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创业的议论文素材,创业顺势而为的议论文素材?

统含 34 0

今天给各位整理分享关于有关创业的议论文素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创业顺势而为的议论文素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快速导读目录:

求三个成功创业的素材,不用太详细,但要有人物和简略过程和事情

1994年30岁而立之年的马云开始创业,创立杭州第一家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

1995年,“杭州英语最棒”的31岁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却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 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开始设想回国建立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马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他立即决定和西雅图的朋友合作,一个全球首创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就这样开始有了创意。并起名中国黄页(chiinapage)。

回国当晚,马云约了24个朋友做外贸的朋友也是他在夜校名义上的学生,给他们介绍,结果23人反对,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马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还是决定干,哪怕24人都反对,他也要干。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调头,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你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马云提起当初,赞赏的是自己的勇气而不是眼光。

1995年4月,31岁的马云投入7000元,又联合妹妹、妹夫、父母等亲戚凑了两万元,创建了“海博网络”,“海博网络”从此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产品就是 “中国黄页”。

1996年,32岁的马云艰难的推广自己的中国黄页,在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马云一律被称为“骗子”,但马云仍然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他天天都这样提醒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然后出门跟人侃互联网,说服客户。业务就这样艰难地开展了起来。1996年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也就是这一年,互联网渐渐普及了。

1996年3月因为杭州电信的实力悬殊的竞争,最后马云不得已和杭州电信合作,马云的中国黄页资产折成60万,占30%股份,杭州电信投入140万人民币,占70%股份。后因经营观念不同,马云和杭州电信分道扬镳,放弃了自己的中国黄页,并将自己拥有的21%的中国黄页股份,全数送给了一起创业的员工。

这年是1997年,这是马云创业生涯第一次的失败,这年马云33岁。

1997年,马云离开中国黄页后,受外经贸部邀请,加盟外经贸部新成立的公司,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由马云组建、管理,马云占30%股份,参与开发了外经贸部的官方站点以及后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马云的btob思路渐渐成熟“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服务”。连网站的域名他都想好了——阿里巴巴。互联网像一个无穷的宝藏,等待人们前去发掘,就像阿里巴巴用咒语打开的那个山洞。

1999年,35岁的马云受够了在政府企业做事条条框框的束缚、磕绊与畏首畏尾,不甘心受制于人的马云推辞了新浪和雅虎的邀请决心南归杭州创业,团队成员全部放弃其他机会决心跟随。这年1999年,这是马云遭逢的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失败。

1999年1月15日,马云和他的团队悄然南归。

1999年2月,在杭州湖畔家园马云的家中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18位创业成员或坐或站,神情肃穆地围绕着慷慨激昂的马云,马云快速而疯狂地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讲“黑暗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着往前冲的时候,你们都不会慌了。你们拿着大刀,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往前冲,有什么好慌的?”在这次“起事”的会议上,马云和伙伴共筹了50万元本钱。并按照惯例进行了全程录像,马云坚信这将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在这次会议上马云说“我们要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我们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我们要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从这天开始,马云开始铁下心来做电子商务。

