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人创业故事,温州商人创业成功案例?

霄祥 40 0

本篇文章跟大家探讨下温州商人创业故事,以及温州商人创业成功案例对应的知识信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以备日后需要哇。

本文快速导读目录:

请举一个实例,说明温州人具有开拓创新、自主创业的精神

温州人自主抱团创业温州商人创业故事的故事:马屿三兄弟抱团闯天下

2012年01月30日

温州网讯 眼镜巨头 叶定坎,男,1967年出生于瑞安马屿,重庆千叶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民建委员,重庆市总商会浙江商会会长。

通讯霸主 陈成宽,男,1967年出生于瑞安马屿,重庆诚泰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温州商会会长。

被服大 王林良快,男,1967年生于瑞安马屿,重庆小林寝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总商会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

关键词:自主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温商精神中,自力更生、抱团创业温州商人创业故事的一面,十分普遍。抱团作战、抱团取暖、抱团生活,温商的自主精神或许正是温州商人创业故事他们足迹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却又屡获成功的重要原因。

三人同年出生,都来自瑞安马屿,又是中学同学,太多的相同之处,让大家都笑称他们为“马屿三兄弟”。

经过多年打拼,“马屿三兄弟”个个事业有成,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头羊”,并成功走向重庆的政治舞台;同时凭借温州商人的力量,影响着重庆的商业气候。

“三兄弟”一条心

这“三兄弟”每周聚会好几次,商谈商会的工作,交流企业的信息,碰撞不同的观点。在重庆创业的过程,正是他们互相影响、互相提高的过程。浙商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团结,尤其是温州人,“三兄弟”说,他们在重庆成功的重要原因还在于此。

“三兄弟”之间的团结到了不分你温州商人创业故事我的境地,他们之间资金的拆借是常有的事。陈成宽说,只要手头上能拿得出的钱都可以拆借。现在,他们更多用到的一个词语是“融资”,通过他们“三兄弟”的努力,吸引更多的资金做大事业。

出门在外,都是兄弟

2002年,他们创业生涯中发生一件大事:进入重庆参政议政圈子。当地有关人士认为,重庆温州商人是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他们事业上的成功是西部地区进一步招商引资的“活广告”。“三兄弟”共同写提案《保护、支持浙江人在重庆的投资和经营》。

马屿“三兄弟”在渝的浙商领军位置,奠定了他们在重庆商界的代言人地位。如今在重庆的温州人大约有10万,他们广泛涉足IT、房地产、汽摩配、五金电子、通讯器材、服装皮革等产业,成为推动重庆经济的重要生力军。比如在重庆最著名的商业中心,到处可见“温州”的影子。据了解,在重庆解放碑、三峡广场、观音桥步行街以及朝天门、石桥铺、西部鞋都等各大市场里,外来经营户有80%都来自浙江,其中大部分以温州商人为主。现在温州人在重庆的企业年产值达300亿元,创造利税近40亿元,直接或间接为当地解决就业岗位近50万个。

《温州三家人》央八首播,温商出海与回潮,温商为何可以成功?

电视剧《温州三家人》

现已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五集。这部电视剧以三个温商家庭为叙事布景,分别呈现温州商人创业故事了他们在全球经济制造傍边温州商人创业故事的生动作为,尤其是温商的“出海”和“回潮”最为精彩。在这些从商故事傍边,终究展示的则是温州商人的信义精力和家国情怀。三个家庭,两代温商,通过《温州三家人》这部电视剧,呈现出了一种温州商人精力的传承,甚至于能够说,这部电视剧很好地解说了“温商为何能够成功”这个问题。

《温州三家人》在叙事内容上,现在现已播出的剧情傍边,则集合了“出海”和“回潮”两个主题。其间一个温州家庭,现已在欧洲建立了非常不错的餐饮集团,并且进行了各种有用并购。而温州的本乡集团,也初步进军印尼,在镍矿资源傍边逐渐抢夺更好的经济话语权。这些内容,都是温商出海,生动参与全球商场的竞赛。

而温商回潮,则集合在了下一代的年轻人这儿。剧中青年男主,扔掉自己在欧洲继承家族企业的机遇,而毅然挑选回国创业,要出资工业园区,完毕小微企业的会合作业,并且在这一创业园区傍边进行“独角兽企业”孵化。这一当下发达国家的抢手工业,在温商回潮的进程傍边。

国家情怀

而在出海与回潮的进程傍边,展示的则是温商的信义和家国情怀,尤其是温商身上的协作精力,对国家经济制造的生动参与、协作精力等等,这些内容,也用剧情的办法说清楚温州商人为何能够成功。《温州三家人》现已播出的剧情内容傍边,许多桥段都能够井蛙之见。

