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申奥失败?北京申奥失败的原因?

景超 8 0

1993年北京申奥失败,一少将说:国外有人捣鬼,邓小平如何回复?

1993年9月23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将会最终决定奥运会举办地的归属。当时,摩洛哥的蒙特卡洛下起了罕见的大雨,中国代表和澳大利亚代表,都带着本国人民的期待走进了会场。

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双方的陈述报告都非常的精彩,尤其是中国的陈述报告,有理有节,引起了很多与会成员的共鸣。事实上,在前三轮投票中,中国一马当先,很快就入围决赛。

但谁都没有想到,等到第四轮决赛投票的时候,我们却输给了澳大利亚。

根据当时与会人员的回忆:中国代表成员内心五味杂陈,他们不能继续保持微笑,因为害怕让国人以为我们赢了,但又不可失了风度,丢了中国的脸面。

当时,波多黎各委员对中国代表何振梁说:“你的话打动了我的心,我知道昨天你微笑着向悉尼致贺时,你的内心在流泪。”

对于这一幕,可能很多现代人都觉得不太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后来申办成功了2008年的奥运会,而且还办得轰轰烈烈,被载入史册。若是再说起1993年的第一次申办奥运的惨痛经历,或许只有老一辈人记得。

我们先把时针拨回1993年9月,当时第27届奥运会申办在即。面对这一盛况,无数国家都在积极争取。

以那时的形势而论,此次申办奥运的热门国家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另一个就是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自然不用说,这个国家本来就是发达国家,背后有英美大国的扶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澳大利亚早在1956年的时候举办了一次奥运会,因此举办经验丰富,有良好的举办设施器械。

不过相比较而言,中国也丝毫不差劲。

在1993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大幅度提升,于当年排世界第10位。而且中国的工业发展也十分迅猛,“基建狂魔”的苗头已经初步端倪。反正从实力上来说,中国是完全不弱于澳大利亚的。

而且就当时的中国来讲,我们还有两大优势,一个是拉美国家的委员绝大多数都支持中国的北京,另一个就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密切,总之大部分非洲国家是非常愿意支持中国举办奥运的。

不客气地讲,我们手握大量第三世界国家的票数,从前期的估计来看,理论上的赢面会更大一些。而事实上,当时中国的代表也的确信心满满。

早在1990年的时候,邓小平就已经在公众场合说过:“我看这些工程建设都挺好,办个奥运会也差不多。你们敢不敢申办一次奥运会?”

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就一直在努力准备,这其中包括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北京奥申委的挂牌。

对于中国而言,申办奥运是中国向外界展现文明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开放,让中华文明重新走入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

所以在做好了前期准备,得到了大量国家支持后,我们坚信自己能够成功。那么投票真的会如预期一般吗?答案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当时在做报告陈述的时候,澳大利亚代表一开始就剑走偏锋,他们不按常规介绍澳大利亚申办代表团的成员,而是突然播放起了悉尼风光的短片。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风景优美,尤其是悉尼,这座城市更是结合了现代文明和自然风光。因此,当悉尼的美丽景色一一展现在众人面前时,各国代表就已经对悉尼产生了好感。

而后澳大利亚更是用了一个战术,它不说举办奥运会有哪些准备,而是直接指出自己曾经举办过奥运会,而且这次还是他们连续第三次申请举办奥运会。

这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澳大利亚对于奥运举办的成熟,以此来凸显优势,毕竟此次还是中国的初次尝试。

凭心而论,澳大利亚代表的演讲和先声夺人,的确给北京申奥造成了巨大压力,而且还直指我方要害。

不过,正如上文所说,中国代表拥有第三世界的支持,这是关键所在。而且当年自从邓小平提出申奥计划以后,我国已经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之前的亚运会也表现得十分出彩。

因此,澳大利亚的言论未必能定鼎乾坤,接下来还得看第四轮投票结果。

事实上,在前三轮投票中,我方一直都占据优势,例如在第3轮投票中,北京占据40票,而悉尼只有37票。但可惜的是,曼彻斯特还有11票,这些代表有可能将票投给澳大利亚。

面对这一场景,中国代表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生死就在这一刻。

不过澳大利亚的代表似乎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这一切让人很是担忧。但来不及细想,第四轮投票开始了,结果最终却是让人失望,北京以43票输给了45票的悉尼。

得到这个结果后,中方代表如晴天霹雳一般。当时的何振梁先生特别难受,只能落寞地离开会场,伴随着当天的大雨,中国人民的沮丧之情在这一刻难以言表。

三年以来,无数国人放弃了节假日。为了这一天克服了一个接着一个的困难,眼看胜利就在眼前,却突然就这么输了......

