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晚?李承晚与李氏朝鲜?

阳慎 10 0

韩国首任总统李承晚,为何最终却流亡美国?只因做了这一件丑事!

大家对于韩国一定不会太过陌生,很多人对韩国的第一印象就是,有着诸多团队组合以及各种各样的整容脸。但是实际上除开这些之外,韩国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相对较漫长的时期。李承晚就是朝鲜王朝当中的韩国首任总统,曾经被称之为是国父,但最终的结果却只能够流亡于美国。这样一个出生于朝鲜王朝王族当中的后代,为何最终到他这一代,却能够没落到如此地步,他又为什么会流亡美国呢?

李承晚的父亲名字叫做李敬善,其实作为5代单传的他,在出生之前有一个兄弟,但是由于各种环境的综合影响,哥哥得了天花以后,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等到李承晚被怀上以后,很多人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他们家族的最为优秀的继承人,因此给他起名叫做李承晚,后来才有了我们现今知道的李承晚这个名字。李承晚的的确确从他所做的事迹上来说,算得上是韩国的国父。

在朝鲜战争快要结束以后,这场战争已经使得美国变成了人人笑话的对象,所以美国总统决定对朝鲜战争进行一次谈判。李承晚所做的最糊涂的一件事就是,他不仅不接受谈判结果,甚至于在自作主张的情况之下,将2.7万被俘人员赶出了战俘营,因此在这种难以接受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之下,朝鲜战争再次变成了相对峙的局面,美国对于这个不听话的小弟也是无可奈何。

等到朝鲜战争再次爆发以后,也就有了抗美援朝。在这种两方夹击之下,李承晚的军队看似非常勇猛,但实际上却是一个纸老虎。所以后来美国已经放弃了对于李承晚的救助。为了帮助自己走出困境,李承晚不得不再次向美国妥协,称自己一切行动均需要听从美国的指挥。因为只有这,样美国才会真正愿意去帮助李承晚摆脱困境,而后美国方面出面,要商谈朝鲜战争的停战协议之事,李承晚也不得不听从美国老大哥的指挥,选择在7月27日签订了停战协议。

有着韩国国父之称的李承晚,即使连任三届韩国总统,却也免不了晚年逃亡美国的命运。很多人对于他逃往美国的原因,有着各种各样的观点。

但其逃亡美国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在419革命以后,虽然他的这种失败逐渐的失去了更多人的支持,但其实在根本上他依旧保持着对南韩的控制权。所以虽然对外一直奉行的是独立原则,但其实对内又是相对较为专制的政策。李承晚原本以为自己能够在第4次总统选举之中,依旧获得所有人的支持,但没有想到,此次却没有任何一个人选他。

在愤怒之极的情况之下,李承晚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丑事,他采取强制性措施,要求用警察恐吓对方,如果不投票,那么自己就会威胁到对方的生命。因此李承晚操作选票情况,伪造了最终的选票结果,所以他才能够真正当选。韩国民众对此也十分不满,所以民主党揭发了他的行为,后来又发生了大量的冲突,使得更多的人死在了这场抗议当中。

真正让他下台的,就是因为韩国出现的暴动,使得整个国家陷入了极端灾难的情况之下。李承晚在迫不得已的关键时刻,只能够选择引咎辞职的方式平息众怒。在1960年5月29日,他只能够孤身一人离开韩国,逃到夏威夷岛避难。虽然最终的结果是他下台,但是美国依旧将他称之为是韩国人的国父。但这一点韩国方面却从来不予置评,因为在他们的心目当中,这样一个专制又独裁,并且十分好战的自私自利分子,完全不配当韩国的国父。

其实无论韩国人有什么样的想法,都对这段历史没有任何改变的可能,但是我们依旧能够从这些历史发生的过程之中,感受到全世界范围之内的任何一个国家都逃脱不了变革以及流血牺牲的命运,最终才能够走向成功。

朝鲜战争:李承晚最后的挣扎

1953年初,反对停战的李承晚似乎怀疑美国今后将不会再拯救韩国了,所以他决心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但是,李承晚的行动将会完全中断现在联合国的计划,即从伤病俘虏交换发展为俘虏问题解决并最终停战。

如果之前的努力都化为白纸的话,对美国对世界来说都是很可惜的,克拉克觉得一定要采取安抚李承晚的措施,可以采用签订《美韩相互安全保障条约》的形式,内容包括经济援助、支持朝鲜半岛和平统一、停战后让韩国参加政治会谈等。

