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玛马勒?阿勒玛勒克?

景秉 16 0

格罗皮乌斯:你才华横溢,却迷失在诸位男人中

现代主义最有名的设计师之一、建筑大师、包豪斯创始人、包豪斯院长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Adolph·Georg·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是一个英俊高雅的男人,他风度翩翩,眼睛湛蓝。汤姆·沃尔夫曾在关于格罗皮乌斯的著作《从包豪斯到现在》中称格罗皮乌斯为银王子,是现代主义大师中的颜值担当.

1883年,格罗皮乌斯出生于德国柏林一个建筑世家,从小接受精英教育。格罗皮乌斯的父亲是建筑师,叔父是建筑师与艺术教育工作者,还是普鲁士艺术教育主管官员。叔叔致力于提高德国设计水平,给了格罗皮乌斯很大的影响,促使他创立了包豪斯。

中学毕业后,格罗皮乌斯前往柏林和慕尼黑两地学习建筑,他非常聪颖,只用了5 个学期就完成了全部功课,很快提前结束了学业。之后,当了一年兵,1907 年离开军队,进人彼得·贝伦斯设计事务所工作。

在贝伦斯设计事务所,格罗皮乌斯认识了密斯、柯布。贝伦斯是现代设计的先驱,了不起的教育家,他参与发起了德国工业同盟,为德国电器公司(AEG)设计了世界最早的完整的企业形象系统,在建筑上提倡采用新结构、新材料,为新功能服务。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

1910 年格罗皮乌斯开创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他先后设计了法格斯工厂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家具、用品设计。这个建筑是世界上最早的玻璃幕墙结构建筑。格罗皮乌斯一举成名。

1915 年格罗皮乌斯与当代最重要的现代主义作曲家之一、奥地利人古斯塔夫·马勒的遗孀阿尔玛·马勒(Alma Mahler )结婚。第二年女儿阿尔玛·曼农出世。战争经历、婚姻和女儿的诞生,成为格罗皮乌斯个人设计思想、个人哲学的关键触点。战前他崇拜机械,战争中目睹战争机器的大规模屠杀力量,自己的身心也受到很大创伤,他弃武从文,开始试图通过设计教育实现世界大同。于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设计院校包豪斯。那是1919 年,他才36 岁。 格罗皮乌斯和阿尔玛在1920年离婚。他们的女儿曼恩在18岁时死于小儿麻痹症,作曲家阿尔班·伯格为她写下了纪念曲。

1923年10月16日,格罗皮乌斯与伊尔斯弗兰克结婚,他们一直在一起,直到他去世。 他们有一个女儿贝特·格罗皮乌斯。

格罗皮乌斯的第一个妻子阿尔玛是一个传奇人物。 阿尔玛是一个超级大美女,是当时德国和奥地利最引人注目的美人。她一生中经历过的男人,连接起来简直就是一部现代艺术史。

1899年间,阿尔玛遇见了继父的好友古斯塔夫·克里姆特。35岁的克里姆特是维也纳风格的创始人。他们结伴去意大利旅行,阿尔玛倾倒于克里姆特的魅力和才华献上了自己的初吻。母亲在偷看阿尔玛的日记后,勃然大怒,禁止两人继续见面。

在1901年,阿尔玛第一次见到古斯塔夫·马勒,她未来的丈夫,第一任丈夫。马勒是维也纳国家剧院的总指挥,声名显赫,他被阿尔玛深深吸引,那一年马勒41岁,阿尔玛22岁,婚后他们有了两个女儿,婚后5年,马勒先后写了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交响曲,阿尔玛为音乐家的丈夫抄谱。

婚前,马勒要求阿尔玛做家庭主妇,放弃作曲和演奏。“你必须放弃一切,无条件地献身于我……除了我的爱情,你不该再要求别的什么。” 年轻貌美的阿尔玛与刻板沉闷的马勒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他们的女儿也因病夭亡。阿尔玛抑郁了。