而在印尼的红土镍矿商场竞标傍边,忽然冒出来一个扎尔克财团,并且把保障金进步到了两亿美金。而这个扎尔克财团,其完毕已在其它国家的矿藏运营傍边拖欠了许多的费用。它要占有印尼的红土镍矿,便是想要完毕一家独大的独占局势。为了完毕这个意图,扎尔克财团不惜“绑架”伟业国际的董事长,形成叶六合无法参与竞标会的既定实际。

则是伟业国际处乱不惊的作业才华

总裁即便被扎尔克财团“绑架”,依旧具有处乱不惊的才华。而总裁的儿子来到印尼之后,也能够抽丝剥茧,在最短的时间内“挽救”父亲和其作业团队,让大家迅速进入到竞标的作业情况傍边去。这其实正是温商的战争精力,是大风大浪傍边培养出来的临危不乱。

再比如,在温商回潮的内容傍边,也有许多的温商协作、竭力发展民族经济的内容呈现。这些内容,首要会合在青年一代的创业傍边。两位温州青年在国外,遇到自己的女老乡被“家暴”,他们生动协助,协助女老乡回国。稍后的剧情傍边则是几位温州青年人带着一个簇新的工业园方式,回到温州,制造自己的工业孵化基地。

在《温州三家人》傍边,青年一代有责任、有担任,有抱负、有志向,他们能够实在参与到国家的经济腾飞进程傍边来,并且有用助力,这是非常重要的闪光点。现在现已播出的剧情傍边,对这批青年的创业内容暂时展示的不多。但温州商人创业故事我信任,在这批温州的青年商人身上,也能看到温商为何能够成功的原因。

请举一个实例,说明温州人具有开拓创新自主创业的精神

温州人自主抱团创业温州商人创业故事的故事:马屿三兄弟抱团闯天下

2012年01月30日

温州网讯 眼镜巨头 叶定坎,男,1967年出生于瑞安马屿,重庆千叶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民建委员,重庆市总商会浙江商会会长。

通讯霸主 陈成宽,男,1967年出生于瑞安马屿,重庆诚泰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温州商会会长。

被服大 王林良快,男,1967年生于瑞安马屿,重庆小林寝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总商会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

关键词:自主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温商精神中,自力更生、抱团创业的一面,十分普遍。抱团作战、抱团取暖、抱团生活,温商的自主精神或许正是他们足迹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却又屡获成功的重要原因。

三人同年出生,都来自瑞安马屿,又是中学同学,太多的相同之处,让大家都笑称他们为“马屿三兄弟”。

经过多年打拼,“马屿三兄弟”个个事业有成,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头羊”,并成功走向重庆的政治舞台;同时凭借温州商人的力量,影响着重庆的商业气候。

“三兄弟”一条心

这“三兄弟”每周聚会好几次,商谈商会的工作,交流企业的信息,碰撞不同的观点。在重庆创业的过程,正是他们互相影响、互相提高的过程。浙商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团结,尤其是温州人,“三兄弟”说,他们在重庆成功的重要原因还在于此。

“三兄弟”之间的团结到温州商人创业故事了不分你我的境地,他们之间资金的拆借是常有的事。陈成宽说,只要手头上能拿得出的钱都可以拆借。现在,他们更多用到的一个词语是“融资”,通过他们“三兄弟”的努力,吸引更多的资金做大事业。

出门在外,都是兄弟

2002年,他们创业生涯中发生一件大事:进入重庆参政议政圈子。当地有关人士认为,重庆温州商人是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他们事业上的成功是西部地区进一步招商引资的“活广告”。“三兄弟”共同写提案《保护、支持浙江人在重庆的投资和经营》。

马屿“三兄弟”在渝的浙商领军位置,奠定了他们在重庆商界的代言人地位。如今在重庆的温州人大约有10万,他们广泛涉足IT、房地产、汽摩配、五金电子、通讯器材、服装皮革等产业,成为推动重庆经济的重要生力军。比如在重庆最著名的商业中心,到处可见“温州”的影子。据了解,在重庆解放碑、三峡广场、观音桥步行街以及朝天门、石桥铺、西部鞋都等各大市场里,外来经营户有80%都来自浙江,其中大部分以温州商人为主。现在温州人在重庆的企业年产值达300亿元,创造利税近40亿元,直接或间接为当地解决就业岗位近50万个。

什么是温州人创业之本?