3月28日,中朝方面同意交换伤病俘虏后,4月3日,韩国外交部长卞荣泰通告美国驻韩大使普里克斯,如果得不到相应的补偿韩国将不会同意停战。

4月5日,李承晚参加了韩国第2军成立一周年纪念典礼,在演讲中又提出要打到鸭绿江去并赢取最终胜利的调子。

李承晚是应该知道国际政治趋势的,他现在摆出反对停战的姿态,肯定是想从美国那里获取些东西。

4月24日,伤病俘虏交换在板门店开始,围绕返回南方和北方的俘虏报道辅天盖地,新闻报道从伤病俘虏交换的顺利进行看到了停战实现的希望大大增加。

同一天,韩国驻美大使梁佑漈接到李承晚的指示,向艾森豪威尔传达了信息,内容是一旦美国最终允许志愿军驻扎在鸭绿江以南,那么李承晚将率领韩国军队脱离联合国军的指挥,并在必要时独立战斗。

华盛顿方面大吃一惊,艾森豪威尔立即亲笔给李承晚回信,信中说联合国军已经稳固了战线,今后将致力于半岛的和平统一,现在韩国如果反对停战等于是将之前用鲜血换来的利益统统放弃。

同时又指示归国途中的驻韩大使普里克斯赶快回去。

陆军总参谋长科林斯将情况通报给了东京的克拉克,克拉克回电说将立即安排与李承晚会面。

因为,哈里森与南日的停战谈判会谈定于4月26日重新开始,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承晚所做的仅仅是向艾森豪威尔直接递交了一封表明意向的公函,所以李承晚的言语算是在虚张声势。

克拉克在4月27日飞赴汉城。

停战谈判按计划在前一天重新开始了,首先从选定参与甄别不愿回国俘虏身份的中立国开始。

克拉克预计会晤会进行很长时间,所以在衬衫外面套了一件毛衣前往总统官邸。

李承晚先从政府部门一步回到总统官邸,由于暖气设备未准备好,房子里面很冷。

克拉克与李承晚的会晤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据克拉克记述,李承晚始终保持着“冷静、温和、沉着以及友好”的态度。

克拉克保证美国不会允许中国军队在停战后继续驻留在朝鲜半岛,停战条约中将规定外国军队同时撤离朝鲜。

关于韩国军队的“独立”问题,李承晚说那是最后手段,现在仍然由联合国军司令“完全自由指挥”。

三天后,克拉克收到李承晚的一封信,读完后又吃了一惊。

李承晚表示,他对停战后韩国的安全保障问题很关心,他强调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同时撤兵必须设置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包括美韩相互防卫条约的签订、规定当苏联侵略时美国要给予援助、在和平确立之前继续实施海上封锁和空军支援、快速增强韩国军队的实力等,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要求在朝鲜国境北侧设立缓冲地带。

李承晚希望在远东实现持久和平之前,在朝鲜国境北侧设立由联合国军管辖的缓冲地带。

朝鲜国境北侧不就是中国和苏联的领土吗?虽然在三八线设立了军事分界线,但联合国军怎么可能跑到鸭绿江北侧去设立缓冲地带呢?

那么李承晚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呢?克拉克担心如果去询问的话会掉入李承晚的圈套,所以保持着沉默。

5月20日,克拉克再次会晤了李承晚。

“克拉克将军,作为韩国总统,我要求将这些部队从联合国军的指挥下脱离出来,然后我就可以命令我自己的部队释放这些俘虏了。”

克拉克劝说李承晚不能这样,联合国军归他指挥,不能为了李总统而单独行动。

随后他致电华盛顿征询意见:“停战协定签字当天,全部未遣返俘虏无需进行甄别或安排中朝方面派员劝说,直接当做百姓释放。”

克拉克的理由有两点,一是中朝方面曾经将韩国俘虏在前线“解放”并编入自己的部队,二是李承晚总统已决心要武力阻止中朝方面派员进入韩国。

华盛顿吓了一跳,在停战即将实现之际,突然本方的阵脚出现了混乱。

克拉克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示,于5月25日上午10时和驻韩大使普里克斯一起拜会了李承晚,韩国外交部长卞荣泰参加了会谈。

在听完克拉克传达的“最终提案”的内容、美国希望停战的决心、美国将继续给与韩国军事政治经济上的援助、希望李总统安心等事项后,李承晚露出了黯然的神情。

“一个国家的政府怎么能随便变更立场呢……朝鲜的统一和独立是我一生的目标,现在这个目标在我有生之年是实现不了的了!”李承晚老泪横流的说完,抹干眼泪开始了辩论,“希望转告我的朋友艾森豪威尔总统,韩国人民不会接受停战的,我们不同意停战,请为韩国而战。”

