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二次创业,二次创业的关键?

誓晨 43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聚焦二次创业,以及二次创业的关键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快速导读目录:

互联网+纺织产业 会裂变出哪些新能量

传统市场形态转型怎么做?

跨境电商这块蛋糕怎么抢?

时尚创意产业平台怎么建?

编者按:拥抱新常态、迎接挑战、抢抓机遇,在绍兴,涌现出了许多引人关注的发展“风口”。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走风口”——新常态、新举措、新发展讨论活动特别报道,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倾听各方对策建议,寻找新亮点、新思路。

核心提示:作为年成交额1238亿元的专业市场,轻纺城既是柯桥的轻纺城,更是绍兴的轻纺城。轻纺城对整个轻纺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0年前,柯桥区(原绍兴县)提出中国轻纺城“二次创业”时,国内多双眼睛盯着“亚洲第一”这把交椅,同类市场风起云涌,一个个“轻纺城”拔地而起,几乎每个“轻纺城”都宣称要成为“业内航母”,在规模、环境、服务等方面超越柯桥。中国轻纺城的“二次创业”,针锋相对地选择了这样一条路径:以市场为主轴,通过其升级发展来带动整个纺织业的提升。

10年来,中国轻纺城传统市场一个个升级换代了,市场成交额年年增长,纺博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还建起了创意基地,创办网上轻纺城……依托“二次创业”,中国轻纺城继续保持着领先优势。随着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轻纺城也面临着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问题。

今年初,柯桥区提出了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的口号。那么,“三次创业”应该设定什么目标?选择什么样的路径?

传统市场面临新挑战

新挑战一:

多数纺织企业

还热衷于传统贸易

传统市场已触及“天花板”

浙江凡特思纺织品有限公司是柯桥区外贸出口额位居前三的面料企业,年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今年春季纺博会期间,公司要了200平方米的展位,是所有参展企业中展位面积最大的一家。

生意做得这么大,但没有一笔订单是通过电商平台做成的。“我们不做电商。”董事长傅光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结识新客户,主要靠参加展会或者老客户介绍等传统方式。

柯桥区另一家外贸大户——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也不做线上业务。公司副总经理黄新明解释,主要是担心花型被仿冒。公司有一支花型设计师队伍,依仗花型设计优势,外贸业务才做得顺风顺水。

黄新明的担忧,也正好诠释了“网上轻纺城”的窘境。网上轻纺城是政府主导的全国最大的纺织品电子商务平台,拥有11个线上虚拟市场,手机客户端与Web版也已上线。虽然起步比较早,推广力度也不小,但本土企业入驻的积极性并不高,在线交易额去年为112.72亿元,与传统市场的实体店交易额相比仍是“小儿科”,与省内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没法比。

“网上轻纺城”负责人丁建军认为,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至今还存在不少误区,有的尚不懂得具体如何开展电子商务,有的错误地在零售平台上卖中间产品,不知道如何开展B2B(企业对企业)交易。

其他电商平台又如何呢?据阿里巴巴国际站绍兴分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柯桥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有500余家,但柯桥有自营出口企业3400家左右,跨境电商贸易的企业占比仅为14.7%。

一方面,多数纺织企业还热衷于传统贸易;另一方面,传统市场的发展已触及“天花板”——硬件设施都升级改造了,再翻新也翻不出花样了。

新挑战二:

本地布商摸爬滚打多年

但始终难进入“核心采购圈”

作为国内纺织品交易市场的晴雨表,“中国·柯桥纺织指数”一直保持对中国轻纺城市场行情的监测。近3年来,纺织品的价格指数、总景气指数总体呈现缓缓下滑走势。硬件设施升级改造的带动效应,在逐渐式微。影响指数波动的,最终还是供求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与供求关系相关的要素变化,无一例外地传导到了中国轻纺城。2014年,外部环境多变就直接拖累行情,各类突发状况对纺织品贸易带来不小冲击。如卢布贬值,产品出口俄罗斯的纺织企业损失惨重;纺织品上游轻纺原料价格的低迷,成为原料市场行情无力支撑的重要因素。

如今,“中国·柯桥纺织指数”伴随轻纺城“二次创业”已满7年。其间,经历了中国纺织业由持续高速增长的阶段逐步转向平稳增长。在近期的一次调查中,96.59%的市场受访者认为,指数与市场行情基本符合。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轻纺城的热度在下行,迫切需要通过产品自身的创新和升级,来提升竞争力。