成事在谋、谋事在人,温州人能够在商业战场上所向无敌、高歌猛进,就是因为他们有着精明的头脑。

温州人是最精明的中国人

中国自古有“无商不奸”“买的没有卖的精”的说法,“奸”和“精”有消极令人厌恶的一面,另一方面也说可以解释为精明,温州人正是把这种“奸”和“精”运用到了极致。而与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指出的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的“奇”异曲同工。商场如战场,竞争似战争,在复杂变化的市场中,温州人用自己精明过人的商业头脑,看到无限商机,取得了别人不能比拟的成功。

有这么一个说法:“假设某人口袋里只有人民币100元,他对外人称作200元,他肯定是北方人;说成50元,决对是上海人。说100元,如此实打实,只能是西北人;顾左右而言其他者,则一定是温州人。因为,没有人能知道他口袋里到底装着多少钱。”

这一调侃的说法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温州人的精明!

上海人的精明在全国是出了名的,遇事总是有心计、会盘算、不吃亏。常常被人们称为“门槛精”,人们总以为“精明”这个词只属于上海人,他们二者可以划等号,但是,温州人却能利用上海人的精打细算来赚上海人的钱。你说,到底谁更精明?

有位温州的老板,在上海普陀区开了一间颇具规模的五金店。他常谈起他的生意经,他说:“赚上海人的钱可不容易上海人第一次买一件东西,都要先跑数家商店,用小本记好每家商店同类产品的最低价格,比较后再购买东西。发现了这个规律,我就想了一个应对之策我见到上海人第一次来我的店购物时,我总是把价格报得低低的。如此一来,他们认定我这家店是物美价廉以后的生意就会主动找上门。与此同时,我还能把其他商品的价格稍微提高一些。生意照样可以做下去”

温州人的确是中国人的“异类”,中国人无不感叹温州人的精明。他们能发现别人看不见的机会,能战胜看似比较强大的对手。因此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是做生意的商人,尤其做轻工产品的生意,通常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被温州人打败,要么与温州人合作。

“无中生有”-温州人创业的资本

也许很多人都觉得奇怪温州人创业,一无优惠政策,二无技术资本,三无雄厚资金,他们为什么能够迅速成功呢?其实靠的就是精明这个最大的资本,精明的含义之一,就是曾宪梓先生所说的“创意”。

下面看看几个温州人的故事,就知道温州人有多精明了。

金利来集团的创始人曾宪梓在一次电视专访中曾经说过一句话:“做生意是要靠人的创意而不是靠本钱!”他说自己开始创业时开了一家裁缝店,只有三台破旧的衣车,开始只为专为当地人量体裁衣。当时这种裁缝店在香港多如牛毛,竞争激烈,他自己也是惨淡经营。后来他想出了将做衣服改为做领带,才走出困境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王麟权的创业史更让我们感叹创意在温州人成就中的分量。跟大家一样,王麟权家里的卫生坐便器经常堵,排泄物下不去,惹得他心烦。可就是这一“堵”,“堵”开了王麟权的茅塞。他一头扎进自己的小屋,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研究后,只有初中文化的王麟权竟然研制成功了专门用于厕所除垢、下水道疏通的化学制剂“洁厕精”和“塞通”。这项发明当时属国内首创,并获得了技术专利。于是,王麟权向妻子借来几万元私房钱,招了6名雇工,就这样一家像模像样的生产“洁厕精”和“塞通”的公司就算开张了。由于这些产品很少有厂家关注,生产的就更少了但家家户户都离不了,所以销路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产品常常供不应求。王麟权得意地笑称自己是“厕所里淘黄金的人”。

与王麟权不同,温州人李刚的创意的基础是对城市地深入了解和自身积累多年的行业经验。原来李刚初来深圳时,原本打算随大流与朋友一起合伙投资房地产生意,但后来他却108°大转弯,独资在深南中路开了一家有相当规模的书店,里边林林总总全是世界名著、传记文学、艺术欣赏之类格调高雅的图书。不少人劝他有称深圳人只知赚钱,无暇读书开书店只会赔钱。李刚却自有他的道理:首先投资书店的资金远远小于投资房地产;其次偌大的深圳市缺少一间相应规模、相应格调的书店;再次深圳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界精英,这一批人对图书的品味不低而且也必须通过读书不断提高充实自己;最后自己曾在书店工作过,有过十几年的图书销售工作经验。果然李刚地精心经营下,书店生意红红火火。

有一个经营服装的温州人,某一天突发奇想,将摊位上摆放得井井有条的衣裤故意乱堆放,同时高喊“贱卖!”“便宜货!”因此,吸引了不少家庭主妇,他们围在小摊周围,一眨眼功夫全都卖完了。争先恐后地抢购。实际上,这些衣裤的价格,一点儿都没有降价。为什么却一下子变得畅销了呢?这是因为一般家庭主妇都喜欢贪小便宜。该温州人正是抓住了她们的这种心理,使她们觉得乱堆乱放的衣服一定是便宜货,从而达到了自己销售的目的。