何振梁先生不能接受,全体国民也不能接受。那么问题来了,当年我们明明是占据一定的优势,为何却输在了第四轮呢?

根据当时举办奥运的条件,申办国必须确保国家政治稳定,必须是一个 体育 大国,而且拥有举办奥运的经济实力,拥有举办奥运的基础设施。当然还需要拥有举办奥运会的经验。

在这上述的五个条件当中,我们除了举办奥运的经验以外,我们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输给澳大利亚,甚至还超过对方。

例如当时中国抗苏抗美,政治自主堪称世界一流,而且国防综合实力在世界排在前6位。在经济方面我们也拥有了第十的排名,比澳大利亚还好。所以从明面上的数据来看,中国是不输给澳大利亚的。

而且举办奥运不仅要国家实力,还需要各国的投票。但正如上文所说,中国得到了非洲国家的鼎力支持,尤其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行为后,中非各国的交流可谓是极其密切。

再加上拉美国家的鼎力支持,从票数上我们也不应该输给对方才对。

然而,绝大多数县的人都忘了一个背景,那就是当年的冷战格局。别看中国与美国建交,而且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还保留了意识形态的传统,因此他们排斥甚至敌视中国参加世界性的活动。

正如当时的某些西方学者所说:中国申办奥运是一个政治事件,而非是国家竞争。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开始重点强调人权,动物保护和环境等问题,各种抹黑中国的报道层出不穷。

美国的捣乱可不仅仅是鼓动西方国家全力支持澳大利亚,更是直接在政治方面施加压力。例如当时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指责中国是无人权国家,必须通过一切政治手段反对中国举办奥运。

又例如,在参议院60个议员给国会写信反对北京申奥以后,美国后来制造了银河号事件等前后20多件制约中国的严重事件。

如此举动,使得中国深奥团队在国际上一度陷入困境。就这样美国人凭借舆论战,使得少量西方国家和一些中立的国家不太看好中国,就在这样的舆论影响下逐渐倾向于选择以“文明”自称的澳大利亚。

当然,虽然美国和西方国家来势汹汹,但如果回顾 历史 我们会发现,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也的确不虚。虽然中国强调和平共处,但我们也依旧坚持独立自主。

所以,西方人指责的人权和环境问题,我们都以事实和大国姿态反驳对方。至于其他的严重政治事件,我们则以“和平为主,但绝不屈服”的态度来解决事件。

因此,真正到投票的时候,熟悉中国的非洲国家依旧支持我们。而中国负责任的姿态,也使得拉美国家对我们十分信赖。理论上来说,当年我们和西方国家的博弈,其实打了个平手。

但是,我们的对手可不仅仅只是庞大的西方集团,还有直接对手澳大利亚。

作为当时举办过一次奥运的国家,澳大利亚不仅有这只包蕴的经验,而且环境优美,经济也发达。所以,在背后势力的支持下,他也在想各种花招来阻止北京申奥。从开场的播放风景片,再后来暗示中国是新手,他们所使的花招其实一点都不少。

不过,和中国与美国的博弈一样;在前期的博弈中,澳大利亚并没有取得真正的优势。

然而,当时也是时运不济,一个是偶然因素让我们失去了票数,另一个就是澳大利亚直接采取的不正规方式取得了成功。

先来说偶然因素。若大家查阅当初投票的各国代表,会发现有两个国家缺席,这两个国家分别是埃及和保加利亚。

埃及代表人员一开始就表示对中国支持,埃及这一票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但可惜,埃及代表年老体衰,结果在投票之前因身体缘故,不得不离场,如此中国痛失一票。