当天的板门店会谈是秘密会议,联合国新提案是秘密提交的,然而第二天提案内容便通过“韩国途径”泄露了出来。这可以看做是韩国方面的破坏工作之一,李承晚的抵抗随着板门店谈判的进展越来越激烈。

5月30日,李承晚向艾森豪威尔书面提出了四项条件,称如果四项条件得到满足,将会同意停战,(1)美韩缔结相互防卫条约;(2)美国对韩国进行军事和经济援助,帮助韩国强化防御;(3)联合国军和中国军队同时撤退;(4)为防止将来韩国遭受侵略,美国海空军在一定地区屯驻。

克拉克认为除了第3条其他都有可能实现。

6月4日,当中朝方面对联合国5月25日的提案给出了答复后,李承晚的态度又变了。

中朝方面除了要求“将拒绝遣返俘虏交给中立国委员会和印度红十字会而不是交给联合国大会”外表示同意提案。修正的部分并不是关键内容,离俘虏问题的解决、停战签字越来越近了。

克拉克觉得如此一来李承晚应该会转变观念,所以6月5日与普里克斯再次拜会李承晚,想要和他讨论一下他提出的四项条件。

但是,李承晚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对四项条件无所谓。

艾森豪威尔为了安抚李承晚的心情,再次亲笔写信表示一定会在停战后援助韩国。

亲笔信于6月7日由克拉克转交给李承晚,但是没有效果,等到克拉克离开后,李承晚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接着军队官兵停止外出与休假,陆军总参谋长白善烨等停留在美国的将校立即回国等命令陆续下达。

华盛顿感到困惑和焦虑。李承晚说要率领韩国军队独自战斗,可韩国军队根本就没有能力与北朝鲜军和中国军队的对抗,看来李承晚反对停战的姿态只是想从美国那里得到更多的援助罢了。

不过,如果李承晚和他的韩国军队乱来的话也许会引发新的战争,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艾森豪威尔和达莱斯认为华盛顿必须和李承晚进行协商,达莱斯邀请李承晚秘密访美,但李承晚拒绝了,理由是“太忙”。达莱斯没办法,只得安排副国务卿罗伯特森以总统及国务卿特使的名义前往韩国。

6月17日,李承晚来到韩国第3军司令部,带着兴奋的口调继续着他的反对停战和韩国军队独自抗战的主张。

在板门店,停战谈判的细节问题基本已经结束。泰勒等美国将领都认为李承晚反对停战的叫嚷“只是向国内摆个姿态”而已。

6月18日,清晨6时,克拉克接到紧急报告,称约25000名拒绝回国的北朝鲜俘虏从釜山、马山、南山等地的收容所里逃走了。克拉克一听“逃走”以为是发生了类似巨济岛暴动的事件,等看到后续报告后才感到非常震惊。

元容德的布告内容是:呼吁收容所里的“爱国俘虏”动员起来并“向北前进完成统一”。

据路透社报道,释放反共俘虏的计划是由李承晚、元容德等少数要人策划的。

各收容所的韩国警卫在17日晚上十一点半接到指示:只要俘虏宣誓对韩国效忠就立即释放。

俘虏们口头宣誓效忠后,收容所的大门开了,他们高呼万岁在天亮前消失在了黑暗里。

克拉克写信向李承晚提出抗议,称韩方违反了单方面行动时事先通知美方的约定。李承晚回信说怕事先通知给克拉克添麻烦,而且预计美方肯定要进行阻止的。被释放俘虏的数量后来增加到27000多人,占拒绝回国俘虏总数(约为35400人)的80%。

艾森豪威尔警告李承晚,如果李承晚不立即配合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完成停战的话,美方将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李承晚的姿态依旧强硬,克拉克考虑到也许要靠武力来收拾当前事态,便从日本调来了第187空降团,然后在6月22日飞临汉城。

根据克拉克的回忆,李承晚对他和艾森豪威尔的质问都给了回答,却都完全不着边。

“为什么事前不通知我?是您调动我指挥下的韩国军队释放俘虏的吧?”“关于这点我已经说明过了。”克拉克与李承晚的对话就是这样生硬地开始的。

克拉克对李承晚说,如果他想和美国维持友好关系就必须同意停战,就必须避免类似强行释放俘虏引发美韩士兵冲突的事情发生。

李承晚回答明白克拉克的意思,然后把话题转到了停战后政治会谈失败再度爆发战争上,仅有一个美韩相互防卫条约不能让韩国安心,美国的意向是除了韩国受到真正的侵略外不给于援助,也可以解释为要求韩国必须独自作战。