1910年5月,阿尔玛回奥地利度假,在温泉度假中心遇到小她四岁的格罗皮乌斯。年轻英俊的格罗皮乌斯同样迷恋上了美丽而忧郁的阿尔玛,两人坠入爱河。分离后,格罗皮乌斯开始给阿尔玛写情书,却误寄给马勒。马勒痛苦万分,去寻找好朋友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帮助。

格罗皮乌斯并没放弃,再次给阿尔玛写信,希望她离开马勒,和自己在一起,被阿尔玛拒绝。

1911年,马勒因病去世。

阿尔玛并没有和格罗皮乌斯结婚。1912年,阿尔玛认识了比自己年轻七岁的画家:奥斯卡·柯科西卡。他们相爱又分手。

1915年阿尔玛和格罗皮厄斯结婚。那时候,格罗皮乌斯32岁。这段五年的婚姻在阿尔玛的这一生,并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记。但却使她成为包豪斯发展的一个目击见证人,她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一些包豪斯的事情,包括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细节,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不少有关包豪斯时期的格罗佩斯的记载,都出自阿尔马的回忆录。

阿尔玛说,格罗皮乌斯是第一个将她作为人来平等相处的男人。然而这段婚姻仍不完美。阿尔玛1916年生下女儿,格罗皮乌斯为了事业去了柏林和魏玛工作,两人分居两地,感情渐行渐远。

1923年10月16日,格罗皮乌斯与伊尔斯弗兰克结婚,他们一直在一起,直到他在1969年去世。他们有一个女儿贝特·格罗皮乌斯。

5年和46年,这就是帅哥设计师格罗皮乌斯的感情生活。阿尔玛曾经评价自己说“我才华横溢,却迷失在诸位男人中”,这也许是格罗皮乌斯想说没说出口的话吧!

马勒:亲爱的阿尔玛

古斯塔夫·马勒 (Gustav Mahler,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卡里什特,毕业于维也纳音乐学院,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

当轻轻叩开马勒的“G大调第四交响曲”,就仿佛进入了作者深邃浩瀚的心灵大海。那是怎样的一幅图画呢?去天堂吧,去天堂里百花芬芳的花园散步吧!

对马勒略有了解的人都清楚,他是一个终生没有可以归依和认同故乡的作曲家。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认为,马勒是奥地利人;而在奥地利人心目中,马勒是波西米亚人。在世界范围中,他是一个没有祖国的犹太人,因此心灵无所归宿,灵魂随波漂泊于他的一切生活和创作之中,追求精神归宿,必然走向宗教信仰,天国成了马勒追寻的梦想。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小说《魂断威尼斯》被意大利导演维斯康蒂拍成同名电影后,马勒的第五交响曲,特别是其中的“小柔板”便流行开来。 除了音乐的引用之外,维斯康蒂还偷用了马勒生活中的很多素材,包括男主人公阿申巴赫和妻子女儿一起在田野里玩,场景切换,小女儿已经躺在小棺材里了。这和现实生活里的马勒的丧女几乎一模一样。当年马勒接了一个人的委托,说想让他写一个声乐套曲,就是有交响乐队伴奏的连缀歌曲《亡儿悼歌》,曾经遭到妻子阿尔玛的反对。没想到一语成谶。

说到人生的态度,他是一个世纪末的感伤者,马勒从小就看着弟弟妹妹不断死去,家里13个孩子最后就剩下5个。因此在他的第一交响曲中就有葬礼进行曲。一生所有的作品,尤其是到晚期,充满了悲剧的氛围。

说到作曲,他认为交响乐可以表现一切,无所不包。一生创作了10部交响曲(虽然第十没写完),从信心满满的第一交响曲,到告别尘世的第九交响曲,他把迷茫,痛苦幸福,狂喜,危机,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拜,一切一切都表达出来。