至于保加利亚,这个国家的态度不明确,但他的票可以决定中国的命运。然而保加利亚爆发了内乱,所以该国代表没能投票。

就因为这两个偶然事件,结果中国差了澳大利亚两票,不得不说,澳大利亚的运气还是挺不错的。

当然,除了偶然因素以外,还有澳大利亚人的手段。

在澳大利亚票数落后于中国时,澳大利亚居然找到了两个非洲国家的代表,一方面请他们吃饭,给予他们以利益,另一方面还给予了每人3.5万美元的 体育 补助。

可气的是,这两个代表本来是选择投中国的,但在澳大利亚的非常规手段面前,他们选择了澳大利亚。

就这样,有4票莫名其妙地飞了,尤其是其中至少有三票本来属于中国,本来妥妥的胜利之举,却输得这么惨痛,怎么看都让人痛心。

当时就连澳大利亚的委员高斯珀在投票之后,都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可能有些同事在把票投给悉尼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北京。”

申奥代表团回来后不久,少将军衔、 首任 国家 体育 总局 局长 伍绍祖当时参加了国庆一个庆祝活动,而邓小平一见到他就关心的询问起前几天北京申办奥运会失败的具体事宜。

伍绍祖则向邓小平简明扼要的介绍了蒙特卡洛最后的投票情况,并有些愤怒的说道:“国外有人捣鬼。”听到这话后,邓小平沉默了片刻......

其实这个缘由也在他预料之中,当时邓小平在得知 申奥失利的消息后,第一反应也是有人在捣鬼。

但别人是别人,事情没做好,也要从自身身上找一些原因,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让别人再也没有借口,这才是关键所在。因此,针对这次竞选失败,邓小平的回复并非一味感慨西方的刁难,而是对自身问题进行了总结。

当时邓小平说:“西方什么允诺都靠不住,这个道理要管好多年,不要轻易相信许诺,没有拿到的就不要信。”之后还用极其慈祥、平静的口气向其说道:“申办不成,没有关系的,我们总结经验。”

邓小平的这席话,既有对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抨击,也有从自身因素找原因,以后要继续努力争取条件,申办奥运会,不得不说这充分体现出一代伟人的远见卓识。

其实, 当时我国申办奥运除了受到刁难外,也的确有一些不成熟的东西,尤其是申办奥运的技术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和国际标准问题,这些都比亚运会要更严格一些,我们仍然需要继续磨练。

另外,按照当时的奥运会传统,每一个申办奥运会的城市都很难一次性获得成功,绝大多数都要经过四五次,虽然我们当时已经非常优秀了,但北京想要一次就取得成功,那还是比较难的。

不过,中国有过愚公移山的传统,所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难而退。

果然,之后中国知耻而后勇,我们进一步强化的改革开放,而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建设能力。

到1998年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已经突破1万亿,改革开放更是欣欣向荣,中国让世界人们看到了美国谣言的虚伪。

因此,就在当年我们再一次申请参加奥运会。而这一次,其他国家早已认知了中国,他们对中国的升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这一次申奥的团队更加自信,即便有些国家再想刁难也无济于事。

2001年正式投票时,国际奥委会的工作人员纷纷前来祝贺,“此次北京准没问题,别忘了请我们吃饭。”第一次申办没有投北京票的奥委会委员也表示:“对上次申请我很抱歉,但今天我看你们条件具备了。”

更让申奥成员激动的是,中国代表接触了50位国际奥委会委员,过去大家还在探讨中国是否有能力举办奥运会,如今大家清一色的给北京举办奥运会提建议。

前后对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北京申奥也已经不可阻挡。

果然,最终的投票结果出来了,北京赢得了2008年的奥运会举办资格,与会成员热烈庆祝,等消息的中国人民也是热泪盈眶,这一次我们终于洗刷了屈辱。

回顾曾经的 历史 ,我们有2008年举办奥运的荣誉,也有过第一次申奥过程中的屈辱。前后的对比,简直恍如隔世。

我们无需为曾经的失败而耻辱,更不应该为2008年的成功而自傲。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前后对比的差异,不是因为西方代表态度的转变,而是因为我们自身变强了。

当年我们的实力还未真正强大,所以西方能够发动20多件重大政治事件刁难我们,也可以让舆论攻击我们没人权和破坏环境。

而今,我们拥有了影响世界的经济实力,拥有第一工厂的基础,所以,西方国家必须要接纳我们。

另外,上世纪90年代处在冷战斗争的末期,当年世界以对抗为主,经济交流为辅。

所以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申奥是一个政治事件。但如今,经济全球化是主流,和平与贸易是大家的诉求。因此,中国举办奥运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进步,代表着美好未来的到来。

