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白手起家的真实故事?

章羽 66 0

今天给各位整理分享关于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白手起家的真实故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快速导读目录: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

穷怕了,我是怎么走上餐饮这条路的

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就业状态却越来越紧张。而同时新一批年轻人,90后已经出来早早的创业,而00后还沉浸在生活的快乐中。

我出生的条件可能是当时最困难的时候,上学时家里最困难的时候连一块钱的学费都叫不出了。家里除了能吃饱外,就没有什么剩余的钱了。每年暑假勤工俭学,有钱人家交钱,我们只能到处捡垃圾去卖。

母亲务农,一个人10亩地,像男人一样犁地,那时候因为没钱,所以也不敢叫骡子犁地,更不敢叫拖拉机,因为费用高,只好叫老黄牛,或者小一点的就自己一镢头一镢头挖。每天早上6点起来,晚上8点回家。中午只会回来给我们做一顿饭。

父亲在外做木工,但是恰恰就那么几年木工揽不到活了,陷入困顿,只好又做了一名泥瓦工,一年四季只能回家几次,而每次回来都只是农忙。忙完就走。

在记忆里最深刻的一次是我上学时,拿着黄面馒头悄悄地吃完,然后看着别人在学校外买的菜夹馍和一些小吃,咽了咽唾沫,假装很不在乎。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站在了我面前,他问我在学校怎么样,然后从他沾满水泥的衣服里好久掏出皱巴巴的四块钱,这应该是他很久攒下来的,在当时简直太多了。他塞给我,我不要。最后还是给了我。那些钱被他反复摸过不知道多少次,还有他的汗泽。父亲塞给我钱,一声不吭地走了。我看到他在抹眼泪。我那时在上学期间最高档的饭也是他从工地领取的,舍不得吃的方便面。我一个月起一共吃过三包。

那时候家里紧张,常常有人来家里要债,半天坐着不走,父亲倒是没躲债,但是只能说好话。

那时候为了凑足我们的学费,父亲每年都要拉下脸去上门借钱,有些远远地看到父亲来就躲起来,有些还没等开口就直喊没钱,而有些直接指桑骂槐,让父亲无地自容。但是又有什么办法?

我真的穷怕了,在同村的小伙伴面前都似乎低人一等,被很多人看不起也就算了,但是,还会职责父母养不起我们。那时候每年过节,我唯一能玩的就是拿在手里的手火花,就这样还没钱买,省着点玩。

那时候村里人有些有电视机的,想看电视都会把我们关在门外,富人的孩子跟富人玩,而穷人的孩子也不一定跟穷人玩,因为大多数都在努力巴结富人,希望能得到他们的一点零食,一本好书。

我上小学时还没意识到太多,唯一的爱好就是领着一帮子小伙伴做饭吃,这是我唯一能让他们和我玩的方式。那时候简陋,在野外挖个坑,弄个锅,自己弄调料,然后煮东西吃,算是小火锅的原型吧!

上到初中,我已经严重意识到了穷的可怕。母亲一个人为了拉扯我们,能从大山沟下一捆一捆的背玉米,农忙后去工地拉沙子拉水泥。我不想上学了,这样不但拖累家里我也于心不安。那时候我特别喜欢雕刻,又喜欢做各种吃的,于是家里决定让我去上烹饪学校,学习餐饮雕刻。但是算计下来一年的学费也不便宜。这等于雪上加霜,虽然家里人一再地想让我上学,但我还是决定去打工。

年纪轻轻的我,跟随着一个老乡来到了一个酒楼,开始了我真正的餐饮历程。从杀鱼开始,一步步到后厨管理。简单的杀鱼,应该是进入厨房的必修课,每一个都是从从这里起步,但是我杀的鱼比别人都好,因为勤快,杀的干净快速,又自愿的加班。得到了老板的充分信任。