马勒的妻子的阿尔玛也是作曲家,年轻,貌美,活泼,有教养,他们相识时阿尔玛才只有22岁,而马勒当时已经年过四十。1901年,在一个朋友的晚宴上,他们相识了。他求婚,阿尔玛接受了,但马勒跟她有个约定,结婚后,阿尔玛不能再作曲,用马勒的话说,你的工作就是爱我,做我的妻子,这已经足够伟大,也的确有点大男子主义。阿尔玛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选中马勒自有她的盘算,有虚荣心作怪,也为马勒的才华所吸引。为了这个婚姻,她只好停止了创作,离开了自己的朋友圈而进入丈夫交际的圈子,在安顿好家务之余,还在创作上激励马勒,甚至给马勒的作品提建议,帮他修改。在马勒书信集里也可以找到阿尔玛参与马勒创作的蛛丝马迹,只不过马勒尽可能地弱化这种参与。

婚后的日子一度很甜蜜。为了生计,马勒一年到头要去欧洲的很多城市指挥演出。每逢在外,马勒给妻子写信,开头无一例外都是“亲爱的阿尔玛”。这样的信,一写就是十年,整整写了350封。马勒把阿尔玛当成一个避风港,一个天堂,在那里他可以永远隐藏自己,复原自己。存世的信件中,几乎很少有阿尔玛的回信,只有她的回忆录作为两人交往的见证。

马勒的第五交响曲首演的时候,阿尔玛正躺在床上,发着高烧。从一开始她就参与其中。还誊抄了所有的乐谱。事实上她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为对作品熟悉,不断在配器方面给马勒一些建议。马勒是多固执的人?根本不相信任妻子,阿尔玛写在谱子边上的乐句,经常被马勒删去,这是阿尔玛回忆录里的说法。实际上,马勒吸收了不少阿尔玛意见。在德国的科隆首演之前的排练中,阿尔玛发现部分管弦乐配器失衡,打击乐过重。排练结束,马勒同意了阿尔玛的意见,并着手改写了若干乐段。

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是一个葬礼进行曲,马勒非常喜欢用的方式,阴郁的开始曲,预示悲剧就在不远的将来。前面说电影《威尼斯之死》用的小柔板”就是这里的第四乐章。关于创作动机,马勒好朋友指挥家门格尔伯格讲过一个故事,说马勒创作第五交响曲时,正好与阿尔玛相识不久,马勒派人送去刚写好的小柔板。乐谱上不着一字,阿尔玛看完却心领神会。门格尔贝格说,小柔版就是马勒送给阿尔玛的爱情宣言,但马勒好友鲍乌尔·莱希纳则认为,小柔板是纯粹的“天体音乐”,是作曲家的“一个孤独的梦”。

马勒在小柔板中采用了自己过去的一首歌,“我消失于这个世界”的旋律,风格很像一首夜曲。无论它是否是“一封情书”,但无疑是一首深沉严肃的乐章。见证了两个人相识的复杂情感。其中有暴风雨一般的忏悔,也有幸福甜美的时刻。而反复聆听,会体会出马勒深切的孤独感。无论面对爱情还是星空,内在的都是渴望孤独,一种只有他自己才懂的孤独。就像德国作家黑塞说的那样,是“想要去某个地方的渴念,不是远离或逃避,而是一种对故乡的向往;每一条路径都在引领你回家,每一个脚步都是重生,也是死亡。”

小柔板永远成了不解之谜。

晚年的马勒心脏病缠身,虽然经历了阿尔玛的出轨,但不可否认,阿尔玛一直照料着马勒的生活,她是马勒的不可或缺的“港湾”。即便是马勒卧病在床最后的时光,阿尔玛也是全身心地为他付出。

白色情人节,关于爱情的古典音乐

      今天是白色情人节,如果你在情人节收到过对方的礼物,那么今天就是你回礼并表达心意的日子,借这个日子我精心挑选了一组关于爱情的古典音乐,欣赏之余,您会有什么样的触动呢?

        古典 classic 音乐是什么?