然而,中国轻纺城的产品竞争力、影响力,这几年来并没有取得长足进步,想再上一个档次步履艰难。“虽然我们摸爬滚打多年,但始终没有进入‘核心采购圈’。”傅光怿说,到中国轻纺城采购的基本上是中间商、代理商,真正的大牌企业、处于决策层的“核心采购圈”,他至今还接触不到。能跟这些大老板们喝茶、打高尔夫的,是日本人、韩国人。在傅光怿看来,与真正的大牌企业建立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才是实力强、有影响力的表现。

浙江大学教授孙家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印染、纺织等传统行业,这几年来,转型困难还是比较大,缺资金、缺项目。企业很想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科技含量,可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比如黄酒企业的下脚料——酒糟,可以提炼生产化妆品,国外已经有企业在转型做这个事情了,但绍兴的企业还没有。

“传统专业市场从长期来看必然会衰亡,转型专业市场或许至少可以承载10年。”浙江工商大学赵浩兴教授在柯桥春季纺博会期间应邀出席“纺织电商趋势发展论坛”时,作了题为《互联网时代的商贸企业模式转型及营销创新》的演讲。他认为,传统专业市场的奶酪已经变质,轻纺城商户唯有主动寻求出路才能生存。未来10年,80%的商户将消失。此话也许有点危言耸听,但点出了轻纺城面临的挑战。

抓住互联网,就是抓住机遇

观点一:

纺织产业要拥抱互联网

夏令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也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柯桥纺织行业要抓住机遇,加快融入“互联网+”行动当中,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纺织服装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引导纺织服装企业运用互联网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柯桥纺织行业要推动互联网应用,重点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加快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核心技术与装备自主化,形成产业核心竞争优势;要创新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和供应链管理,改造传统制造及流通模式,更好更快地适应市场消费变化。

俞建勇(中国工程院院士):

拥抱产业变革新趋势是产业成功转型的关键。作为传统产业,柯桥纺织业要转型升级,不仅要装上智能化、数字化的内核,更要展开“互联网+”的外延。这里的“互联网+”,可以理解为“互联网+纺织产业”,即利用互联网的透明、高效、互动等特征,改造现有纺织产业,提高其既有生产效率,乃至创造、产生新的经营模式。

曹学军(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

互联网为纺织行业带来了重大机遇。纺织行业大力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纺织行业的融合发展,可大幅提升行业协同创新、精准制造、精细管理的水平,优化供应链,推动纺织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步伐。

柯桥纺织行业在推动互联网应用时,一要强化技术基础,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设备的开发,围绕智能制造设计的生产装备智能化,加强自主创新,密切跟踪信息技术、工业云计算等技术动向,形成互联网特色应用技术系统,这将是大力推动纺织行业智能制造的关键。二是加强试点示范,根据纺织服装不同行业的特点,组织开展个性化定制,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的示范,扩大智能制造在纺织行业的应用推广面。三是培育行业服务平台,提高行业互联网应用能力,大力培育行业性的系统服务商,提供信息化应用与系统化解决方案,为广大纺织服装企业应用互联网提供服务。四是实现消费方式的变化,扩大电子商务的应用,支持建立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优化采购、分销体系,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鼓励企业用好线上线下渠道,拓展生产经营的新模式、新业务。

孙家祯(浙江大学教授):

“互联网+”时代,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传统行业要跟国家的主流接轨,重新布局,把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格局理顺。

殷珊珊(苏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博士):

设计师选面料和面料企业,第一看“独特”,面料本身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可激发设计灵感;第二看“合拍”,企业哪怕本身创新设计能力不足,只要能灵活快速地生产出设计师需要的面料,也是受设计师青睐的。而如何让企业的面料生产变得灵活快速,怎样利用互联网去接触更多设计师,并融入到生产销售环节中去,是面料企业值得深究的一个问题。

观点二:

打造新生态专业市场

赵浩兴(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浙江现代商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专业市场还能走多远?10年后还有绍兴中国轻纺城吗?这是个现实而令人困惑的话题。

马云的阿里巴巴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他的“电子”应用,而是提供了一整套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客户解决方案”,实现了一大堆小微企业客户的营销解决方案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的便捷购物解决方案。这一点,在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时,特别具有借鉴意义。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势在必行。新生态专业市场将是森林型的生态,而非草地式生态。在专业市场新生态里,轻纺城商户必须成为一棵有生命力的大树才能分享阳光。

