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子东女儿?许子东个人资料?

秋利 8 0

《活着》讲了什么故事

最近读了余华的《活着》,起因是在抖音上经常看到余华的搞笑谈话片段。作为一个作家,他是不经常露面的,最近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应该是与和他有关的一部电影有关。贾樟柯拍了一部讲述作家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通过4代作家马烽(已故,由其女儿回忆)、贾平凹、余华、梁鸿,来讲述1949年以来的中国往事。

这个纪录片还没空去看,但余华说话的风趣吸引了我。

参加《朗读者》节目,他说:“我的文章语言简洁,是因为我认识的字少。”

许子东问余华《活着》的版税是多少,他回答说:“我靠《活着》活着。”

参加一个电影节,他说:“我开始觉得张艺谋太厉害了!拍《活着》时,他说哪些地方必须改,否则通不过审查。结果我照他所有意见改完之后,依然没有通过。从此之后我不再钦佩张艺谋,我只钦佩电影审查。”

这么有趣的人,他的代表作怎么能错过!看完《活着》之后,把故事梗概记了下来,贴在这里。里面两段令我印象深刻的情景描述也一并贴在下面。

我去乡间搜集民间歌谣,遇见一个耕地的老头叫富贵,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

四十年前,他是富家少爷,家有一百亩地,妻子(家珍)贤惠,有一个四岁女儿(凤霞)和一个还未出生的儿子(有庆)。他年轻不懂事,逛妓院赌博,把家产全输给龙儿。然后变卖家产和田地还钱,全家人由富转穷,搬进了茅屋。他爹也被气死。丈人知道后,把他妻子接走了。

为了生存,富贵租了龙二的五亩地,起早贪黑劳作。半年多妻子回来了,带着半岁的儿子。日子过着还算充实,有一天富贵娘病了,他去城里请郎中,结果被路过的国民党炮兵对强行征进队伍,跟着去了安徽,一路上想逃跑但是怕被枪毙不敢逃。后来遇见打仗,他们被包围了,没有人有斗志,每天只等着国军飞机扔下的大米和饼充饥。解放军越来越近,国军越来越败退,最后连长逃跑了,富贵和其他一些活着的人被解放军俘虏。解放军给他们两条路,一是参军,而是领钱回家,富贵理所当然选择了回家。

他两年前被国军抓走,再次回到家,知道了在他离开两个月后娘就病死了,女儿凤霞有次发高烧导致成了聋哑人。当地已被解放军解放,没多久就开始搞土地改革,租龙二的五亩地分给了他,龙二由于是地主被抓了,后来被当街枪毙。

女儿凤霞十二三岁时,为了筹钱让儿子有庆上学,富贵两口子商量把凤霞卖给了别人去照顾老人。几个月后凤霞自己跑回来了,富贵心疼她就决定全家人再困难也不把她送走了。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五亩土地成公社的了,家里的锅碗瓢盆也都上交给公社,所有人去食堂领饭。一起为公社干农活。没多久富贵的妻子家珍就病了,软骨病,无药可治。后来食堂拆了,大家重新买锅碗瓢盆自己做饭。儿子有庆每天喂羊再去上学,时间来不及就经常跑,后来学校运动会得了第一,体育老师说他将来可以做运动员,但富贵不愿意,希望他读书学知识。

有一年稻子刚发芽就开始下雨,持续了一个月,庄稼都烂了,没粮食吃。富贵和妻子商量把羊卖了,能换百十来斤大米,够他们吃到下一季种稻子的时候。和有庆商量时,他虽然难过到答应了,有庆懂事了。卖了羊只换了四十斤大米,和野菜树根混着吃勉强吃了三个月。后来就是挖野菜挖地瓜吃。有次家珍去城里向她爹要了一小袋米,这才吃上两个多月没吃过的米。