为了去跟别人学习,想尽办法巴结人家,虽然我个子高,大家都喜欢调侃,但是却没人愿意无偿的教你东西,于是我只能隔三差五的给别人买盒烟,然后别人干活时就允许我在边上看,我一遍看一遍记,记了满满一本子,晚上回到住所,一个人打开看,一边看一边琢磨。后来后厨的伙伴嫌弃我们伙食差,我便尝试着给他们去做菜,结果他们一个个都很喜欢。就这样,我一步步去学,去琢磨。在学习各种菜式时,我一直在做小火锅研究。几年下来慢慢积淀。

我记得当我第一次给家里寄去我的工资时,家里人开心的表情,我知道我母亲在背地里哭过很多次,为我们在外边,担心操心。她有几次想来看我,但是自己一个人不认识字不认得路,也就作罢。

在打工的这段时期,我积累了太多,但是工资远远解决不了我们目前的问题,家庭负担依然很重,父母渐渐年龄大了,他们再也不能那么无所顾忌的去打工挣钱,所以我必须改变现状,因此我决定了创业,而所需的资金又是个问题,没钱,就去天津,新疆当修路工,当模具工人。

三番五次的资金积累屡受困难,让我更加萌生了必须创业的念头。于是便开始了我一波三折的创业经历。而现在的程大个小火锅,就是我这么一步步磨出来的。

真的穷怕了,所以我很理解现在一些农村出来的,或者家庭条件不好的,或者很有独立精神想自己努力的这些同龄人。对他们天生有好感。我愿意帮助他们。所以开始了程大个小火锅加盟,因为大家走过的路,应该都很相同。我希望,我们都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让父母在村子里能抬得起头,让他们也能受到别人的尊敬,甚至羡慕的目光。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你身边最真实的白手起家的故事有哪些?

白手起家是最难得的。开始什么都没有要靠自己的努力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一、强哥小时候

我们都叫他强哥。他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只跟着奶奶长大。奶奶年纪大没有工作,只能靠收废品维持生活。强哥有一个好邻居,强哥叫他二姨。二姨家的孩子和强哥从小玩到大。强哥每天在二姨家吃,住。借了好邻居的光。强哥家冬天连取暖的东西都没有。他只能自己去外面捡柴烧火。强哥没有钱上学,小学念完就不念了。二姨家那时候出广告车,他就天天跟车,发传单赚钱。维持着生活。

二、强哥靠自己白手起家

强哥给人当过司机。干过苦力。开过大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让强哥在他的厂子打工。每天跑跑腿,算算账。一年年过去。觉得强哥人非常稳重,懂事。决定带着强哥,一起干。不用强哥拿一分钱。强哥也非常努力得到了贵人的认可。后来强哥去外地自己单干了。因为他们做的都是石料。所以他找朋友东拼西凑,贷款买了一块地,决定自己产石料,这样成本会降低,利润也会多。

每天早上天没亮,他就要起床干活,所有的铲车大车,没有他不会的。人不够的时候就自己动手。晚一点员工都下班的时候,他还要算清每天的入账出账。做好记录,这些都是他一个人干的。忙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但所有的努力都是有回报的。现在的他生活很富裕,也把奶奶接回来一起生活。白手起家都是要经历过一些苦,才会知道珍惜,懂得来之不易。我们现在都是小康家庭,不用去吃那些苦,但我们要懂得知足,为家庭多做一份贡献。

白手起家的名人故事

王宝强出生于河北省南和县大会塔村,6岁时开始练习武术,8岁—14岁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之后来到北京闯天下,在各个剧组当武行做群众演 员。命运似乎很眷顾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孩子,16岁时,王宝强被导演李扬挑中,主演独立电影《盲井》,这部电影让他一夜之间从武行变成金马奖最佳新人。

王宝强凭《盲井》获得了法国第五届杜威尔电影节“最佳男主演奖”、第四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新人奖”以及第二届曼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在“傻根”、“阿炳”、“许三多”之后,王宝强的成名经历让很多向往演艺圈的年轻人羡慕不已。但王宝强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世界上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呢?我8岁就开始准备当演员了。”

