6%,突破7亿元大关,连续三年每年以近1.5个亿的速度递增。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7亿元,增长57.1%,增幅居近3年之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11359元,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6243元,增长18.8%。

青羊区区位优势独特,投资硬环境日臻完善。区内公路四通八达,老成温公路改扩建工程、三环路、青羊大道等建设正抓紧进行,武青路、土龙路已全线通车, “三纵七横”的路网框架正逐渐形成;一批现代化交通枢纽工程、成都火车西站。成飞航空港正在兴建,金沙汽车客运中心已投入运营;通讯极为便利,国际国内通讯网络遍布区内各个角落,其他现代化通讯设施也具相当水平。

目前,青羊区按照“五区一带”的发展规划,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先进制造业等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特色支柱产业对项目和资金的集聚功能。一是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加快文化宫、西御街等地块的拍卖转让,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振兴“骡马商圈”,吸引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投入青羊。二是文化旅游区。加快实施宽窄巷子、文殊院、锦绣工场等项目建设,鼓励和带动投资商参与文化旅游开发。三是高尚住宅区。通过地块拍卖和完善光华、东坡、金沙片区的基础设施,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建设高品质住宅。四是工业集中发展区。东区充分发挥成飞集团和611 所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发展电子信息、航空电器、新型材料等配套产业,加快现代航空工业城的建设。五是青羊新区。围绕文家老街改造、3000 亩国有土地整理及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各类资本加大投入。六是生态休闲带。用好“拆院并院”政策,通过包装启动青羊绿舟公园二期、百仁、康河马厂、高坎和绕城外侧绿地“五大项目”,引进民间资本加快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

成都611副所长创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成都611所班子、成都611副所长创业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