这种日子到下一次稻子成熟时才算熬过去。家珍的病也越来越重。但是更坏的事情发生了,有庆学校校长是县长老婆,生孩子大出血,急需输血,学生们都积极献血,但都血型不匹配,只有有庆是匹配的。由于血量需求大,医生不顾有庆脸色苍白,把他的血抽的太多,导致他死了。本来富贵要找医生算账,结果县长来了,原来是被国军俘虏时认识的春生,他气就消了,只好抱着有庆回家。在半路怕家珍知道难过,就把有庆埋在了父母身边。富贵瞒着家珍,说有庆病了,以后好多天他都说去城里看有庆,但每次从村西回来,家珍就知道有庆死了。

家珍的病越来越严重,队长帮富贵找来医生给家珍看病,医生说活不过一个月了。富贵不想家珍像有庆一样匆忙就给埋了,就借钱给家珍做棺材。不过,很神奇地,家珍身体变好了,可以自己做起来,也会想吃饭了。富贵之前的担忧减轻,人一轻松却生了病。

凤霞到了结婚的年纪,她看到别人结婚也很羡慕,富贵和家珍身体也都有病,怕将来凤霞没人照顾,就想着给她相一户人家。队长帮忙介绍了一个叫万二喜的人,是工人,除了头有点歪,其他一切都好。相亲时万二喜去富贵家里,看着他们的房子,啥也没说就回去了,富贵以为他没看上凤霞。几天后,万二喜拉着石灰带着几个人来给他们粉刷墙,富贵一家这才知道万二喜原来不是嫌他们穷,是想帮他们。凤霞嫁给了万二喜,很气派,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村里最气派的。

文化大革命时期,队长被无缘无故拉到城里揍了三天,春生被折磨得不成人样,后来上吊自杀。

凤霞怀孕了,全家人都高兴,尤其万二喜。等到生孩子时,凤霞一晚上没出来,后来儿子生了,凤霞却因大出血没被救过来。家珍给孩子起的名字叫苦根,三个月后家珍也死了。富贵和二喜还有苦根相依为命,到苦根四岁时二喜在干活时被两个水泥板夹死了。

苦根七岁那年,生病发高烧,富贵给他煮了姜汤喝,也心疼他就煮了半锅豆子给他吃,然后自己去地里摘棉花。回来之后发现苦根吃豆子撑死了。

后来富贵买了一头老牛,和他一起耕作,就这样过活着。

对当时国民党的内部情况描写

富贵跑到医院,看到死了的有庆

见字如面之范跑跑

        就问你们这张海报气质怎么样?难得一股清流,追求极简的同时回归古朴,从书信里再一次感受篆笔人时代的情景。节目中很多书信都是已文言文的字幕呈现,朗读者与现代白话加与个人情感进行朗读,完美诠释,其中的一些内容也值得思考和探讨。(喜欢张国立和王耀庆,其他的慢慢欣赏)

        范美忠,男, 四川 隆昌 人,1992年毕业于隆昌二中。1997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 历史系,曾在 四川 自贡蜀光中学当教师,后因课堂言论辞职,转至深圳、广州、重庆、北京、杭州、成都等城市从事教育或媒体工作。据描述,地震发生时,范美忠当时正在四川 都江堰光亚学校 上语文课,课桌晃动了一下,但范根据对地震的一些经验,认为是轻微地震,因此叫学生不要慌。但话还没完,教学楼猛烈地震动起来。

        他瞬间反应过来—— 大地震 !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后来,范美忠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等了好一会才见学生陆续来到操场,随后他立刻参与组织了被疏散的学生,并没有离开学校。

        2008年5月22日9:10,四川省 都江堰市 光亚中学教师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 汶川地震 亲历记》,文章提到:“ 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 ”这番言论引起了网民的铺天盖地的批评与谩骂。同时,“ 五岳散人 ”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文章《自由与道德——从“范跑跑”事件说起》,“范跑跑”一词就这样出现了,并成为了范美忠在网上的另一个称呼。

        吴聪零,一个无名记者,在7年之后的5月12号那天,写下了这一篇文章。

        而在见字如面的现场,这一封信由北大博士级才女—王帆给听众呈现出来,整场演绎全文与原文有部分删改,不过北大才女的演说能力真心厉害,咬字清晰,感情流露也十分到位,我想现场应该感受到的更多震撼,至此,主持人和嘉宾更多的是对这篇文章的讨论了,这也是引发争议和思考的一个点。