作文素材:阿里巴巴创业史

自己看得见,别人才认可有一位工匠做桌子,桌面乃至抽屉背面,底面都刨得十分光滑,平整。别人问他何必如此,回答是:“别人看不见,我却看得见”。听完这件事后,许多人可能会不以为然,更有甚者可能认为这纯属是浪时间。他们的结论是:“把事情做得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如此细致。”猛听上去,觉得很理。细微之处,即便做得再好,别人也不会去注意;做得不好,也不会被告知违法,须赔偿损失多少多少。如此云云,不难给人的思想烙下一深印:“细微小事,何足挂齿;浪时间,并无益处。”真的注重“小事”就毫无意义吗?不,我看未必如此。有这样一件事:一家小餐厅,来往客人并不很多,但却有一位退了休的工程师经常光顾。因为年老行动不便,所以固定有一个服务生照顾他,并尽全力让老人的风烛残年过的丰富多彩,甚至连老人最喜欢的菜、他的生日也记得一清二楚。最后无亲无故的老人死后,将足有五十万美元的遗产给了那位服务生,人们开玩笑地称这是“五十万元的小帐”。为什么遗产不给别人,非要给那位服务生?假设我们认为老人认可了服务生,那么就不难看出:是服务生的细致入微,是他注意那些细节,那些“小事”,才会获得丰厚的回,才会被别人认可。不幸的是,正如故事的末尾:“这样的事只会发生在这里,而不会出现在热闹的食,或者吃完就催你走的快餐厅。”的确,那些地方每日营业额很高,招牌很响亮,但是,为什么如此美好的故事不会发生在那里呢?原因很简单:他们每天都必须接待数以万计的顾客,但真正能够做到体贴顾客细致入微的机会很少,甚至有些地方都不注意这点。所以商客两边都是陌生人,也无缘得到认可。也许老人的五十万元和餐厅每年利润相比甚远,但我相信,如果这样的主顾越来越多,还会有人忽视这件事吗?这不正是“小事”带来的商机吗?或许家具厂的桌子的介还会比工匠做的桌子还要贵,但顾客拉开桌子的一刹那间,工匠的细致就会植入他心中,这一切可能只是多打磨几下而已,但没人会否认他对顾客的良好态度,因为“自己能看见,别人才认可!”评论 共 1 条用户名:tchlixsh类型:评语时间:00-0- 1:0自己看得见,别人才认可 有一位工匠做桌子,桌面乃至抽屉背面,底面都刨得十分光滑,平整。别人问他何必如此,回答是:“别人看不见,我却看得见”。听完这件事后,许多人可能会不以为然,更有甚者可能认为这纯属是浪时间。他们的结论是:“把事情做得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如此细致。”猛听上去,觉得很理。细微之处,即便做得再好,别人也不会去注意;做得不好,也不会被告知违法,须赔偿损失多少多少。如此云云,不难给人的思想烙下一深印:“细微小事,何足挂齿;浪时间,并无益处。”真的注重“小事”就毫无意义吗?不,我看未必如此。有这样一件事:一家小餐厅,来往客人并不很多,但却有一位退了休的工程师经常光顾。因为年老行动不便,所以固定有一个服务生照顾他,并尽全力让老人的风烛残年过的丰富多彩,甚至连老人最喜欢的菜、他的生日也记得一清二楚。最后无亲无故的老人死后,将足有五十万美元的遗产给了那位服务生,人们开玩笑地称这是“五十万元的小帐”。为什么遗产不给别人,非要给那位服务生?假设我们认为老人认可了服务生,那么就不难看出:是服务生的细致入微,是他注意那些细节,那些“小事”,才会获得丰厚的回,才会被别人认可。不幸的是,正如故事的末尾:“这样的事只会发生在这里,而不会出现在热闹的食,或者吃完就催你走的快餐厅。”的确,那些地方每日营业额很高,招牌很响亮,但是,为什么如此美好的故事不会发生在那里呢?原因很简单:他们每天都必须接待数以万计的顾客,但真正能够做到体贴顾客细致入微的机会很少,甚至有些地方都不注意这点。所以商客两边都是陌生人,也无缘得到认可。也许老人的五十万元和餐厅每年利润相比甚远,但我相信,如果这样的主顾越来越多,还会有人忽视这件事吗?这不正是“小事”带来的商机吗?或许家具厂的桌子的介还会比工匠做的桌子还要贵,但顾客拉开桌子的一刹那间,工匠的细致就会植入他心中,这一切可能只是多打磨几下而已,但没人会否认他对顾客的良好态度,因为“自己能看见,别人才认可!”。评语:这是一篇写得非常不错的文章,文章由材料入手,引出两个相对的观点,一是普遍认为的错误观点,通过 对错误的观点进行批判,从而引出自己的正确观点,这种论证的思路是很可取的,主体部分的论述有事例理,比较深刻,文章的语言也比较流畅,很难得。借鉴吧

创新创业为题的议论性散文

有人说,学会创新才能立足于世界不败之林,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开拓。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文学上需要创新,产业上也要创新。只有学会创新,才能不被潮流落下,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钱钟书先生曾在《论中国诗》一文中提到“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这仅仅是因为中国诗一蹴就达顶峰,而后来的诗人多是沿用前人的套路来吟诗作赋,很少有人能够突破前人的束缚而学会创新,所以后来的很多诗也就失去了其意义所在,让人觉得空洞、乏味。文学也是如此,一旦有什么掀起了浪潮,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去争先恐后的追逐。而这其中更多的是忘却了其本身的价值,盲目追随。事实证明,这些套用别人的东西,不自主创新的东西往往经不过时间的冲刷,就被遗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见天日。要学会创新,来提高作品的内涵,使之不落于俗套之中。

在中国的动漫市场也可见创新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很显然,上个世纪的动漫也早已不再适用于这个时代的需求。我们不仅要在历史中寻找素材,更要立足于生活,从实践中学会创新。只有那样,才能与外来动漫有底气竞争。如果没有创新,我们的动漫产业必然会在世界的浪潮中被淘汰,跟不上前进的步伐。所以,学会创新,是竞争的必备条件。

在产业中,因为不断创新而取得辉煌成就的企业不在少数。而也有许多企业因固守传统,不懂得去创新,依靠自己原来的东西,完全适应不了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也许曾经辉煌过、灿烂过,但是逐渐走向衰亡是必然的。而国内的很多自主创新企业,如海尔、奇瑞,它们之所以能够发展的如此迅速,超过更多的企业,是因为懂得创新的意义所在。所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对一个来说,创新很重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新也很重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只有不断创新,自力更生,不依靠别国,才能立足于世界不败之林!