为了成名,14岁那年,王宝强决定北漂:“我发现少林寺是个习武修行的地方,能成名的可能性很小。”于是,他揣着500元去了北京,下了火车便问北影 厂怎么走。“到了那里一看,好多人啊!”那时,他个子小,只能在边上看剧组拍戏。为吸引剧组注意,他常常不蹲在马路边,而是选择坐在树上。MSN理财综合

王宝强在北京住在农村的大院,每月120元的屋子住10多个人。做一天群众演员15-20元,不过给7元他也肯做:“几乎存不下钱,有时候为了见导演,我会步行10公里。”

但是,王宝强始终没有放弃成名的念头,他一直坚信自己能成为明星。终于,他能够正式露脸了,那部电影的名字叫《大腕》。他演了一个只有几句台词的小角色。

从跑龙套到男一号,王宝强花费了将近10年的时间。在北京闯荡初期,为了填饱肚子,他靠着腿脚功夫混进了剧组,干些特技替身、群众演员的零活。

有哪些“白手起家”的例子?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之一:卖冰棍起家

1979年,我已在安徽东至县胜利镇余村当了3年的生产队长,一成不变的生活让我厌倦。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东拼西凑了2万元钱,在村里办起了一个冰糕厂。后来发现放录像挣钱,又开了录像厅。当时消费市场比较活跃,我又搞起了商贸,做副食、百货、家电等的批发……总之,什么不违法又能赚到钱,我就去做。1988年,国家开始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而安徽个人收入调节税就是从我身上开征的。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我的商店会越开越多,但 1989~1990年,国家开始对私营经济进行打压,即所谓的“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刚刚萌芽的私营经济开始停滞不前,大批民企倒闭。我的商店虽然没垮,但在三四年的时间里真正是举步维艰!苦撑到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让我嗅到了变化。1993年成为我创业经历的转折点,这一年,我创办了安庆南翔贸易公司,主营糖、酒批发业务。短短两年时间营业收入就达到2亿元,跻身当年“全国最大型私营企业500强”。

小企业管理容易赚钱难,大企业是赚钱容易管理难。我在公司常说“规则第一,董事长第二”。任何一家企业要发展壮大,我认为规则要摆在第一位。我们企业的高管办公室里都有一份授权书,上面有四句话:你的权力是领导团队科学打造规则;你的权力是带领团队严格执行规则;你的权力必须在规划中量化;你的权力不能凌驾于规则之上。

十多年来,我们一直遵守这样的规则,最初很艰难,但长期坚持会对企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一年不去上班,对企业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建言重庆:重庆刚刚出台的对微型企业的扶持政策很好,是真正的富民政策。我个人认为重庆市政府可考虑建立专门的微型企业创业园,为微型企业提供交流平台的同时,也可获得聚集效应,吸引外来投资。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之二:从修鞋匠到亿万富翁

我13岁初中毕业那年,父亲意外受伤卧床不起,我是长子,为了养家糊口只好辍学子承父业,当起了走街串巷的修鞋匠。修皮鞋的活我一干就是3年,因为手艺好,慢慢有了固定客人,生活也得以为继。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掀起一股低压电器创业潮。1984年,我转行和几个朋友开始生产低压电器开关。我们4个人没日没夜地干了1个月,只赚来35元,我的3个合作伙伴都很沮丧,我却觉得兴奋,因为我看到了一条通往财富的路。当年7月我和朋友一起投资5万元办起了一个简陋的“乐清县求精开关厂”,从此开始正式涉足电气事业。