作为一个 历史 的见证者,我们为北京奥运而自豪,为人类的美好发展而骄傲。

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一切的美好都在于我们的发展和自身的实力,而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总之,从根本上来说, 体育 与国运息息相关,国运盛,则 体育 兴。

1993年,北京仅两票之差申奥失败,究竟谁在使坏?邓小平道破玄机-

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曾经提出过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也被我们后人称为“世纪三问”: “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参加奥运会?中国人什么时候能拿到奥运会冠军?中国什么时候能在自己的国土上举办一届奥运会?”

1932年,刘长春作为唯一的中国运动员参加了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对第一个问题做了回答。

1984年,随着许海峰一声枪响,中国奥运金牌榜顺利实现了“0”的突破,第二个问题也有了答案。

估计当初提出这三个问题的作者自己都没有想到,第三个问题,直到100年后的2008年才得到解答,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的那个不眠之夜,也成为了国人心中永远的回忆。

然而,我国的申奥之旅其实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充满了曲折,早在1990年时,中国就在为申奥做出准备,然而,3年后结果出炉时,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韦唯和刘欢合唱的这一首《亚洲雄风》,可以说是很多人的青春回忆,而和这首歌戚戚相关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对于我国而言也有着重要意义,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国际 体育 大赛。

自从1984年我国运动员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摘得15块金牌之后,全国人民的 体育 热情都被点燃了,也迫切的希望让世界看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新风貌。因此,举国上下对这次亚运会非常的重视。

1990年7月,亚运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了。邓小平也专门于7月3日的上午,在国家体委以及北京市领导的陪同下,前往了国家奥林匹克 体育 中心进行视察。

看着这些崭新的 体育 设施,邓小平非常的高兴,也十分的满意。对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说道:“ 我这次来是要看看,到底是中国的月亮圆,还是外国的月亮圆,现在有些年轻人总是以为外国的月亮圆,对他们要进行教育。 ”

伍绍祖等领导原本以为邓小平指的是亚运会的事情,刚想附和,孰料邓小平紧接着说道:“ 我看这些工程建设都挺好,办个奥运会差不多了。 ”

实话实说,当时的领导们还真没想过要申办奥运会这种大型赛事,虽然申办奥运能增加中国的影响力,但此事毕竟非比寻常,他们心里也没有底,因此大家只是沉默不语。

邓小平似乎看出了陪同人员心中的顾虑,紧接着说道:“ 你们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事,建设了这样的 体育 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 ”

很快,伍绍祖就将邓小平的意见向上面进行了汇报,中央领导也很快就同意了申办奥运。

对中国申办奥运会一事,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非常的支持,甚至在第11届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夕专门率领代表团来到中国,参加了开幕式,这在以往的亚运会上是从未发生过的。

9月11日,在亚运会开幕式上,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会见萨马兰奇时明确提出,中国希望主办2000年奥运会,而萨马兰奇也明确表示了支持。

中国申办奥运会一事,至此正式提上了议程。

1991年4月1日,北京市政府第1次公开宣布要申办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并成立了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奥申委”的工作人员也大多是亚运会筹备委员会的原班人马。当时我国的申奥口号是“开放的中国盼奥运”、“给北京一次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

中国首次申办奥运会,可以说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 社会 调查部门曾专门在全国和北京搞过两次民意调查,结果发现支持申办奥运会的民众分别达到了92.6%和98.7%。与此同时,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也分别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支持。

在当时那个年代,奥运会并不只是一次狂欢,一次竞技,而是政治的一部分,中国人民也期待世界通过奥运会认识中国。

然而,中国申办奥运会却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横加干涉,为了阻止中国成功申奥,他们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当时德国、澳大利亚、英国都有城市参与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的竞争,毕竟这是千禧年的第一届奥运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获得举办权,他们疯狂的对中国进行抹黑,以所谓“民主”、“人权”的为借口煽动对华仇恨情绪。

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的一篇名为《北京不应该举办千禧年奥运会》的文章中,甚至声称“ 即使曼彻斯特失败,北京也不应成功。 ”