马云成功之路作文素材

马云,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拓者,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CEO。

马云和他的创业经历,与其他互联网精英相比,显得格外不同。

马云的侠气自小有之。为了朋友,为了义气,马云小时打架无数,受过处分,身上缝过13针,也曾多次被迫转学。从家长到老师、邻居,都对这个顽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

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高中考大学考了三次,其中第一次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在他第三次参加高考前,他的老师说:“你要是考上的话,我的名字倒过来写。”

“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创业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创业成功,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能成功。”

马云特意叮嘱记者,一定要把这些话告诉所有想创业的年轻人。

1984年,历经辛苦的马云终于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但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幸运地上了本科,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学生会主席。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讥讽。

在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

两年间,马云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同时还成了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如今,正如马云当年所愿,海博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译社。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初次下海的经历,给马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1994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出于好奇的马云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

敏感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

随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此时,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还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独行的马云挥挥手,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时,互联网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非常陌生的东西;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也刚刚开始发展:大洋彼岸,尼葛洛庞帝刚刚写就《数字化生存》、杨致远创建雅虎还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教授钱华林刚刚用一根光纤接通美国互联网,收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在这样的情形下,远在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的杭州,马云就已经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下海、盈利。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

“我请了24个朋友来我家商量。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说到底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时隔多年,回忆起当年力排众议的情形,马云依然为自己的选择而叫好。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3个月后,临近杭州的上海正式开通互联网,马云的业务量激增。在各企业纷纷忙着建立自己主页的时候,马云的先见之明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当时,制作一张主页,中英文对照的2000字内容、一张彩照,开价就是2万元人民币。不到3年,马云就轻轻松松赚了500万元利润,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

1997年,在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这段经历对马云弥足珍贵。他告诉记者:“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历,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开阔了宏观视野的马云返回杭州,进行二次创业,他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采用什么模式?当时全球互联网所做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为全球顶尖的15%大企业服务。但马云生长在私营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从最底层的市场滚打过来,深知中小企业的困境。他毅然作出决断———“弃鲸鱼而抓虾米,放弃那15%大企业,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

“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将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一颗颗石子,但通过互联网可以把一颗颗石子全粘起来。用水泥粘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与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这样,1999年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立志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当时国内正是互联网热潮涌动的时刻,但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公众,注意力始终放在门户网站上。马云在这个时候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在国内是一个逆势而为的举动,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阿里巴巴所采用的独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国,也难觅一个成功范例。

网站注册成立一个月后,由高盛牵头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便立即到账。马云用这笔钱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这个时期,也正是马云对外宣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担任”的时候。彼时,12个人的高管团队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1999年底,马云以6分钟的讲述获得有“网络风向标”之称的软银老总孙正义的赏识。两人进行了3分钟的单独谈判后,马云获得了孙正义3500万美元的投资。

软银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资申请,只对其中70家公司投资,而孙正义只对其中一家亲自谈判。

事实证明,无论是高盛还是孙正义,对马云的判断都是准确的。在电子商务领域,马云显示了自己的独特视角和预见性:创业当年,阿里巴巴的会员就达到8.9万个;2000年达到50万;在2001年互联网的严冬季节,依然实现了百万会员的目标,并成为全球首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目前的会员总数已经超过350万之巨。

在互联网最寒冷的冬天里,阿里巴巴成为最早宣布赢利的.com之一,并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学院选为案例,连续4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电子商务站点第一名。

今年2月,阿里巴巴特意在北京公布了自己总额为8200万美金的新一轮私募成功,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业金额最大的一次募资。

这笔战略投资加上此前风险投资的结余和自身1亿多元人民币的利润,目前,阿里巴巴已有1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在手,已经可以和国内任何一家门户网站并驾齐驱了。

马云就此放出豪言———“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利润100万;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

这话如同马云本人一样———看似狂妄,实则精明。马云对外宣称的数字,都是通过财务统计过的:单日赢利100万的目标,其实在2003年7月就已经单月实现了;而他在公众面前夸下每天缴税100万的“海口”,也都是公司内部正在执行的目标。