温州人“无中生有”的智慧,让他们克服了各种资源稀缺的先天不足,凭借创造精神,创造了许多神话。没有畜牧业温州的水头镇、郭溪镇,成为全国最大的皮革生产基地;不产棉花,纺织企业也没有的龙港镇、宜山镇,成为再生布的生产基地;温州没有汽车生产企业,过去也没有摩托车生产企业的塘下镇,成为全国四大汽摩配生产和销售基地。创意-这一精明的本质,让温州人越来越精明,而精明的头脑使得温州人犹如一块金子,放在哪儿都发光,都能创造财富。

温州人的炒房经

几年前温州炒房团在大江南北屡屡出击且屡战屡胜,让很多城市的市民对他们是又恨又怕,其实温州人不仅是炒住宅就连烂尾楼他们也不放过,烂尾楼也能挣钱,而亦能挣大钱,这就是温州人的精明之处。温州人炒房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每人必有法宝就是精明。让我们看看四个温州人精明的炒房经历。面四个温州人的炒房经历就知道温州人精明的商业眼光了。

叶女士:买房要买贵的。叶女士目前在上海已经买下了5套房子,总共花了480万元。她说:“我的经济高速发展中,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现在更有全国经济看上海之说,这为上海的房子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大量的外地人、外国人会涌到上海,对住房的需求自然会越来越大,上海的房地产肯定要上涨,所以我愿意把住宅投资做为首选。”

2002年5月,叶女士第一次参加购房团,以每平方米5450元的价格买进联洋社区一套154平方米的住宅,总价近85万元。2005年7月,这套住宅的价格涨到了每平方米7500元,叶女士就把这套房子卖了,净赚20万元。

叶女士在上海购房投资有的很清晰思路:买房是为了在房价上涨之后能够转手,房价涨个十几万元对工薪阶层有影响,而对有钱人来说,这十几万就不算什么,所以买房还是要买贵的,而且要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这些针对富人设计开发的楼盘,由于品质高,不会轻易下跌,升值空间大且稳定。

张先生:挑楼要挑顶层。在传统的购房观念里,顶层和一楼往往是鸡肋,而张先生却反其道而行之专挑顶层。这是为什么呢?这里蕴含着张先生独特的商业眼光张先生说,地段好的高层住宅一般非常注意自己的外形设计,顶层往往会多出很多空间,这些不需要你花一分钱的设计可以让你的房子别具一格。还有一些多层的房子,开发商推出顶层的用户送空中花园,或者即便设计的房子不是平顶的,顶层阁楼的空间也很大,这样算下来是能让你大大地赚上一笔。

在北京的一次房产团购中,在每个楼盘都是20多层的高楼中,只有张先生选了3套顶楼别人若选的是中间偏上的楼层。2005年10月交房后,只见大楼尖顶高耸,全玻璃外墙,顶层客厅的顶高有一部分是6米的开阔空间。他当初买时顶层每平方米的价格比楼下的还要低200元,现在却多赚了这么多空间。张先生说这样的结构风格,讲究情调的外国人是最喜欢租住了,结果他的出租价格果然比下面的楼层高出了2000多元。了解承租人的住房习惯,选择具有针对性设计的住房,才能赚的比别人多,这正是张先生的精明之处。

吴先生:买房不如买商铺。与别的温州人炒住宅不同吴先生以投资商铺为主,他认为市场旁边的商铺比较有投资价值。炒房团除了在经济发达的城市炒,还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炒房,他说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居民对住宅的需求心态是:等一等,凑足了钱再买,他们不大能接受按揭贷款等方式。但商铺就不一样,一则商铺有市场需求,二则商铺出租可以赚钱。所以在成熟市场的旁边,面积在40~100平方米左右的商铺,既容易出租,也便于脱手这就是市场观念差异。吴先生正是看了这种差异才把商铺作为投资对象,因此他购买了大量商铺,结果正如他所料,承租者纷纷而来,吴先生赚了个盆满钵满。

林阿信:收购烂尾楼。2004年5月,一位曾经号称温州炒楼专家的企业家林阿信以高达5个亿的资金接手了天津最大的烂尾楼项目“中山商厦”,让各界人士甚为震惊。区区一个炒楼专家有什么样的胆魄和见识敢接上亿资产的烂尾楼?