克拉克察觉到了李承晚的意图,打断了他的说话,李承晚是希望增强韩国军队的实力,所以克拉克强调停战对增强韩国军队是有益的,停战就是给予韩国军队训练和装备之时。

李承晚听着克拉克恳切的言语,面无表情的脸上不时出现一丝悸动,“我不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因为这相当于我同意分裂朝鲜,但我可以支持停战。”

克拉克觉得这才是李承晚的真实意思。韩国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联合国军,因此,停战谈判中韩国做不了主角,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同意停战的话,韩国军队是无法反对的。

作为韩国政府肯定是主张南北统一的,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半岛的分裂固定下来。不过如果这个停战只是“暂时”的、是为了将来南北统一打基础,这样的停战也是可以“支持”的。

克拉克认为如果李承晚的真实意图是这样的话,那么特使罗伯特森访韩就是有用的。李承晚不是希望美国给予援助吗?而罗伯特森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来的。

克拉克将与李承晚的会谈内容发给华盛顿,推断了李承晚的真意,并强调美国方面必须拿出相应的策略。

两天后,6月24日,特使罗伯特森和陆军总参谋长科林斯抵达羽田。派科林斯来是艾森豪威尔的意见,希望能有益于促进停战谈判的进行。

克拉克与驻韩大使普里克斯、驻日大使马菲交换了情势检讨意见,都认为,“我们必须加快速度,尽快签字!”科林斯以此为结论向华盛顿汇报,安排特使罗伯特森于翌日赶到汉城。

特使罗伯特森和李承晚的会谈连日进行,李承晚只是反复叫嚷着北进和试探美国的庇护程度,焦点游走不定。泰勒则认为如果韩国政府在停战后决定继续战斗的话美军将撤出第一线来牵制李承晚。

李承晚和罗伯特森的会谈取得了进展,李承晚写下了“不妨碍停战”的文件交给了罗伯特森。

7月12日,会谈结束。“我不会采取任何形式来阻碍停战事项的实施。”这是李承晚托罗伯特森转交艾森豪威尔的信中的明确承诺。

但是,前提条件是美国必须答应如下五点:(1)停战后缔结美韩相互防卫条约;(2)美国给予韩国200万美元作为长期经济援助的第一期;(3)停战后90天内如果不能举行政治会议,美韩两国将中止参加会议;(4)按计划增加韩国军队;(5)在政治会议开始前,举行高级别的美韩会谈。

最后的结果是李承晚不在挣扎,朝鲜停战的障碍被扫除了。

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李承晚拒绝和谈,向志愿军叫嚣决不停战

去年,有一部名叫《金刚川》的电影在内地上映,主演张译、吴京等人扮演的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断地抵御敌机的狂轰滥炸,以血肉之躯修补战火木桥。

这一部电影的背景,这一段鲜为人知的 历史 ,就是在金刚川上展开的,也就是所谓金城战役。

金城战役 。这是 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 。该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的唯一一次战役规模的阵地进攻作战, 共歼敌5.3万余人,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 ,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这场战役,也是热播电影 《金刚川》 的 历史 原型。

金城战役发生在1953年。此时,抗美援朝战争接近尾声,在中朝两国军民的浴血奋战下,战争大局已定,中美双方都已经做好了和谈的准备。

然而美国的认怂惹恼了南朝鲜,李承晚集团非常愤怒,他不甘心自己的野心就这样破灭。正当朝鲜停战协定即将签订之际,南朝鲜 李承晚 统治集团在美国纵容下,以 “就地释放” 为名,强迫扣留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约2.7万余人,企图破坏朝鲜停战的实现。

李承晚嚣张的态度也惹恼了志愿军,志愿军司令彭德怀于6月20日建议推迟停战协定签字时间,再给南朝鲜一次打击。毛主席于21日指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城战役开打了!