如何才能成为一棵有生命力的大树?在这个全球化、网络化的新商业时代,讲电商、用电商,必须先懂得它的内涵与本质。电子商务的本质是什么?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网络市场的切入?是电商平台的进入?不!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而商务的本质就是与客户沟通交流基础上的客户满意,从而达到业务发展的目标。因此,客户认同和忠诚是商务的核心目标。凡是做电商较为成功的企业,都与这些企业拥有客户至上的营销理念、精准的市场定位及营销策略、高品质的产品质量保障、全程化的售后服务、快速的客户响应机制等有关,他们用做实体市场的态度运营“虚拟”的网络市场,他们往往重视客户体验和客户购后的口碑分享。

陈国建(柯桥区商务局商贸服务科科长):

“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商必然会创新传统的贸易方式。虽然电子商务不会取代传统贸易,但传统贸易如果不“触电”,未来就一定会被淘汰。如专业买家的角色在分化,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这样的层级,越来越模糊,订单变得多边化、直接化、小批量、高频度。订单的“碎化片”,在逐步改变国外采购商和消费者的购买方式,也必将取代传统外贸“集装箱”式的大额交易。

轻纺城“三次创业”的目标和路径

市、区两级政府扶持

共同提升轻纺城“三次创业”

中国轻纺城“独领风骚”20多年,依托的是纺织制造业集群优势、中国轻纺城面料市场优势和合全区之力的政策优势。

2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轻纺城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面对新挑战和新机遇,今年年初,柯桥区提出了推进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的构想。

在今年的绍兴两会上,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俞志宏在参加柯桥区代表团审议时表示,轻纺城既是柯桥的轻纺城,更是绍兴的轻纺城。轻纺城对整个轻纺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去年,轻纺产业规模以上产值超过3000亿元,轻纺城这个市场窗口,市委、市政府只会越来越重视。他注意到,柯桥区提出轻纺城要“三次创业”战略非常好。市、区两级政府肯定会加大支持力度,共同提升中国轻纺城的“三次创业”。

从提出“三次创业”的口号至今,已过去数月。

5月19日,记者从柯桥区有关部门获悉,由区政府办牵头的“三次创业”前期调研已近尾声。接下去,将对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合和讨论。预计下个月就将形成方案,“发令”实施。

“三次创业”的目标和路径,可以从各有关部门的前期调研中窥得一二。

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建管委把发展电子商务写入了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计划:制定实体市场和电子商务有机互动发展的专项规划和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网上轻纺城”开放式改造,引进战略投资方,推进“网上轻纺城”的高速发展;同时开展万名电商培训,培育壮大电商队伍。

柯桥区商务局认为,未来跨境电商交易中,B2B(企业对企业)交易仍然会是主流。柯桥区要做大跨境电商规模,应该着重解决交易平台单一、电商大数据欠缺、电商人才匮乏等瓶颈问题。建议近期尽快引入跨境电商第三方服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一达通”综合服务平台),中长期完善“网上轻纺城”的跨境电商服务功能,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通关、结汇、通税及配套的物流、金融服务。

柯桥区科技局调研了时尚创意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到“十三五”期末,初步把创意基地建设成为影响国际、领先国内的纺织创意产业高地的目标。具体来讲,就是园区布局基本完善,创意人才加速集聚,创意企业形成规模,平台活动日益成熟,品牌创新加速增加。如创意企业的产值力争达到20亿元;工业设计企业的设计服务总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等等。同时,列出了做大做强平台、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时尚企业、打造国际影响力的时尚品牌等具体应对措施。

柯桥区会展办提出,进一步办好办精纺博会,引进、举办更多产业类展会和重要会议、赛事,将柯桥打造成为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纺织类会展中心和长三角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会展城市。力争到2020年,年举办各类展会30个以上,新引进国家级展会(会议)和全国性赛事各两个;年展览总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

企业争相“触网”

用新举措去找新动力

每一个与时俱进的纺织企业家都已无法忽略互联网的巨大潜力,每一个直面挑战的纺织人都在寻找驱动业务发展的新动力。

最近,在绍兴依喜欧纺织品有限公司里,一笔发生在去年12月份、出口额共计9080美元的跨境电商贸易,采用阿里巴巴支付结算工具“一达通”支付货款,由“一达通”代理完成了报关和结汇手续,并获得了7899元人民币的退税款,成为柯桥区首笔跨境电商出口退税企业。

“依喜欧”成立于2009年,主要经营有机棉、竹纤维、色织布等,其中有机棉占目前公司出口量的80%。“依喜欧”利用“一达通”和全球贸易商开展合作,降低运营成本,2万~3万美金的小订单业务得到快速发展,2014年企业全年贸易总量增长达80%。

“炜天针织”的项汤祥,前不久开始在“网上轻纺城”经营时装面料。这是他与“网上轻纺城”第二次合作。就在一年前,项汤祥在“网上轻纺城”经营坯布,“触网”一年,收获了1300多万元的订单销售。

求简短的名人创业故事 精简.!