        源于罗马上层阶级使用的拉丁语,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谐调、高雅、持久、典范。古典,追寻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的追求,实际是对那个时代理想的追求。它带有均匀而有节制、淳朴而纯真的人类原始理想返朴归真。

        歌德自己说:“不爱音乐的人,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配做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他就是这样认识古典音乐的。

初识————两小无猜

舒曼《童年情景》

      舒曼与妻子克拉拉相识于幼时,这部钢琴小品集确切地说,是舒曼献给克拉拉的情书。记录了两人9岁-13岁间的生活琐事,舒曼以长兄的眼光关爱着这个活泼淘气的小姑娘。舒曼后来对成为他妻子的克拉拉说:“由于回忆起你的童年,我在维也纳写下了这部作品。”

单恋————爱在心口难开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柏辽兹生性害羞内向,1827年,在他观看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后,对扮演朱丽叶的女演员史密森一见钟情。他为得到她的爱费尽心力,却没有任何回报。这部《幻想交响曲》就是寄托了他单相思的音乐作品,它还有一个副标题“一位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也是古典音乐中第一部有标题的交响乐。最终,这部交响曲的成功也为他赢得了爱情,二人终于完婚。

告白————心动的感觉

埃尔加《爱的礼赞》

        这首作品是埃尔加赠送给未婚妻卡罗琳的爱情画卷,具有典型小夜曲的风格。作品中充满着浓情蜜意,也是现今婚礼配乐的常用曲目。

热恋————献给爱人的礼物

韦伯《邀舞》

        这首华丽的钢琴独奏曲,是韦伯献给新婚妻子卡罗莉娜的生日礼物。音乐描绘了19世纪欧洲上流社会奢华的舞会,以及绅士们邀请淑女跳舞的一举一动。后来柏辽兹将其改编为管弦乐,大提琴代表绅士,长笛代表淑女,这一版本收到了更广泛的欢迎。

新婚————爱情的苦与乐

舒曼《诗人之恋》

        这是他与克拉拉的爱情日记,歌词用心选取了海涅的诗作,简朴却动人。

家人————生活无常

马勒《第八交响曲》

        1901年,马勒遇到了美丽的阿尔玛,虽然马勒天生忧郁,但却曾给阿尔玛写过许多热情洋溢的情书,两人在相识第二年结婚。马勒得知自己的心脏有问题,仿佛是慢性的死刑,他和妻子的关系也不复从前,而这部《第八交响曲》,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给妻子阿尔玛的。

      这些音乐之所以成为经典,因为他容易触及人之内心。情,是心中的向往,是感觉的共鸣,是灵感的碰撞,是电光的闪耀,是甜蜜的琼浆,是醉人的纯酒。

      祝福大家白色情人节快乐!

格罗皮乌斯老婆

格罗皮乌斯妻子阿尔玛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女子,阿尔玛出生在一个很富裕的家庭,与格罗皮乌斯拥有五年的夫妻关系。阿尔玛一生经历很多次婚姻,第一任丈夫不是格罗皮乌斯而是马勒,马勒是维也纳剧院的总指挥,名声显赫,阿尔玛与他相差十九岁,马勒非常爱阿尔玛,二人婚前感情好得很,但是由于年龄的差距,婚后二人渐行渐远。

之后阿尔玛在奥地利度假,遇到了格罗皮乌斯。这位小她四岁,但是英俊潇洒的男人深深的迷住了阿尔玛,二人很快就坠入爱河。有一次格罗皮乌斯给阿尔玛写的情书误寄给了马勒,马勒得知妻子背叛后,没有愤怒反而是害怕,害怕自己妻子的离开,对待阿尔玛更加用心,试图挽回妻子的心。之后格罗皮乌斯给阿尔玛再次写信,希望她能离开马勒,跟自己在一起,但是阿尔玛拒绝了,她舍不得自己这八年的夫妻感情,没多久马勒的病情严重恶化,阿尔玛一直在身边照顾,没过多久的时间马勒就逝世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阿尔玛和格罗皮乌斯两人重新获得了联系,很快便结了婚,作为格罗皮乌斯妻子的阿尔玛并没有在格罗皮乌斯一生中留下特别的痕迹,五年的婚姻对格罗皮乌斯来说是幸福的,之后没有多久阿尔玛再次出轨,恋上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男子。格罗皮乌斯是一位绅士、礼貌的男子,正是因为他有着如此的性格,所以他想要平静如水的生活,这是妻子阿尔玛不能够给他的,阿尔玛要的是永不锈蚀的爱情。

阿尔玛马勒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阿勒玛勒克、阿尔玛马勒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