英国外交大臣赫德访问澳大利亚时也无耻地宣布:“ 最佳的选择是曼彻斯特,万一曼市落选,大家就应该到澳大利亚参加奥运会,如果选择北京将是一个糟糕的主意。 ”

当时美国已经获得了1996年第26届夏季奥运会的承办权,没有城市参与2000年奥运会的竞争。但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政府,却非要在这件事情上也横插一杠子。

当时美国国内对北京申办奥运一事有两种意见,一派认为绝对不能让北京申办成功,以避免中国通过此事变得更加强大,一派则认为北京可以申办奥运,妄想以此“西化”中国。

最终,前一种意见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美国公开反对在北京或中国其他城市举办2000年奥运会,要求国际奥委会的美国委员不要投中国。

对于美国这种连脸都不要了的行为,萨马兰奇于1993年6月19日在瑞士发表了一次讲话,要求美国尊重国际奥委会的独立性,放弃反对中国申办的运动。

然而,刚刚赢了冷战的美国根本没有理会萨马兰奇的呼吁,反而变本加厉起来,还通过了“‘强烈反对’北京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决议。

然而,不管西方国家怎样丑态百出,中国在前三轮投票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当时世界上很多人都相信,中国赢得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可以说是胜券在握。

第四轮投票结果将正式决定承办权的归属,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澳大利亚悉尼。澳大利亚方面在前几轮投票时,就不停地发表所谓的“人权”文章对我国进行攻击,在1993年9月蒙特卡洛会议表决前的关键时刻,澳方还搞出来了一出闹剧。

1993年8月31日,澳大利亚特别电视台对北京奥申委常务副主席张百发进行了采访。

在此之前,张百发曾对美国把政治带进 体育 一事表示过气愤,他一位美国朋友就表示:美国这么对你们,你们可以抵制亚特兰大奥运会。

在这次采访中,张百发提到了此事,并明确表示:“我 们虽然完全有理由对美国进行报复,但我们不会那么做,因为我们一贯支持奥林匹克运动。 ”

张百发没想到的是,澳大利亚电视台竟然把他的讲话进行了“掐头去尾”的改编,每隔几个小时就推送新闻说“中国要抵制亚特兰大奥运会”,妄图以此打断中国不断上升的申办势头。

好在,关键时刻又是萨马兰奇对中国提供了帮助。

北京时间1993年9月24日凌晨时分,萨马兰奇将会在摩纳哥蒙特卡洛正式揭晓2000年的奥运会承办城市。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广大热情的人民群众都没有选择睡觉,而是屏息等待结果的出炉。

2点26分左右,萨马兰奇说道:“ 首先,我要感谢下面5个城市参与了这次竞选 。”

之后,萨马兰奇开始点名。在五个城市中,北京的英文字母排在最前面。因此他上来就宣读了“Beijing”。会场两边的大屏幕也显示了大大的“Beijing”。

当时很大部分收看直播的国内民众看到这一场景之后,以为中国申奥成功了,甚至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欢呼。然后,紧接着大屏幕上的英文单词就变成了“Berlin”(柏林)、Manchester(曼彻斯特)、Sydney(悉尼)······这下大家都反应过来不对劲了。

2点27分,萨马兰奇撕开信封宣布:“获胜城市是悉尼。”

在萨马兰奇宣布这一结果的那一瞬间,连澳大利亚人自己都愣住了,过了几秒才反应过来,开始欢呼、拥抱。

谁能想到,北京在前三轮投票中均领先的情况下,在第4轮投票中却被悉尼以“45:43”的比分反超了呢?

在投票结果出来的次日清晨,有人在北京头班地铁车厢的门口贴上了一个标语:“ 申奥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当时,申奥代表团的大家觉得,我国之所以以微弱的劣势败给了悉尼,主要是因为悉尼的设施条件比我们好,再加上西方国家不停地抹黑。当他们垂头丧气的回国时,本以为会受到国人的白眼,没想到在机场却受到了热烈欢迎,不由得很是感动。

在申奥代表团回国后不久,伍绍祖参加了一次国庆活动,并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接见。

伍绍祖知道邓小平对我国能成功申奥的期望,因此面对邓小平时表现得很是愧疚。

然而,邓小平对此却看得很开,不但没批评他,还勉励道:“ 申办不成,没有关系,总结经验。 ”

顿了顿,邓小平说道:“ 当我得知北京申奥失利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有人捣鬼。 ”

事实证明,邓小平的直觉是非常正确的。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了无休无止的抹黑,但是中国都予以了沉着应对,票数一直都处于领先地位,怎么偏偏在最后一轮投票中被悉尼给反超了呢?