史玉柱聚焦二次创业,安徽人。研究生毕业后1989年“下海”,在深圳研究开发M6401桌面中文电脑软件。1992年成立巨人高科技集团,注册资金 1.19亿元,被1995年7月号《福布斯》列为中国大陆富豪聚焦二次创业的第8位,是当年惟一高科技起家的企业家。

从巨人汉卡到巨人大厦,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史玉柱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创业者之一。从创业青年,到全国排名第八的亿万富豪,再到负债两个多亿的“全国最穷的人”,再到身家数十亿的资本家,2001年,史玉柱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史玉柱大事年表

1962年生,安徽怀远人。

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

1989年1月,毕业于深圳大学研究生院,为软科学硕士。随即下海创业。

1989年夏,史自认自己开发的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作为产品已经成熟,便用4000元承包下天津大学深圳电脑部。

该部虽名之为电脑部却没有一台电脑,仅有一张营业执照。当时深圳电脑价格最便宜一台也要8500元。史以加价1000元的代价获得推迟付款半个月的“优惠”,赊得一台电脑。史以软件版权做抵押,在《计算机世界》上先做广告后付款,推广预算共计17550元。1989年8月2日,史在《计算机世界》上打出半个版的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到第13天,史收到汇款单数笔。至当年9月中旬,史的销售额就已突破10万元。史付清欠账,将余钱投向广告,4个月后,M-6401销售额突破100万元。这是史的第一桶金。此后,史又陆继开发出M-6402,直到M-6405汉卡,4个月后营业收入即超过100万元。

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推出M-6403。

1992年,巨人总部从深圳迁往珠海。M-6403实现利润3500万元。18层的巨人大厦设计方案出台。后来这一方案一改再改,从18层升至70层,为当时中国第一高楼,需资金超过10亿元。史玉柱基本上以集资和卖楼花的方式筹款,集资超过1亿元,未向银行贷款。

1993年,巨人推出M-6405、中文笔记本电脑、中文手写电脑等,其中仅中文手写电脑和软件的当年销售额即达到3.6亿元。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史玉柱成为珠海第二批重奖的知识分子。

1994年年初,巨人大厦动工,计划3年完工。史玉柱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1995年,巨人推出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个亿。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内地富豪第8位。

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

1997年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财务危机。不久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巨人集团名存实亡,但一直未申请破产。

1999年注册建立生产保健类产品的生物医药企业——“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21日注册成立“珠海市士安有限公司”。在珠海收购巨人大厦楼花。

2000年,史玉柱自称和原班底人马在上海及江浙创业,做的是“脑白金”业务。表示:“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并定下了2000年年底还钱的时间表。

2001年,史玉柱在上海申请注册一个巨人公司,谋求上市。

2004年11月18日,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史玉柱任董事长。

2005年11月15日,《征途》正式开启内测 。

2006年7月26日,史玉柱和其18位公司高管在开曼群岛正式注册“Giant Network Technology Limited”,此公司通过一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名为“Eddia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的公司控制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100%股权。

2007年6月11日,“Giant Network Technology Limited”正式改名为Giant Interactive Group Inc. 也就是现在上市公司的正式名称;同时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海巨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史玉柱与巨人集团

狂热的失误

巨人何以说倒就倒?比较定论的分析有两条。首先是投资重大失误,其主因便是楼高70层、涉及资金12亿的巨人大厦。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持,而这个自有资金,就是巨人的生物工程和电脑软件产业。但以巨人在保健品和电脑软件方面的产业实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住70层巨人大厦的建设,当史玉柱把生产和广告促销的资金全部投入到大厦时,巨人大厦便抽干了巨人产业的血。

史玉柱曾经在1994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一段话:这一个阶段我看传记、党史比较多一些,最深的感受是,办一个企业与建立一个政党、一个国家非常相象,从党史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越看越像。任何群体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都必须建立严密的组织,组织对于团体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我认为现在的企业组织和解放前四类军事武装相似。