面对南朝鲜集团的负隅顽抗,志愿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有效地摧毁敌坚固工事,确保步兵顺利突破和纵深战斗,从6月下旬开始,志愿军在金城布防。

据统计,我军正面集中 各种火炮1100余门、坦克20辆;动用2000辆 汽车 昼夜抢运物资1.5万吨,并向参战部队配发渡河器材 。军火补给充分,将士士气高涨,3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就要来到尾声,大家都摩拳擦掌,准备以最饱满的状态,让南朝鲜输得心服口服。

1953年7月13日 ,浩浩荡荡的金城战役正式开打了。下面让我们跟着视频来重新回顾一下这次完美的收官之战。当天21时,第20兵团首先发动了攻势,各部及第9兵团第24军,在1000余门火炮支援下,向对方防御阵地展开猛烈突击,我军势如破竹,一小时内即全部突破其前沿阵地。

西集团突破后,迅速向纵深发展。其右翼第203师迅速歼灭522.1高地守军1个营。接着,师主力向芳通里方向发展进攻。这次大家采取了迂回战术,逐渐渗透,于14日2时袭歼伪首都师第1团团部,为该师迅速完成第一步任务起了重大作用。

之后,迂回支队乘夜暗堵截溃逃之伪军,又歼灭了美第555榴炮营大部和伪首都师机甲团第2营大部。直到14日6时,该师已经占领了 芳通里、梨实洞、北亭岭、下榛岘一线以北地区 。

左翼第204师突破后,迅速歼灭552.8高地守军1个营,于14日4时30分进抵月峰山下。第130师一部攻占424.2高地后,因没有肃清坑道内守军,延缓了向烽火山的攻击。

中集团突破后,左翼第199师因遭对方顽强抵抗,进展迟缓。右翼第200师在23时歼灭官岱里西南高地守军1个营后向纵深发展,于 14日6时占领了龙渊里、东山里,割裂了伪第6师防御 ,使得轿岩山和烽火山伪守军侧后受到威胁,发生动摇。

东集团(2个军另1个团)因准备时间不足,进攻正面狭窄,又是横越山脊进攻,突破后发展缓慢,14日6时仅占领北汉江以西汝文里至472.3高地一线,未能迅速进至细岘里和控制金城通华川公路。

第9兵团第24军于14日零时 歼灭了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守军2个营、4个连另1个营大部,继之向桥田里、432.8高地发展进攻 。至14日拂晓,志愿军在进攻正面的西段、中段突破了伪首都师和伪第6师左翼的基本阵地。

第20兵团为扩大战果,遂以西集团向月峰山进攻;中集团迅速攻下轿岩山;东集团迅速占领585.2高地和细岘里。中集团第200师向南疾进,8时,由龙渊里、东山里分路涉过金城川,于18时占领梨船洞。第199师于10时25分全部占领轿岩山,将守军大部歼灭。

东集团于12时占领了585.2高地,17时,一部西渡金城川,在梨船洞与中集团会合,另一部攻占了461.9高地。西集团于17时40分先后占领了烽火山、月峰山。

第9兵团第24军于13时30分占领了432.8高地及杨谷以北地区,控制了上、下九井间公路。至此,第20兵团在第9兵团一部配合下,经21小时激战,占领了伪军3个多师的防御地带,歼灭美军1.4万余人,拉直了金城以南战线,完成了战役第一阶段任务。

这一次,志愿军从整体战势格局出发,并考虑到之后的谈判问题,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纵深进攻,而是贯彻“稳扎稳打”的指导方针,一方面巩固既得成果,另一方面随时应对敌人的反扑。

14日17时,彭总司令命令第20兵团在现有战地做好迎敌准备,之后又派出其他几支部队,乘敌混乱之际,分别向南发展。

事实证明,我军的决策是正确的。这支南进的奇兵果然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至16日,他们先后占领了 黑云吐岭、白岩山至北汉江一线阵地 ,又向南推进了约8公里,对伪第2军团防区南北交通干线金城至华川公路构成严重威胁。

中集团以第135师1个团另1个营继续发展进攻,15日晨占领了602.2高地以南无名高地及后洞里。西集团和第9兵团第24军在击退伪军一部兵力反扑后,亦将阵地推至 新木洞、北亭岭、间榛岘公路北侧 。

16日,第9兵团第24军则攻占了 金化以北537.7高地、葛洞北山和597.9高地 。胜利的天平,已经明显向志愿军倾斜。

志愿军金城以南进攻战役的发展,对“联合国军”极为不利。虽然明知败局已定,但不死心的联合国军还是想在最后时刻放手一搏。

侵朝军总司令 克拉克 和美第8集团军司令 泰勒 飞抵前线,召开高级军官会议,声言要发动最大反攻,夺回失地。并于当日纠集 伪军4个师,美军第3师和伪军3个师的残部 ,全力展开反扑。

17日,美伪军集中 6个团的兵力,在100多架飞机和大量炮兵支援下 ,向志愿军东集团黑云吐岭、白岩山至867高地一线猛攻。我军迅速作出回应,东集团将士浴血奋战,歼其3000余人,与此同时,西集团和第9兵团第24军,也击退了美伪军1个团和1个营的反扑。