事情的真相直到1999年1月22日才正式揭晓。当时,奥运申办爆出了“贿选”的特大丑闻。

时任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约翰·考兹公开宣布,在1993年9月22日的晚上,他请肯尼亚委员穆克拉、乌干达代表恩扬维索吃了顿饭,给他们一人塞了3.5万美元,让他们投票时投澳大利亚。

穆克拉和恩扬维索两人见钱眼开,丝毫没有 体育 精神,当即同意了。此消彼长之下,北京最终以两票的微弱劣势惜败悉尼。

进入1998年后,中国开始为申请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做准备。这一次,美欧澳都不能申办奥运会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给我国捣乱。不过,这一次他们可没有之前那么铁板一块了,美国自己内部就有反对抵制中国的声音。

历史 的车轮滚滚而过,碾碎了所有宵小反对的声音。2001年7月13日的不眠之夜,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顺利落户北京,而北京也不负众望地给了世界一个惊喜。北京奥运会至今仍然被认为是 历史 上最成功,最难以超越的奥运会,没有之一。

中国申奥的失败经历有哪些?

北京1993年申奥失败“一票之谜”\x0d\x0a1993年9月23日,当萨马兰奇宣布,北京仅以两票之差丧失了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的时候,许多人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这次申奥,没有人会认为中国会失败。一切都在算计之中,所以在投票的时候广播电视高规格报道,满以为又可以激起一次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高潮。可是在全国民众翘首盼望的时刻申奥却失败了。\x0d\x0a\x0d\x0a 媒体都以为出问题的就是朝鲜将关键的一票投给了悉尼,而李敖先生则认为台湾那一票没有投给北京,理由是当年台湾国民党当局对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是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的。 \x0d\x0a\x0d\x0a 事实真是如此吗?1992年8月24日,中国和韩国正式建交,这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征途中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与世界又接上了一段轨。单纯地讲,韩国这个国家尽管和美国站在一边,但并非是个劣迹斑斑的国家,与之建交也未尝不可,但是,与韩国建交对于朝鲜来讲就像与台湾建交之于中国,朝鲜当时采取了非常激烈的措施反对中韩建交,但中国铁了心,朝鲜的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当时有人认为朝鲜也只好听天由命。\x0d\x0a\x0d\x0a 我们低估了朝鲜的能量,她开始与台湾拉关系,一个国家级旅行社在台湾设立了办事处,曾经牢不可破的中朝友谊降至冰点,凭心而论,朝鲜这些做法尽管不友好,但也是正常的反应。一年以后的1993年9月23日举行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会上,朝鲜把票投给了中国的对手,致使在倒数第二轮投票中中国和澳大利亚打了平手,如果朝鲜把票投给了中国,中国将比对手高出两.票而胜出。 这就是人们的猜说。\x0d\x0a\x0d\x0a 台湾历史学者李敖先生认为台湾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没有把关键的一票投给北京,理由是台湾当局在9月初作出公开声明:“北京申办奥运会,台当局立场认为其所具备的条件并不成熟,可是投票是由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个人决定,当局会尊重他的权利与决定。” 这同样是一种猜谜。\x0d\x0a\x0d\x0a 到目前为止,作为投票的当事人都没有作公开的表态,事实上也不可能知道票究竟是投给谁,因为国际奥委会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外人不可能知道其内密。\x0d\x0a\x0d\x0a 投票的过程是这样的:全体国际奥委会委员依序进入会场,所有非委员以外的闲杂人等,全都必须离开会场。安全人员拿着精密电子仪器在会场各角落做地毯式的仔细搜索,目的就是要防止任何窃听、电子设备将消息传出场外,以确保选举过程绝不外泄。