二次创业

史玉柱自称1994 年是巨人集团富有转折意义的一年,1至8月间巨人集团经营状况处于徘徊状态,甚至有少许倒退,9月下定决心进行全面改造后,10月份开始企业增长速度加快,员工队伍以每月200到300人的速度增长。尤其是生物工程,脑黄金项目从零开始,9月份我们一个工厂都没有,现在已有七、八个工厂。

史玉柱自称,一段时间我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许多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时候,创业时的激情就消失了,开始了窝里斗,像我们巨人效益好一点,结果吃大锅饭比国营企业还厉害,有人不再考虑为企业做贡献,这个在1994年上半年非常明显,开始我想从美国企业中找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失败了。美国管理模式不同,人家职业道德感非常强,比如说上班时间从不打私人电话,因为他们认为上班的时间是被企业所买下来的,我们做不到。后来我研究,这种问题在国内则有相当普遍性,一批民办企业都有这个过程,正如民营企业许多都进行了二次创业一样,“四通”、“联想”都已经涉及到这样的问题了,但真正做起来的很少。

史玉柱于1994年底提出了二次创业……自称做好一个公司的第二次创业,关键还有一个人的因素,也就是那句名言: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队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史玉柱自称1994年下半年做了一次试验,模拟战争气候,给员工一些在常规下不可能完成的压力,迫使他们创造奇迹才能完成,如果创造出了奇迹可以得到可观的奖金,如果不能创造奇迹将被免职,让他在一年内做普通员工,一年后可以再次获得机会。结果证明,三分之二的人创造了奇迹,这样就有了一支很强的干部队伍。

史玉柱的“三大战役”

史玉柱自称企业发展为打战役,在1994年确立自己的三大主导产业时史玉柱就称之为要打“三大战役”,即电脑、药品、保健品。的确这三大战役在1995年初为史玉柱创造了奇迹,比如1994年底开始的脑黄金战役,在1995年1至3月,脑黄金的回款额居然做到了1.9个亿。即使在保健品做得最好的时候,史玉柱没有忘记自己赖以起家的电脑软件:

史玉柱自称最主要的仍是计算机产业,从1995年8月份开始,进入了产品结构调整,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今后产品以软件为主,硬件将逐渐被抛弃,这是需要下大决心的。中国目前的计算机产业处于低谷时期。

史玉柱认为中国计算机产业要从低谷中走出来,必须要在中文软件上突破。要按照我们的长处发展,至少要先占领国内的市场中文软件开发对于组织管理的要求很高,中国管理跟不上,而外国企业却已开始踏足这一领域。中国目前圈套型的计算机企业都没有离开中文软件的开发,如四通公司的中文打字机其实就是一套汉字处理软件。巨人也是靠巨人汉卡起来的。中文软件的面很广,不仅是文字处理,还包括教育软件、商用软件等领域。各个方面推出几个革命性的产品,创造出新的需求,就可将中国计算机产业从低谷中拯救出来。

史玉柱与征途网络

征途网络计划在央视播出一个月左右的广告。据央视广告收费标准进行粗略计算,预计征途网络将在央视一套和五套共计投入近2000万元的广告费用。

而征途网络游戏玩家定位于18岁至35岁的白领阶层,在央视重金投入广告,相信不会直接带动征途游戏玩家的数量。但是,作为新兴的网游运营商,征途网络的知名度会大大提升。同时,征途形象广告选择在亚运会期间播出,也是希望能够向更多人传达,网络游戏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都是一种健康的娱乐方式。

此次史玉柱突破政策封锁,在央视推出网游公司的形象广告,是否有挑战国家监管尺度之嫌?众多纷纭。

央视之所以同意征途网络广告搬上荧屏,据说与巨人集团在央视投放多年广告有密切关系。央视的广告审查向来都很严格,征途投放的只是企业形象广告,并非网络游戏的产品,就像某些烟草公司的形象广告一样。通过征途此举可看到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速。

任何一个新兴产业,总有着不按常理出牌的“搅局者”。在2006年的网游业,史玉柱和他的《征途》一直就充当了这么“搅局者”的角色。

不论是《征途》还是脑白金和黄金搭档,史玉柱的商业思维是那么的不合常理,正是这种带着强烈史氏风格的营销手法成就了其市场的成功。网游新的竞争规则因为史玉柱2006年的到来而变。

2004年11月,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征途网络”)正式成立。三四年前史玉柱就曾想过投资做网游 。在进入网游之前,史玉柱曾经找来专家咨询,也曾专门拜会一些行业的主管领导。结论是,至少在8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网络游戏的增长速度会保持在30%以上。而在史玉柱看来,国人对娱乐的需要日益增长,中国游戏玩家的比例相对也较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史玉柱断言:现在的网游市场肯定是一个朝阳产业。