至7月27日,各集团共击退美伪军反扑1000余次,这让美伪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仅占去巨里室北山一个阵地。而志愿军20兵团基本全歼南朝鲜首都师,给予其他3个师毁灭性的打击,在这次战役中,我军 共歼敌52783人,其中俘敌2836人,击落敌机85架,缴获飞机一架,坦克34辆, 汽车 231台,各种火炮245门和大量弹药等战利品 。

志愿军通过抗美援朝中的这最后一战,向前推进了192.6平方公里,给南朝鲜军以致命的一击。

在这场历时15天的战斗胜利后,1953年7月27日,长达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终于正式告一段落,双方从战场走到了谈判桌上,开始了停战和谈。

在当天,停战协定签字,金城战役胜利结束。

参考文献:

《金城战役》搜狗百科

《金城战役简介》师伟

《朝鲜战场上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百度文库

韩国开国总统李承晚,为什么会一步步从“国父”变成“独夫”

李承晚出生于1875年,身上有朝鲜王朝王族血统,他是近现代东亚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本有可能成为韩国国父的李承晚,最后却是客死他乡,身后骂声一片,他是怎么把自己玩成这样的?

20岁

20岁的李承晚已是名满朝鲜的反日斗士,立志为民权与独立而奋斗。他既写文章又演讲,活动极其激进冒险。当时大清还在,朝鲜也还在高宗李熙统治之下,李承晚就已在朝鲜加入并组织政党,因此被抓坐牢5年。

坐牢并没让他声誉受损,相反李斗士因此名满天下,在政坛崭露头角。

并且,他在狱中接触到了西方学问与国际视角,成为一名基督徒,完成了信仰的蜕变,从此把美国视为朝鲜的救星。

30岁

30岁的李承晚怀里揣着朝鲜高宗李熙的密旨来到美国,想的是走外交路线保证朝鲜在日俄争夺下保持独立。

没成想,大事没办成,却成就了李承晚个人学历,他在哈佛读研、普林斯顿读博,不到五年时间里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可称神速,也就此成为首位拥有博士学位的韩国留美精英,从此人称李博士。

并且他在美国的经历也使他在美国韩人和韩国国内拥有了声望,之前的愣头青李承晚在海外没多少人知道,现在说起李承晚博士那就不一样了。

40岁

40岁的李承晚久居海外,已著作等身,就算不从政也是学术大牛,但搞学术从来不是李承晚所愿,他继续为自己的外交独立梦想奔走,一如既往碰得满头是包。

这时日本已在日俄战争中取胜,随即开始对朝鲜下手,逼李熙退位,与扶持的韩奸总理李完用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朝鲜被日本收入囊中,封建制度的朝鲜宣告灭亡,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有压迫就有反抗,朝鲜独立运动跑到中国成立了一个韩国临时政府,各派一致推举李承晚担任领袖,因为他不属于任何一派。在临时政府里,有个叫金九的人,一开始担任的是警务局长,这个金九后来会跟李承晚发生很多交集。

50-60岁

50-60岁时,李承晚的外交独立路线遭到打击,在政坛失势,临时政府总统的职务也被罢黜。李承晚的活动进入消沉时期,他仍然坚持外交独立路线,在美苏之间反复奔走斡旋,游说大国出兵朝鲜赶走日本人。

奔走了几十年也没啥结果,一如既往地碰壁。尤其在苏联,李承晚还遭到过羞辱,为了获得苏联支持,李承晚于1933年7月19日抵达莫斯科,试图寻求斯大林帮助。斯大林不见兔子不撒鹰,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怎么肯干,他丝毫不给李承晚面子,直接下令将他驱逐出境,李承晚铩羽而归,这使他对苏联彻底死心,此后一生仇苏。