要说在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要算来自家族式企业本身经营管理的弊端。1991年,“求精开关厂”解体,我就召集弟弟、妹夫等家族成员入股,组建了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我个人占股60%以上。到1993年,正泰的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多万元,我明显感觉到了家族式企业发展的束手束脚。比如,家人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时如何处罚是难题;家族式企业对外来的丰富资源和优秀人才有一种天生的排斥,阻碍企业发展。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我突破了来自家族的重重阻力,决定弱化南氏家族的股权绝对数,对家族控制的集团公司核心层 (即低压电器主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把家族核心利益让出来,并在集团内推行股权配送制度,将最优良的资本配送给企业最优秀的人才。股改完成后,正泰的股东由原来的10个一下子增加到100多个,我自己的股份也下降到20%多,但资产却膨胀了数十倍,公司也诞生了数十位百万富翁。我在想,如果当初没有勇气将家族利益淡化、引进更多的合作伙伴,正泰也就没有今天壮大的可能。对创业者来说,很多时候分享不是慷慨,而是明智。

建言重庆:重庆扶持微型企业,可鼓励微型企业走“专、精、特、新”的道路。另外,许多巨头落户重庆,比如惠普、富士康等,政府可出面为微型企业牵线搭桥,鼓励他们为龙头企业做配套。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之三:三轮车上的速冻汤圆之父

我50岁才开始创业,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但现在你问我哪些挫折是刻骨铭心的,我一个都想不起来。困难、挫折都是过去了的事,想它干嘛?如果说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有什么诀窍,我认为就是我很善于“忘记”困难。

创业前,我是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但家庭负担重,生计仍然艰难。1989年,我找别人借了1.5万元开了个冷饮部。有一次到哈尔滨出差,我看到当地人把吃不完的饺子放到户外冻着,于是想到汤圆也应该能冻。如果将冷冻的汤圆拿到市场上卖,应该受欢迎,于是我很快研发出了速冻汤圆。1992年,我辞掉了铁饭碗,自己蹬三轮车开始沿街叫卖速冻汤圆。

在让大家了解速冻汤圆的过程中,我碰了无数次壁。我要对所有跑市场的人说,推销必须放下架子,哪怕有一百次挨骂,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值得。骂你的那些难听的话,你要当没听见,统统忘记!我也想对微型企业说,不要害怕困难,要蔑视困难,更要忘记困难。只要肯吃苦,擦皮鞋也照样擦得出千万富翁。

建言重庆:为微型企业“松绑”,重庆开了好头,政府不要舍不得为微型企业减免费用,十年二十年后他们会发展壮大,到时候他们对社会的回报会远远超出政府施惠于他们的。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之四:缝纫工存钱充电闯出上亿身家

我是重庆市奉节人,17岁只身前往广东打工,当箱包厂的缝纫工。3年后,我用打工积攒下来的全部家当2万元报了湖南师范大学的自考班,花四年时间学了市场营销与公共关系课程。如果我不充电,最多当个缝纫工头头,但取得大学文凭后,我找工作就有了更好的选择。2000年,我找朋友借了4万元,加上自己积攒下来的2万元钱,开了个家具五金加工厂开始创业。三个月后,我最大的一个经销商卷起货物跑了,我不但血本无归,还倒欠了十多万元。我第二天就到附近家具厂挨家挨户推销五金配件。我的配件质量好,价格比市价低了好几个点,唯一要求就是必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靠低价策略,我将手中的货很快卖出,这才有了资金生产下一批货。一年后我不但还清了债,还因为质量可靠、价格低廉的诚信经营赢得了几个大客户,公司自此走上了正轨。现在我们公司的年产值数亿元。我成功没什么秘诀,就是特别重诚信。刚刚起步的微型企业,诚信比黄金重要,不要贪图眼前利益,你在别人心目中的信誉一旦建立,比任何无息贷款都管用!

从以上四位亿万富翁的创业感悟可以得知,创业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坚韧不拔、能经受任何痛苦和考验的心。希望具备这种品质的当今创业者也能像以上四位一样,继续为世人谱写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对于真实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和白手起家的真实故事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