史玉柱始终认为,网络游戏的成功靠的就是两个:钱和人。史玉柱不缺钱,多年保健品业务积累和投资收益给史玉柱带来了巨大的资金积累。在几年前,史玉柱就曾经对网络游戏动心过,但是那时他没有游戏团队,新浪的汪延曾经告诉他,新浪之所以没做成网游也是因为缺人。

2004年,放弃大型网络游戏研发的上海盛大的一个团队准备离开盛大并希望找一个合适的投资伙伴,并在同一个台湾的投资方接触。史玉柱听说此事之后,立刻找到这个团队见面,会谈之后,史玉柱投资IT的热情再度被点燃起来,决定投资。

在正式确定后史玉柱自问:如果失败,其原因有可能来自什么方面?一是产品,二是人员流失等等,在 一问一答当中,史玉柱罗列出来了十几个项目要点,也一一找到解决的方法。

初做网游的史玉柱,无法全面同对手竞争,因此制定了一个“聚焦聚焦再聚焦”的策略。征途网络只做一款产品,只选择MMORPG类中的2D领域,史玉柱声称要做“2D游戏的关门之作”。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史玉柱的聚焦策略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征途》的在线人数已经领先于直接竞争对手。

为了网络游戏的项目,史玉柱预先估计到最高可能会亏损两个亿,因此就在账上准备了两亿元人民币。但是,前期4千万人民币投下去之后,很快《征途》就已经进入良性发展,在公测阶段便已经开始盈利。由此,史玉柱也就正式进入改变网游格局的征途。

有游戏同行直截了说史玉柱,太另类、不按常理发牌,但同时也认为将公司广告做到央视,将脑白金的地面推广经验运用到网游渠道,也确实有创意。

史玉柱自称曾到农村去、到商店去,和买脑白金、买其他保健品的消费者聊天,了解他们的习惯、喜好。要想了解网游玩家的心理,史玉柱则省去了不少的麻烦,一方面他本人就是玩家,另一方面,他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同玩家在网上交流。

史玉柱玩网络游戏时,面对枯燥的打怪升级,索性花钱请人帮忙代练。而到了他自己的网络游戏开发出来之后,他问自己的开发团队,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枯燥?开发人员回答说,所有游戏都是这样的。史玉柱对此非常不满,最终开发团队采纳了史玉柱的意见,增加了升级的方式。

虽然被盛大多次抢先,但是《征途》全面免费以及给玩家发工资的策略也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现在,《征途》的所有用户当中,83%的用户都是免费的,真正收费的用户只有17%。史玉柱认为,免费用户很重要可以为自己带来人气,而收费用户在代练以及装备交易方面的市场潜力远大于普通的点卡计时收费市场。

史玉柱自称对市场调查有着更深的理解,史玉柱自称曾经直接进到网吧里和玩家聊天。调查之后,史玉柱发现,网游和保健品一样,真正的最大市场是在下面,不是在上面。中国市场是金字塔形的,塔尖部分是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中间是南京、武汉、无锡等教大城市,真正最大的网游市场就在农村,农村玩网游的人数比县城以上加起来要多的多。

外界普遍认为史玉柱保健品成功的关键是广告,而在玉柱自称最关键的一环其实是地面推广。现在,史玉柱将在保健品当中的营销经验应用到了网络游戏当中。据征途网络副总经理汤敏介绍,目前征途网络的地面办事处已经近百家,计划发展到上千家。

“如果允许网络游戏做广告,《征途》的用户数可能早超过一百万了。”自称非常喜欢打广告的史玉柱在网络游戏方面似乎没有太多的施展空间,因为监管政策的限制,网络游戏产品不能在电视广告上出现。而广告方式似乎对玩家来说也不是非常的有效,但是就在不久前,史玉柱还是耐不住寂寞,将征途网络的形象广告打到了央视两个频道上,开了网络游戏公司打电视广告的先河。

同巨头掰手腕

刚刚进入网络游戏市场之时,史玉柱并没有将国外游戏公司放在眼里。2006年的一个展会却彻底改变了史玉柱的看法。在上海的ChinaJoy展会上,史玉柱看到气势的大作品很少有国产的,几乎都是国外公司的大作。而明年即将投放市场的大产品当中,几乎全部都是欧美的游戏,有的产品的规模甚至在《魔兽》之上。