前几年由于各种因素的促使,不少城市出现了不少烂尾楼项目,这些项目一般是地理位置好、建筑工程优的项目,都因资金短缺成了烂尾楼,各地领导对此也深感头痛。

林阿信的精明就在于,收购这些烂尾楼进行开发有着其它项目没有的优势,不仅工期短,投入资金少,而且由于是地理位置好,政府重视的项目,看上去麻烦的项目,其实是最好的开发项目。常规条件下一个正常楼盘从开发到上市起码要2~3年,长的甚至要4~5年,而盘活烂尾楼通常只要一年左右,这样大大提高了资金利用率。这就像股市中的企业重组,新股东接手后重新打造、包装,不仅可以咸鱼翻身,还可以令“股价”成倍上涨。如此巨大的商机,温州人林阿信当然不会错过。

天津中山商厦项目正是这样一个项目,该中山商厦地处天津百年老街中山路与律纬路交叉口,是天津河北区繁华的商业中心。林阿信接手后,将该项目更名为中山国际广场,并一分为三地组建成国际大酒店、国际购物中心和高级公寓。改造后的烂尾楼刚上市就成为了许多投资者追捧的对象,大有成为天津市新地标之势。

成功的收购使林阿信越发坚定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房地产开发就像种地,一年四季不能少,还要勤于更做,而且一个项目几年下来才能等到收获的季节但接手烂尾楼却可以一年的每季都是秋天,可以很快收获;而且又能有效地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在个人获利的同时,还能促进各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此,他准备将温州的游资有效地整合,组成“温州烂尾楼投资收购公司”,做一个中国的“盘活烂尾楼大王”。

有谋才能成功。温州人能够在商业战场上所向无敌、高歌猛进,就是因为他们头脑精明,能够透过困难和阻力看到成功的机会,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经营谋略,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抓住别人抓不信的机会,把别人不经易丢掉的赚钱机紧紧握在自己手中。从而把握机会取得成功。

周成建的创业历程

曾因农民身份觉得矮人一等

1978年,小学毕业的周成建以数学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县中学,但欢快的农村生活也随之渐渐消逝。就因为是农民的孩子,他经常被欺负。一次,一个城里的孩子用圆珠笔扎他的后背,“足足有两三厘米深”,周成建忆起当时的痛苦,脸部不禁扭曲。

“所有的原因就是因为农村人的身份,让人瞧不起,从那时起内心深处我一直很自卑,总觉得自己矮人一等似的,总觉得自己怎么做都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同。”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周成建丝毫不掩饰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我性格中天生中又有自傲的一面,越是自卑我就越想证明自己‘我是行的’”。

这种信念支撑着周成建在今后的事业中,从来没有回过头,认准的事情,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别人问我创业中有什么困难,我还真没觉得有什么困难,就算有瓶颈,觉得克服就是快乐”。

就因为想摆脱“农民”的感觉,周成建当初创立品牌给自己公司起名为美特斯制衣有限公司,“美特斯,听起来一定是没有农村的味道。”周成建说自己当初其实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想法。

如今,周成建的美特斯·邦威已成为中国休闲服装零售第一品牌,“ 现在我想将城市户口转成农村户口也不可能了”。如今回想起来少年时代的农村生活才是自己最珍贵记忆的周成建笑着说,自己的这种双重性格导致只热衷做两种事情,一种是喜欢的,一种是想证明自己的,而唯有对服装的热爱一直让自己觉得“犹如坠入情网”,“再给我一万次机会选择,我还会选择服装这个行业”。

周成建说,这么多年来,美邦拒绝了各种多元化发展的诱惑,有做地产的机会,也许今天资产翻了十几倍,但也许美特斯·邦威就没有了。

“我不可能成为最有钱的人,但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个行业内被认同的人。”在美邦上市仪式上,裁缝出身的周成建向深交所赠送了一台镀金小缝纫机,他说:我最早是一个村庄的裁缝,现在有幸成为中国的裁缝,希望以后还能成为全球的裁缝。

美邦横空出世要当全球裁缝

8月28日,美邦服饰成功登陆中小板并在当天发布全新子品牌MECITY,周成建身家一天之内暴增几十亿元,以当天收盘价计算达到161亿元。凭借“空手道”,周成建创造了中国服装界“虚拟经营的奇迹”,从“有工厂无品牌”到“无工厂有品牌”的几十年路程,周成建说,“美邦的路才走了5%,还有95%的事情需要我和我的团队去做,我非常热爱服装行业,要成为全球的裁缝,路还很远很远。”

欠债30万背井离乡

1982年,初中刚毕业,17岁的周成建就在家乡浙江青田县创办了青田服装纽扣厂。到全国各地推销产品时,周成建结识了江西景德镇的一家外贸公司,并接下了高达30万元的大额服装定单。

欣喜万分的周成建回到家乡后,从当地信用社贷款30多万,从城市里买回面料,并立即召集周边100多名裁缝到自己的工厂工作。日夜辛劳后,货发过去后,没想到对方以面料不合格为由全部退回。

进入服装行业的第一笔大生意就这样泡汤了,企业倒闭,周成建背上了30万元的债务。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没钱还债,但当时我好像也没什么恐惧感似的,”周成建告诉记者,“当时身上还有9000元,我想这9000元钱就是我的翻本钱,我还是有机会的。”