创业造就人生的语文素材

创业:造就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人生,总有些不平凡的事情发生在我面前;创业的成败已经不重要了,成功的关健并不完全是赚钱而是创造人生价值;人生在世,总想做点对自己有价值的事业和工作。对于青年的朋友在就业与创业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对创业者就业者来说必需要思考点问题,做点有意义并有人生价值的事情,对于那些正在寻找出路和寻找就业的机会青年男女多多少少学会点就业常识,也同样是必要的。

我本人一心想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包括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企业工作生活环境有所贡献,因而对自我创业、策划、金融,企业管理发生极大的研究兴趣,人生一半时间在于创造人生价值或生活快乐当中,行业的选择,直接对创业的成败的结果和企业成长空间的好坏产生巨大影响。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开始有意识地研究从就业到创业,从创业到创造价值,研究时间还不长,但收获和认识却一天天在增长。最近又有了新收获,有了新想法,觉得发现的问题还十分重要,因此觉得有必要提出来,认真讲讲。

记得多少年来,我一直主观地认为创业失败的两个原因所造成。一个是认识少,迫于生存压力,你要赚钱,一时顾不了那么多,所以管理可能差点。二是没有资本,更没有经验,做事往往只自己以往个人的成长经验,等待企业大了,自己不会管理,所以管理也差点。

但去年接触下来的几家创业的大学生让我大吃一惊。事实胜于雄辩,亲身体会让我一下子醒悟,创业管理差点,当然也有以上两点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却不在于以上两点!可能许多刚步入创业和正在创业的朋友还没有认识到,如何去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开发市场,挖掘人才,创造商机,根本不存在让别人来指引企业的发展方向,而是创业者根本没有认识企业生存的重要性,只是处于在学习和创业的成长过程!

我一直认为,人的思想决定人的态度,人的态度决定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反过来又会加强人的思想。我对中国古文化还是有点体会的,古人孔子讲的“心术”之间的关系早就阐明了这一点。但就是这个极其普通的哲学原理,在生活实践中却往往容易被人们遗忘。

刚开始创业为什么对不重视学习创业常识和方法,或学术水平比不上国外较优秀的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同样是从创业的经历过程中成长起来?思索了半天,转了一大圈,才猛然发现,原来是创业者自己不想变。为什么不想变?原因在于创业者思想观念没有提升改变,没有与时俱进,也不愿多想,更不可能会有学习和增长知识的欲望。

你老板自己本人不想变,也不乐于变,企业是你的,你有决策权,别人都是为你打工的打工仔,除非你主动去变或授权给下属他们去变,否则,谁能让你的企业朝着优秀企业管理模式去转变?!就是这么浅显的道理,但多少人还是迷在了里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因素阻碍民营企业老板做出根本改变:

一、 企业做大了,但目标还是单一目标,目标就只是怎么快速赚钱。但人是精神与物质、理智与情感的综合动物,单纯地赚钱的目标既不适合老板本人,也不适合员工们的身心健康平衡发展。

二、 企业做大了,老板还是一个封建家长,或“生产队长”。老板起家时,主要靠个人自己抓住市场或人脉机会,个人作用无比突出。但企业大了点以后,团队作用增强,这时企业有能力的人增多,这些人也都需要找到感觉,完成自我实现,但老板却仍然只把自己当“人才”看,员工极其压抑懊丧,没有必要的价值感。

三、 居功自傲,迷信自己以往个人成功经验。这个太明显了,许多人都有认识,不用多讲。真所谓成功人士,一般情况下听不进旁边明眼人的金玉良言,思想状态极其不开放。

四、 一味试图控制他人、不让别人分享其经济利益和精神利益的错误想法,是其管理不能提升的关键。民营企业老板因为企业所有资产都是自己的,对于金钱的过度重视,使其对于员工充满过分的不信任,控制观念是?

还可以说出其他许多原因。但总结以上所列重要原因,我们就看到了: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出在民营企业家个人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思想没有升华,境界没有提升,企业管理的模式和不良现状,当然也就没有人或显得没有办法改变。民营企业家个人在经济上是成功了,但在人生境界是却没有及时同步地修炼,最终导致民营企业家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一贫如洗或近乎一贫如洗的物质匮乏状态走向了一贫如洗或近乎一贫如洗的精神匮乏状态。我想,这也绝对不是或不应该是民营企业家当初创造企业时的根本愿望。

企业是人们白天工作生活的地方。企业管理的好坏,对生活其中的职员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有重大影响。因此,民营企业也好,其他企业也好,在企业必须获得生存发展资源的前提下,必须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做出对改善老板和员工生存状态有用的管理改进。而在民营企业中,民营企业家自己改变观念,提升境界是企业管理提升的关键。