“我觉得明年大家就能感觉到,欧美游戏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三年之后外国的游戏占中国市场的主导。”史玉柱说。

在市场已经进入非常明显的大制作时代的时候,国内多数网游公司还处于小作坊阶段。史玉柱认为,研发在4000万元以下的产品已经不可能再形成气候了,这和两三年前是完全不一样了。“《征途》的研发花了4000万人民币在国内已经算多的了,但是欧美游戏多是以千万美金为单位的研发费用,这相当于投个三五百万人民币拍个连续剧你去和好莱坞大片去比。”

有游戏同行分析,以史玉柱的营销策划能力,如果辅之以国外跨国公司的游戏制作能力,应当是一个绝佳的搭配。史玉柱表示不排除这种的可能性,但是现在还没考虑过代理国外游戏。但私下里,史玉柱说,自己不喜欢玩国外的游戏。

获悉史玉柱在网络游戏方面准备走研发的道路之后,已成对手的陈天桥仍旧通过段永基几次向史玉柱转达自己的建议,其中一条就是:研发之路多陷阱。这一提醒让史玉柱在研发方面更加谨慎了许多。

为了应对跨国巨头的挑战,现在征途网络的第二款游戏已经在研发当中,名字就叫《巨人》。据史玉柱介绍,这款游戏的开发投入达到一亿元。在产品本身又有不少创新。

在做第二个保健品黄金搭档的时候,史玉柱开始向团队灌输自己的“危机意识”:第二款产品按行规来说是注定要失败的,我们得采取什么措施避免失败。危机意识之下,这个团队也就进入了紧急状态,一周工作七天,一天15小时。而正是预先将自己置之死地,也让黄金搭档成为近5年来保健品市场唯一成功的产品。史玉柱已经明确发话,第二款游戏还得像做黄金搭档那么做。

上市是为了更安全

在征途网络刚刚成立之时,一度有传闻称,史玉柱投资网络游戏来自四通控股(0409.HK)董事长段永基的策划,还有称征途网络发展壮大之后,将会被纳入到四通控股。史玉柱出面澄清,做网络游戏同老段并无关系,目标也不是纳入四通控股,而是“要一步步把这个网络游戏公司经营好,最终推向纳斯达克。”

事实上,在征途网络策划的初期,史玉柱的确曾经希望段永基能够一同参与,但是老段却没有接他的茬,但事后等《征途》做火了之后,俩人再在沟通的时候,老段开玩笑说是因为史玉柱当时并没有跟他说得很清楚。

史玉柱曾经几次对外表示,自己的目标就是将征途带上纳斯达克,不考虑国内A股和香港,因为香港投资人对IT业的认识并不是很够。现在,在真正进入上市程序之后,史玉柱绝口不再谈及上市的任何细节,只是说在走程序。

一直声称自己资金充裕的史玉柱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考虑起了上市的问题?史玉柱的回答是可以让公司更安全,此外也可以让创业者真正地检验一下公司的价值,同时也创造几个千万富翁出来。

保健品行业已让史玉柱看到先例,太阳神、哈慈等企业经营方面虽有波动,但是却不至于因为某个波动而导致企业的灭亡。此外,有了更为充裕的现金储备,在遇到好的收购机会之后可以收购。另外,史玉柱认为:“上市公司可以更冷静,非上市公司制约少,有时候投资会犯错误,上市之后犯错的概率会小很多。”

但是,对于史玉柱来说,上市的时机和地点选择都有一定的变数。坊间曾有传言称,史玉柱秘密圈定的上市方向很有可能是日本,野村 证券有可能是其主要的上市团队。最终,史玉柱带领巨人于2007年11月1日在纽交所成功上市。

澳柯玛的广告词是什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广告词让人们永远记住了澳柯玛,同时也表明,澳柯玛从创业伊始,就走上了一条追求“更好”的道路。1987年底,从新加坡引进设备生产冰柜,一直发展到后来的“电冰柜大王”,再到现在的“二次创业”,虽然历经风雨,但是青岛名牌版图上的这朵家电“金花”却开得更加艳丽,开始了它的二次腾飞。近日本报记者对青岛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蔚进行了独家专访,听他谈谈澳柯玛的“二次创业”。

记者:2006年4月,政府推动澳柯玛重组,澳柯玛当时为何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号召,开始提出聚焦于主业,并把优势资源放在重点领域?