李承晚的政治形象,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时间段——70岁前和70岁后。

70岁之前的李承晚,自29岁去美后,半生都漂泊在海外,在朝鲜的日子屈指可数。

他虽然屡屡被各个政治团体推为领袖,但基本就是个政治吉祥物。李博士名气大,没派系,没实力,又是韩国独立运动的精神领袖,拿出来当幌子再合适不过。

在他当选韩国临时政府总统后,李承晚也不想就职,后来在多次敦促下才来到上海就任总统。

虽说只是个有名无实的临时政府,政治斗争却依然无比复杂,政客们天天为了大小问题撕逼,政治环境乱七八糟。

李承晚一没派系,二没后台,实在撑不住场子,干脆退休去美国写书了,民粹派的金九坐上临时政府总统的位子。

金九由于他的结局而被同情,后人更愿意承认他是朝鲜的国父而不是李承晚。

但搞政治从来也没那么简单,金九面相敦厚手段却不单纯,他是安重根的拜把兄弟,安重根就是刺杀伊藤博文的那位朝鲜著名刺客。

有兄弟如此,可想而知金九也不是善茬,他的政治手段与安重根类似,喜欢把政敌肉体消灭,手段是暗杀。

暗杀事实上是朝鲜半岛政坛的常用手段,过去百年那里政坛发生过一次又一次刺杀事件,在暗杀这件事上执行力爆表。

日本战败投降后,金九带着一帮人回到国内,与国内亲日派的大佬宋镇禹等斗得不亦乐乎。在金九眼里,这帮人就是韩 奸,没啥可说的,肉体消灭便是,于是宋大佬卒。

谁知亲日派的一帮子也不是吃素的,你会搞刺杀我也会,两帮人刺来刺去,派系里的大佬都成了刺杀目标,一不小心金九爷也中标挂了。

金九被刺在韩国是件大事,也是件疑案,后来大多数人都把锅甩给了李承晚,但其实并没有什么证据。

李承晚当时并不是金九的主要政敌,金九的政治倾向是和北方建立联合政府,但他与北方没谈拢,反而因此得罪了南方政党,有动机要刺杀他的人很多。

相反李承晚这时却并不在政治圈玩,自20多年前不再担任临时政府总统后,他已淡出政治多年,也没有自己的派系,只是在各派之间居中调停的人物。

当时韩国政坛暗杀成风,金九死后,南方各派再拿不出一个众望所归的大佬,美国只好扶持李承晚出面收拾残局。金九被刺,李承晚是受益者,这点是不假的,但恐怕也是他事先无法预料的。

1948年5月10日,南朝鲜举行大选,7月20日,李承晚当选总统,8月15日,大韩民国正式宣布成立,李承晚成为开国总统。9月9日,北朝鲜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任首相,朝鲜半岛分裂。

这时候,1875年出生的李承晚已经是个73岁的老人,他能登上总统宝座也并不是因为美国的旨意,而是当时朝鲜国内政治斗争的反映。

李承晚本身一直是个吉祥物,也没能培植起自己势力,他能当上总统是南方势力最大的右翼派系推举的结果,看中的就是老李脱离本土政坛多年,看上去又是一副无党无派人畜无害的样子,给他个总统的虚职,议会还是自己操控,所有人都没话说。况且老李已经73了,还有力气当几年总统?

偏偏所有人都看错了李承晚。

李承晚此前虽然没什么实质性的政治建树,但他确实是个很聪明的人,我举一个例子:

中日全面开战后,韩国国内很兴奋,寄望于中国打败日本,这是朝鲜认为半岛最好的独立机会。

但李承晚却不这么认为,几十年历练下来,国际视野他还是有一点的。

李承晚认为单凭中国实力无法战胜日本,韩国独立指望不了中国。事后证明,如果日本专注于中国战场,凭当时的中国确实难以击败日本。

更奇的是,李承晚预言美日必有一战,到时由于共同的利益关系,美国会援助中国抗日,日本最后会失败,韩国也将获得独立。为了宣传自己的理论,他从1939年11月开始写了本书,名字叫《日本内幕记》,20个月后在纽约出版,讲的就是他这套理论。

当时美国国内的主流言论是反战,因此没几个人买李承晚的账,哪知4个月后珍珠港事件爆发,美日果然开战。

李承晚因此名声大噪被称为“预言家”。

显然,李承晚不是个糊涂虫,一把年纪的李承晚已经是政坛活化石,大清时期就开始玩政治,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现在这些人在他眼里都是小弟,当上总统后他怎么会甘心被小弟架空,于是开始暗自培养自己的势力,组建起大韩国民党,开始肃清异己。

李承晚总统任内干的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在此期间他搞出了“六月攻势”、制造“南劳党国会支部事件”等运动,打击政治上的反对力量。

除了这些,李承晚还动用武力,毫不留情镇压反抗势力,制造了济州岛四三事件和丽水-顺天事件,造成数万人死亡。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谁不听话就搞谁,连嫡系也不放过。自此他逐步开始走向独裁的道路。

然后讲讲李承晚和美国的关系。

电影《金刚川》讲的抗美援朝金城战役时期的故事。

金城战役是场很特别的战役,它本来不会发生,因为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后,在朝鲜战场停火就成为必然,尽快结束战争已是美国上下的共识。