那么,民营企业家应该如何实事求是地来改善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呢?个人人生修炼又应该树立起哪几个基本观念?这是大问题,我不是心理专家也不是成功 学导师,但根据我个人的体会,仍然可以提出以下几点:

一、 改变单纯赚钱的企业经营目标。只要民营企业家一心只想赚钱的思想观念不改变,民营企业家自己就很难自我超越,企业管理的很多做法也就很难改变。这是因为目标内部隐含着一心谋利的深层思想,有这样的思想做指导,很多优秀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就要被民营企业老板要否定。只有一个人的根本思想变了,他的思想体系和行为体系才有可能随之改变。

二、 企业不是自己个人的,而是大家的,是社会的。在现代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人类的社会性质日益丰富多彩,单一的个体无法在社会上成功。团队和协作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主旋律。民营企业家要深刻反思这一点。放在银行帐号上的数字对你意义到底有多大?如果脱离了你的员工、你的顾客、你的供应商,你的企业、你的成就会怎么样?

三、 金钱并非人生和成功的唯一表现。我本人一度也以金钱或地位来作为衡量我的人生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但成熟的思想告诉我,人生的价值并非一个显赫的称呼,也不是一张并排着四个老人头像的纸张。成功人生包括了许多方面。家人,朋友,爱好,健康,文化,艺术,创造,等等,都是成功人生的表现方面。

四、 尊重他人,允许他人自我实现。把别人当作人才或人来看,做到这件易事,是人生境界达到一定高度的一种表现。人生有等级,但并不表示人与人之间没有更多的共同点。人生的机遇和背景不同,个人的努力不同,造就了人生的千人万相。企业家在展示自己,同样地,你的员工也在追求,也在成就和完成他自己,所以请你也允许他在你太阳的光辉下有自己那么一点闪耀的光亮。

五、 服务社会,真正为人类做出贡献。这是个高要求,但并非没有商人实践。当然,如何处理好赢利和贡献的关系,始终是一个敏感而难以界定清晰的问题,但平衡永远是存在和可能的。当我们感到自己的付出与许多其他人的生活幸福息息相关,我相信,就象许多伟大人物和平常百姓所感受到的,这一定是一种平和而幸福的完满经验。

回乡创业优点的作文素材

关于创业的作文一:放飞我的创业梦

人类从古至今,都是因为有了创业,才有了现在繁荣昌盛的国家。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与汗水。 例如西藏日喀则仁布县仁布村农民群培次仁,凭借父辈传下来的木匠手艺白手起家,在22年间创造出亿万财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藏发生的众多奇迹之一。在日喀则,提起仁布县达热瓦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几乎是无人不晓。他凭借父辈传下来的木匠手艺四处打工,在与汉族施工人员的合作中,他学会了房屋建筑的基本技能。 “政策、机遇、勤劳和智慧,是我从贫困走向富裕的根本原因。”群培次仁在简陋的办公室里谈到创业史时说。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应该觉得惊讶吧!只要你有这种技能和恒心,为了它而去奋斗,你百分之八十会成功。

我从小就想当一位闻名的高级白领,管理许许多多的人员。但是现在我对这方面还不是很了解,我必须为它而努力、奋斗!我要去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首先我要学会理财,不然就算我学会怎样去当一个白领也没有用,赚再多的钱也会被我用光。然后我要学会管理,不会管理,那么手下的员工对自己有意见,人人都不做,那我这间公司还有用吗?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两句话正是一个创业者所需要的精神。虽然我现在还小,但我现在就做准备,以后我就是一只雄鹰,放飞我的创业梦!

关于创业的作文二:创业之星

二十岁,花一样的年纪。当同龄的孩子都还在父母膝下承欢,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时,她已孤身一人,飘过了大洋,置换了星空,远离了亲人,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采用半工半读式生活。在短短的八个月里,就已经成为风靡全校的校园人物。并在校外开了一家餐厅店,纯收入达到万余元。

如此短的时间,有如此大的成就,是什么魔力使这个初到国外的女孩子,成为当地有名的餐厅店老板呢?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她的创业之路。

陈舒棋出生在一个朴实的家庭,母亲下岗,父亲在一个公司当职员;两个哥哥也都有一门过硬的手艺。舒棋年纪最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2003年,她考进了麻省理工大学,全家人都非常的高兴,可同时也有些不舍,从来都没有出过远门的女儿,现在要出国了,心里很不放心。

有关创业的议论文素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创业顺势而为的议论文素材、有关创业的议论文素材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