带着这9000元钱,周成建来到了当时商业气息已经非常浓厚的温州。通过自己的舅舅、表兄弟的介绍,他们的朋友也变成了周成建的朋友。结识了众多朋友打通各种人脉关系后,9000元钱也差不多花完了。而周成建也拿到了自己的定单,干的依然还是服装,周成建从老家再找来十几名裁缝,从事服装的裁剪、排样、缝纫机修理等等。十几个人吃喝住全在车间,日夜加班,很快周成建偿还了所有债务。

偶然成就“休闲”服装

美邦服饰主营的美特斯·邦威系列休闲服饰,如今已成为我国休闲服饰的领导品牌,周成建说:是一次偶然的失误,让他从此专注于“休闲”服饰产业。

手艺好,信誉好,周成建的加工厂不断接到其所在的妙果寺服装批发市场的定单,每天工作都在十几个小时以上,累啊,有一天终于扛不住了,操作时将一批西服的袖子全都裁短了一截。这个失误让刚刚还清债务的周成建差点再度背上沉重的债务。“我这人就爱琢磨,干脆将错就错,把裁短的袖子接上别的布料,再将衣服的下摆也裁去一截,补上别的布料。”

就这样,制作出了早期休闲风格的服装,没想到一个小时就卖光了,东家赚了很多钱,并将该服装款式委托更多的企业加工,周成建在妙果寺服装市场也名声大震。但此时的周成建开始不满足现状了:给人家代加工,每件衣服最多挣八毛钱,利润绝大多数都被批发商赚走,如果自己做批发就有了议价的能力。有一定资金积累的周成建于 1989年拥有了自己的前店后厂。

在温州这个繁荣的服装商圈里,西服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了,后来者周成建实力是最差的,能力也不是最强的,“我必须找一个别人没有介入的领域,应该是一种非西装的服饰”,周成建告诉记者,受那次失误的启发,别人问我,这既不是西装,又不是衬衫,那应该叫什么呢,我想那就叫休闲服装吧,“休闲一点,随便穿”,最早将休闲概念赋予服装的周成建也对此情有独钟,美邦上市当天那样正式的场合,周成建身着黑色休闲西装、红色格子衬衫,依然不减自己的休闲风格。他告诉记者,未来美邦的使命依然是专注于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个性时尚的休闲服装。

美特斯·邦威的故事

周成建总是说自己是个“喜欢将简单事情复杂化的人”。每天复制一大批衣服,然后再批发销售出去,三四年的时间,周而复始,周成建又觉得没意思了:这批发服装怎么就像菜市场卖菜一样,一天一个价格,如果改做零售是不是更有意思呢?

这个念头在周成建的脑海里闪过,似乎没起什么太大的波澜。有一次,周成建从上海买了一件海螺牌衬衫穿着回到了温州,很多人就指着衬衫对周成建说:这可是名牌啊。“我穿一个名牌大家一看就知道,而且这衣服比同质量的没牌子的要贵两倍以上。”周成建告诉记者,当时心中真正下定决心,树立一个自己的品牌。

1993年,美特斯制衣公司诞生,生产“邦威”品牌的服装,寓意扬国邦之威,可是事与愿违,那时如何运用品牌的想法似乎还很模糊,周成建在自己的服装上打的标签是“美特斯制衣”,却不见“邦威”二字,久而久之,人们知道了美特斯,却不知道“邦威”品牌。

此时正想进军零售行业的周成建决定去注册新的品牌—— 美特斯,然而却因同音太多而未成功。“于是干脆将错就错,把‘美特斯’与‘邦威’合并一起”,周成建说,那时整个温州大环境做生意没有一家不讨价还价,必须是讨价还价,可是这对于零售来说则是一大忌,“可我该怎么折腾呢?”简单的一件卖衣服的事情,到了周成建那里又变成了一件复杂的事情。

一开始,周成建采取了双保险举措,保留批发生意同时附带试水零售,并开辟了温州零售业的一大创举:明码公开成本价。1994年,开业当天,周成建公开店内所有服装的成本价,包括面料、纽扣、电费、税务等等,然后由消费者定价,只要高于成本价哪怕一元钱,都可以成交。

现场大大出人意料,“太疯狂了,原本只有一个门的小店,不得不将仓库的后门也打开,媒体也争相报道”,周成建说,所有的衣服全都卖掉,实在是太好了,利润远远超过了批发,美特斯·邦威也开始叫响。就这样,经过一年的批零兼营,美邦正式决定放弃批发全面进军服装零售产业。

凡事不走寻常路

1995年4月,第一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在温州五马街即将开业,“我这人总喜欢琢磨一些‘歪点子’”,周成建说,不能就平平淡淡地开啊,当时我想出个主意,招收30个服务员做候选,让消费者来选择真正合适的服务员,消费者也可以获得7折的销售价格。除此之外,当天,温州五马街全部铺上了红地毯直通“美特斯·邦威”专卖店。