\x0d\x0a\x0d\x0a  由于会场内只剩下委员在场,发票、收票、计票等工作由委员们一手包办,由资历较浅的委员拿着投票箱走向各委员收票。按照国际奥委会百年来的传统,选票都是由委员以手写方式将所支持的城市名称写在空白选票上,而且每一轮的选票颜色都不一样,以作鉴别。一点都假不了。写完后再一一投人票箱中,并交由计票委员进行开票、计票工作。但是当年的投票方式已从2000年开始改为电子投票了。\x0d\x0a\x0d\x0a 既然投票是秘密的,外界不可能清楚,所以谁投谁结论只能是猜测。最有影响的是何振梁先生最近透露了93年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失败的原因。他说:北京失败的票数是2票,而不是传说的朝鲜背信弃义的1票。\x0d\x0a\x0d\x0a 其次两票的差距也是两个原因造成的。\x0d\x0a\x0d\x0a 第一,悉尼在投票前请两个非洲国家代表吃饭,还给了每人一张3.5万美元的支票。名义上是支持他们国家的体育事业,真实意图,大家心知肚明。(澳洲奥委会主席柯慈向媒体坦承,在1993年9月22日蒙特卡罗票选2000年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投票前夕,他曾以7万美金收买了非洲两个国家的委员;而它们原本是北京认为的两张 “铁票”。这关键两票的流失让北京失去了奥运会主办权。)\x0d\x0a\x0d\x0a 第二,埃及代表是个老人家,和中国关系很好,表示要抱病参加投票的。但临行前身体实在不允许,没有成行。保加利亚代表是保共书记的女婿,也是要投中国票的。但保加利亚政局变化,这位代表也受到牵连,没能参加投票。\x0d\x0a\x0d\x0a 吴经国先生到底有没有投北京一票呢?他在2005年10月出版的《奥林匹克中华情》一书中透露了1993年他的那一票投给了哪一个城市,也谈到了台湾当局的态度:\x0d\x0a\x0d\x0a 自北京提出申办2000奥运会的决定后,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及秘书长魏纪中、副秘书长屠铭德,于1993年来到台北,并亲自前来拜会,希望能获得我的全力支持。那天何振梁来到我的办公室,岛内媒体蜂拥而至,将我与何振梁团团围住,他们希望知道我是否会支持北京。我深知这个答案的敏感度,心中早已盘算该有怎么样的回应。我向媒体的公开回答是:“我这一票的考量有两大因素,第一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第二是为了奥林匹克发展的利益。”环顾当时岛内政治环境的敏感、复杂,如果直接道出我所支持的对象,实非明智之举,而客观地提出我投出这一票的前提条件,自认不失为处理这个棘手问题的好办法。\x0d\x0a\x0d\x0a 另一方面,台湾岛内却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来看待这起事件。岛内的一位商界领袖因为要开拓澳洲商机,曾经和澳大利亚总理会晤;澳方也积极通过这位商界领袖与政界的关系,希望促成台湾当局表态支持悉尼申办2000年奥运会。后来,我赴澳大利亚开会时,经由澳洲人士获得一项重要资讯,那就是一封由该商界领袖写给澳大利亚总理的信函,信中内容让人明显感受到当局对于北京申办奥运会的立场。 \x0d\x0a\x0d\x0a 由于国际奥委会委员代表国际奥委会独立行使委员权利,我们的誓约当中最重要的一段话,即“不接受任何政治、宗教、种族与商业利益给予的压力”。换言之,我这一票必须本着良知,以自己最忠实的想法作最好的判断。因此,我虽然已经意识到当局对此事的态度,但我坚持谨守1988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时的誓词,并未因为当政者的意愿有所影响。\x0d\x0a\x0d\x0a 其实,我在最后一轮投票时,心中就有不祥的预感,北京这次极有可能会马失前蹄。在倒数第二轮曼彻斯特失利,无缘进入决选后,其支持者一定都会倒向同是英联邦成员的悉尼。果然,最后的票数是45票比43票,北京仅以两票的细微差距败北。\x0d\x0a\x0d\x0a 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已经事隔多年,我当年的“一票之谜”又被媒体当做话题炒作。其实,当年在票选结束后,为了给历史留下见证,我特别将选票上所写的“BElJING”字样记录下来,留待日后有一天关心我这张选票流向的历史学者能有机会检视这张选票,届时即可依据这张手写的字样得到证明。 

北京申奥失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北京申奥失败的原因、北京申奥失败的信息您可以在本站进行搜索查找阅读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