本来中美和谈已约定在6月25日签订停战协议,可是问题出在了李承晚身上,美国的支持和援助是他政权得以存续的重要条件,他还指望着靠美军打过三八线,统一朝鲜半岛。

如果美军撤了,他的日子还能不能过下去就不好说了,所以李承晚集团务必要继续绑架美军陪他打下去,李承晚放出话来: 要将军事上的胜利向鸭绿江边趁胜推进,而不是目前的停火线。 并提出了五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中哪一个都不是中朝能接受的。

为了达到目的,李承晚破坏战俘遣返协议,制造了释俘事件,中朝美三方都对李承晚严重不满。

一句话,李承晚根本不想停战。

彭德怀为此建议 “拟再给李承晚伪军以打击,再消灭伪军一万五千人” ,主席批复 “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何时为适宜,要看情况发展方能作决定。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所以才有了金城战役,目的是为了教训一下李承晚,这次战役的重点打击对象正是李承晚的南朝鲜军。

最后,李承晚政权也没有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为朝鲜战争留下了一个微妙的尾巴。此后他喊得最多的就是“北进统一”,这或许是他内心的追求,也或许是为了讹诈美国,争取美国的援助和支持,不管是什么目的,总之让美国紧张得要死,生怕老李真的擦枪走火,惹出大麻烦。李承晚这一套还真起了作用,美国没有撤军,并确立了经济援助体制,李承晚总算没被放弃。

看上去垂垂老矣的李承晚渡过这次危机后,变得越活越精神起来,在总统位子上越坐越久,一连坐了四任,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美国对李承晚,可以说一开始就是又爱又恨。杜鲁门曾经回忆 “我们除了支持李承晚,再没有选择的余地。从1905年以来,朝鲜就受到日本人的摧残和蹂躏,它没有机会培养其他的领袖人物”。

李承晚的特点是“亲美反苏”,这是美国理想的合作对象,但他还有个特点——是个顽固的民族主义者,虽然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思想里却带着浓厚的东方文化传统。

这或许能解释他登上总统宝座后的种种行为,他对内推行的是封建家长制的集权统治,而不是美国所期望的把韩国建设成“民主阵营的桥头堡”。

但美国又无法根除李承晚这个政权,因为韩国国内政党派系松散,缺少一个深孚众望的人物,比如第二任总统尹 潽 善就只当了一年就被军事政变推翻,所以李承晚对美国来说仍有战略价值。

经过反复权衡,美国觉得相比外部意识形态的威胁,李承晚给美国造成的负担还是要轻一点,“两害相权取其轻”,往往只能向李承晚作出让步。

正如1956年韩国大选后,美国国务院给驻韩使馆中的指示所说:

李承晚对美国来说是个难缠的盟友,在释俘事件后,艾森豪威尔在日记中写道:

其实归根结底,正是美国的姑息放纵,造就和断送了李承晚这样一个政权。

从根本上说,美国赋予李承晚政权的涵义太多太大,对他期望过高,远远超过了这个政权所能承载的范围。

在那个时期,韩国脱离传统封建 社会 不久,又刚刚从被殖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经济滞后,政治力量分散,美国的对韩政策设计是不现实的。

李承晚政权最终沉重到自己和美国都无法继续背负,而一步步走向覆灭。

最后总结一下,本可以成为韩国国父级别人物的李承晚,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玩死的。

李承晚青年成名,他从上世纪20年代起,实际上脱离政治20多年,韩国国内崛起的政治派系都和他关系不大,他本人长期在海外生活,在韩国也没有什么自己的势力。

因为50年代的战争,李承晚与 社会 主义阵营彻底决裂;当上了总统为了争权,拼命扶植自己嫡系,与国会势不两立;因为走向独裁无法控制局势,失去了利用价值被美国抛弃,不得已下台;下台后李承晚嫡系被清算,于是他也就成了彻底的孤家寡人,没人替他说话,他的名声也彻底被批臭,韩国那些年的脏水,不管是不是他干的,总之都倒到他身上就是。

李承晚花了73年的时间,树立起了自己反日斗士、留美精英、现代外交之父的人设,他本有机会为自己再戴上一顶“国父”的帽子,成为韩国 历史 上不朽的人物。但由于自身顽固的民族主义特质,以及美国对他赋予的过高期望,使得他在担任总统的12年里一步步走上独裁的道路,得罪了所有人,最终也被所有人抛弃。

李承晚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李承晚与李氏朝鲜、李承晚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