开业当天,现场是可想而知的,“美特斯·邦威”声名大震,要求加盟销售美特斯·邦威品牌产品的代理人也纷纷找上门来。

“如果按照老路走下去,我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扩大工厂才能满足市场急剧增长的需求”,然而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周成建十分清楚制衣行业根本无核心技术可言,模仿复制能力极高,国外服饰能在内地获得市场,靠的就是品牌以及周期越来越短的营销前导周期。于是周成建大胆做出决策不走寻常路:把制衣和销售环节统统100%外包给其他企业,自己仅留最核心的部分,包括“美特斯·邦威”这个品牌、产品设计、品牌推广和少量的直营店,充分调动其他企业和加盟商的积极性,以“双赢”作为经营的最大卖点。周成建说,“不在乎企业自身有多少资源,而在乎这个企业有多少能力去整合资源,这是核心问题,世界的都是我的,我的都是世界的。”当初创立品牌时只有400万元的周成建很快在全国不断复制着美邦,并始终专注于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个性时尚的服饰产品。

上市说明走对了路

“美邦能够上市成功,应当说五年前我们走对了路”。直到今天,周成建还笑称:温州的优秀企业太多,我在那里太不优秀了,而上海大环境非常好,但对传统行业却不太重视,这样一片沃土,我想更适合美邦发展。

当年在上海买了第一件名牌服装并暗自想有朝一日也做成自己名牌的周成建,不仅有了自己的美特斯·邦威,而且正式立足上海,2003年,美邦正式将总部搬迁上海。

上海也为美邦提供了爆发式增长,过去三年营业利润从876万、9093万到4.3亿元,经营毛利率也由16.35%、27.92%提高到38.39%。截至2008年一季度末,公司全系统已在全国拥有专卖店2211家。

2008年8月28日,股票代码00269的美邦服饰在深圳中小板挂牌交易,发行价为19.76元,非常巧合的是,当天26.90元的收盘价与股票代码重合,上涨7.14元,周成建及其女儿胡佳佳所持股份市值达到161.4亿元。

对于财富的暴升,周成建当天只是表示,不关心股价,自己能做的是只专注做好企业,从而更好地回报投资者。当天,美邦正式推出全新品牌MECITY,试水高端服饰领域,拓展新的销售市场。“MECITY”沿用了美邦一贯的代言人策略,其代言人则是好莱坞一线男星、在国内也拥有大量忠实粉丝、出演美剧《越狱》的男主角米勒。

周成建告诉记者,我国服装业的真正转折点应该是2010年,通过今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将被全世界人关注,也将吸引全球服装行业的关注,全球优秀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他们都很强势,因此给予我们民族品牌练兵的时间已经不多。美邦的路才走了5%,还有95%的事情需要我和我的团队去做,我非常热爱服装行业,要成为全球的裁缝,自己的路还很远很远。

杂货店小老板不走寻常路

互联网上曾有一个非常流行的段子,一些大学生天天翻墙走,有一天校长问:你们怎么回事,为什么天天爬墙,不走大门?学生冲校长说: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

周杰伦这句为美邦代言的广告词早已使得美邦深入人心,将“不寻常”的标签直接贴到了其倾注全部心血的品牌上的周成建,与每一个没有背景、白手起家的温州商人一样,其所走过的路也注定不寻常……

8岁当上杂货店老板

周成建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当“头”的天分,在那个贫困的乡村,周成建读的是复式班,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全都在一个教室里同时上课。低年级的周成建总是能忽悠大家不上课集体出逃。每每如此,老师告状,爸爸就出手打孩子。

“爸爸虽然打我,但是这辈子给我影响最大的就是父亲”,周成建说,家里弟兄姐妹6个,唯有自己得到了大家的宠爱。父亲认为,排行老四的周成建思考问题总是相对活跃,于是将家里的小杂货店交给年仅8岁的周成建打理。

“那是一个很穷的村庄,计划经济年代,每个村庄一个杂货店,而父亲是公社里一家算盘厂的厂长,只会说几句普通话的父亲到全国推销算盘却能将生意做得很好”,直到今天,只要提起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人,周成建总说是自己的父亲,父亲对自己的影响不是某一件事情某一句话,更多的是潜移默化。而受父亲的影响,当上小老板的周成建生意做得非常不错,每年都有上千元的收入,这在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已经是相当富裕的了。

如果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周成建的小杂货店或许能做得再大点,“从8岁到初中毕业,一直是重复做个店老板,却没有任何变化”,骨子里天生不满足现状的周成建向父亲提出了学手艺的要求。泥匠、木匠、裁缝,当时农村只有这三门手艺可以学,“我想布料摸起来总比泥巴、硬邦邦的木头要舒服很多”,周成建笑着这样解释自己的选择。