李蔚:可以肯定地说,澳柯玛“二次创业”是对企业发展战略作出的重大调整。澳柯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企业战略,从原来的多行业经营、四面出击,转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突出优势主业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开展企业各项改革,全面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诸多产业领域面前,为何优先发展制冷家电、电动车、小家电等三大产业?并且在当时提出了“重组、瘦身”的要求,都在哪些领域进行了重组?“瘦身”是否意味着澳柯玛将不再进行多元化?

李蔚:我们之所以选择制冷家电、小家电、电动车等三大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因为这是我们的优势项目,容易取得企业发展上的主动和优势,使企业很快振作起来。

资产重组方面,选择优质经营性资产注入澳柯玛股份公司。2008年4月,澳柯玛再获青岛市政府支持,大股东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集团)公司以7亿元现金受让澳柯玛账面资产7亿元,帮助澳柯玛进一步优化了资产质量。

在产业重组方面,我们确立了以制冷家电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优先发展制冷家电、生活小家电、环保电动车等优势产业,果断地将一些效益不好并且与主营业务关联性不大的产品或者产业通过出售或改制手段剥离。“二次创业”制订的第一个计划就是“瘦身”,逐步消减占用澳柯玛资金的非主业产业,对于优势项目,则要保证高速运转,实现公司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澳柯玛的“瘦身”策略,可实行在家电产业领域开展产品多元化,而对于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我们必须非常慎重。我们认为,盲目进入缺乏人才优势和产业经验的行业是高风险的,我们还是把优势资源放在主业上,集中最大能量聚焦主业,把主业做好。

记者:您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过两年艰苦努力,澳柯玛已经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二次创业”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澳柯玛的发展前景。

李蔚:我们的二次创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06年,我们“二次创业”以来,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彻底的调整。

2007年,是澳柯玛全面实施战略调整后全面振兴的第一年,通过推进企业机制改革及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开拓市场,澳柯玛的整体竞争优势显著增强。同时,澳柯玛的产品销售持续攀升,制冷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90%,创造了澳柯玛有史以来的最好业绩。小家电产品也实现了大幅度增长,销售额同比增长91%。

2008年公司实施了“双千工程”和“三大战役”。一方面,我们着手国内市场网络的恢复重建和网络优化工作,仅2008年上半年就新增制冷、小家电销售网络3300多家,小家电还完成了200多家国美旗舰店的进入。另一方面,在网络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网络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回款额较大的明星店的建设步伐加快。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销售网络作为后盾,澳柯玛才经受住了原材料上涨、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因素的考验,在同行业竞争对手销售业绩普遍下滑的形势下,实现了销量的大幅增长。澳柯玛在继续保持冰柜产品国内销量第一的基础上,2008年冰箱产品上半年增幅高达65%,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小家电上半年也实现了迅猛增长,销售同比增长了53.32%;电动车以“电管家”为代表的新品开发卓有成效,为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至于澳柯玛的发展前景,我们将通过进一步发挥优势项目,尤其是在制冷家电领域精耕细作,打造世界冷柜第一品牌,并积极广泛参与全球制冷设备和产品的生产和配套,使澳柯玛成为全球信赖的“制冷专家”。

记者:澳柯玛参与了国家“家电下乡项目”,这对澳柯玛能否说是机遇?在目前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澳柯玛出口情况怎么样?

李蔚:“家电下乡”给澳柯玛市场带来了契机,澳柯玛售出了全国第一台家电下乡补贴冰箱。澳柯玛的“家电下乡”工作多次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表扬,从目前情况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农村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市场,因为“家电下乡”项目的推动,我们在农村市场上也有自己的优势,以后农村市场仍然是我们的主要市场,眼前的任务就是进一步完善澳柯玛农村家电销售网络。

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在稳定原有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市场,产品出口额实现了30%以上的高增长。营销网络覆盖了全球五大洲100个国家和地区。

一汽的发展史

1953年,一汽奠基兴建。

1956年建成并投产,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

从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起,到1956年7月15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诞生,这是一汽的建厂时期。

从1956年开工生产到1978年末,是一汽的成长和发展时期。

从1979年到1988年末,是一汽“解放”汽车的换型改造时期,又称第二次创业时期。

中国一汽的相关情况:

1、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一汽致力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并制定了面向未来的发展愿景。

2、一汽的核心是“高举红旗、聚焦自主、支持创新、加强合作”,努力打造汽车产业生态圈。经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和奋斗,一汽将把自己打造成“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一汽大众

聚焦二次创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二次创业的关键、聚焦二次创业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