没想到,父亲通过关系将周成建送到当地一位很有名的裁缝那里,周成建的天赋完全显现出来,别人几年才出师,周成建一个月就可以跟着师傅上门给人家做衣服了。

如今美邦正式登陆深圳中小板,上市当天,年迈的父亲亲自到现场为儿子助阵,周成建动情地说,父亲是一个意志力非常坚强的人,而母亲对事物的变化感觉很敏锐,美邦能走到今天,这种执着、这种坚持是父亲给予的,而对时尚、市场的敏感性则是母亲给予的,“他们除了给予我身上的特质外,同时也鼓励我,支持我去做更多的事情,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此时此刻,最感谢的是父母”。

“暴君”也有柔情眼泪

周成建说最痛恨自己的就是个坏脾气。“脾气太大,若干年前就像个暴君,经常无缘无故把大家骂了,譬如筹备这次上市发布会,我又向员工发了脾气”,当着公司员工面接受记者采访时似乎也是为此而再次道歉。

“就是工作上的事情太着急,有些事情其实从别人的角度看已经尽善尽美了,但是我的理解是还可以做得更好,为此,我以前甚至摔过茶杯”,不过周成建笑着说,其实着急只会把事情做得更糟糕,因此现在已经改了很多了,最坏的时候顶多是嗓门“由20分贝提高到50分贝”了。

因服装事业而“坠入情网”的周成建简直是个工作狂,周六周日从来不休息,公司高层开会都是选择这个时间,时间一长,高层“集体抗议”,周成建只得作罢。一下子有了双休日的周成建却是“异常痛苦”,“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周六还好点,再到了周日简直是太痛苦,没事也要给员工打个电话”,周成建说,几乎每周一都是6点就早早起床,迫不及待地去上班。

就是这样的“暴君”、“工作狂”,谁又能想到周成建同样为了公司的员工流了多少泪水。

2003年,公司总部从温州搬迁上海,为了这一举措,周成建整整犹豫了三年。早在2000年,不甘于只在温州卖卖服装,周成建选择上海作为企业升级的跳板,然而,如此庞大的工程随之带来各种问题,尤其是很多一起创业的高层去和留。“美特斯·邦威在温州都没办法做到第一,到上海只会死路一条,死是必然,活是偶然,真要搬,我们就不去了”,有创业元老甚至这样跟周成建说。

矛盾中,周成建推翻自己的想法,先在上海建立了一个与温州相同的分公司,时间一长,到底哪个是总部又必须面临抉择,“还是搬吧”,2003年,周成建终于痛下决心,美邦也完成了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

搬家后,很多优秀员工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上海,“而我却没有能力疏导他们,挽留他们,我只能是痛苦”,回想那些年,周成建说,“内心就好像是心脏被撕裂的感觉,很长一段时间失眠,半夜常常被恶梦惊醒,伤心流泪,足足有两三年的时间,我的内心才渐渐抹去那些阴影”。

上市请来牛根生、王石

美邦成功上市,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界声名显赫的重量级人物——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和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出现在美邦的独立董事名单中。

王石一直是周成建的朋友,牛根生则是周成建在长江商学院的同学。“这两位名人都是有思想有智慧的长者,他们还有一个共性,就是把物质看得很平淡。年轻的我可以向这样的长者提任何帮忙的要求,而作为长者的他们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指出我的缺点和不足,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搭配组合”,周成建说,牛根生和王石都很痛快地答应了自己的请求。

周成建说,美邦募集资金下一步就是要投资大型店铺,如何选择商业地产,身为地产界的巨头,王石会给予自己很多建议的。而牛根生也是经常给周成建出主意,和他最长一次聊了四个小时。牛根生用自己的创业经历告诫周成建,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不仅应是资本的拥有者,还应是资本的分配者。

据了解,在国内已上市的家族企业中,美邦的股权结构极其少见,公司上市前,实际股东只有公司董事长周成建及其女儿胡佳佳,共拥有60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67000万股的90%。对此,周成建告诉记者,每个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使命也不同,就美邦来说,今天股权相对集中并非是一件坏事,特别是传统行业,服装产业是需要追求长期性稳定发展的,不是说今年投入明年就变化,因此,从目前来说,股权相对集中,对长期性投资项目会有帮助,长远利益能得到保障。当然将来美邦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也许会采取另外一些方法去分配资本,如股权激励等都会有。

温州商人创业故事

温州人的生意头脑好温州商人创业故事!没办法温州商人创业故事,好想有那种头脑啊!

温州商人创业故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温州商人创业成功案例、温州商人创业故事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