古代文学学者杨雨教授,女

        杨教授首先站在一个老师的位置,从职业性质的根本——师德去批判了范跑跑,明确表示这是一个常年作为老师的本能反应(职业本能),而后提出另外一个人性的本能,自己的女儿在现场的话会想办法先让女儿走,这已经是很自私的一种行为,将人性置于极端的铁锅上面烘烤,方显自私。道德审判很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想出一个两全的答案。范能够写出那篇文章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心里上的安慰,他的良心也在备受煎熬。

文学批评家许子东教授,男

        当初网络上很多人批评他,我觉得没有必要,而今出来道歉也是没必要的。做人有不作为的消极心理,但是师德在那里,弃学生而去,可以理解、可以原谅,但不值得夸耀更不能理直气壮跑出来说—我救女儿可以救母亲不能救,所以这个人被批评是活该。范的这篇文章完全是为了自己狡辩。

如果是你呢?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标准去衡量一件事情值得或者不值得,当人性收到考验的时候你该怎么选择和衡量呢?一个选择你向左成为救灾英雄向右你就是懦夫,而相应的代价是失去生命和获得生存。我很坦白,是我的话,也许我也会做一个范跑跑,人性的本能,自私,我确实无法逃避这个现实。我没有那么伟大,生活中其实很多时候总有一些人的懦弱和自私才彰显了另外一些人的伟大和无私。每个人的选择都有自己的理由,当你自私那一面彰显的时候就应该收缩一下,社会的进步需要的是更多的正能量,这就是为什么你跳出来彰显你的自私的时候会被社会唾弃。他们的唾弃对象并不是你,而是对于你这种行为的不认同但是如果换做他们,表现也许更加自私,而那群人很聪明的选择了隐匿的“偷渡”,以确保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发现。往往这些人获得一方面不真实,第二就是有一个双重的标准来对人对己。可怕的不是你展露了你的自私,可怕的是已一个双重标准要求别人反过来宽恕自己,这才是真正值得拷问人性的吃瓜群众。

下一次,请宽恕别人的自私。也许这正是他最率真的一面!

许子东的介绍

许子东,上海人,祖籍浙江天台。现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东亚语言文化系文学硕士,香港大学中文学系哲学博士1。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2,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3。主要研究领域为郁达夫研究、张爱玲研究、文革小说研究等。2000年起担任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嘉宾。4著有《郁达夫新论》、《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50篇文革小说》、《香港短篇小说初探》、《张爱玲的文学史意义》等作品。5许子东的妻子是有“燕子姐姐”之称的原上海电视台儿童节目主持人陈燕华。

《见字如面》第三季再次升级 全球甄选精彩信件

每逢岁末年底,“我怎么这么穷”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而且古今中外通用。早在三百多年前,山东才子蒲松龄就写过《除日祭穷神文》,在大年夜愤愤不平地质问:“穷神呀穷神,我跟你是亲戚吗?热热闹闹的人家你不去,为什么非要进我家的门呀?”

一般人牢骚发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但蒲松龄不然。他又以“穷神”口吻给自己回了封信:“像你这么个花法儿,哪有不受穷的?”接着,就开出了一个奇葩的脱贫秘方。

《见字如面》第三季开始释放预热小段,这个笑翻了全场的对读信,无论从内容还是表演都精彩至极、趣味盎然,为期待了一年的“面粉”们送出了惊喜。12月25日起,实力文化的老牌现象级综艺《见字如面》第三季即将如约而来,每周二晚8点在腾讯视频首播,每周六晚9:20在黑龙江卫视播出。而就在之前一天,同样出自关正文导演之手、为数亿观众带来巨大惊喜的《一本好书》也迎来了完美收官,实现从“好书”到“好信”的无缝衔接。

12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见字如面》第三季媒体发布会上,腾讯视频综艺版权负责人简琳、黑龙江卫视传媒中心副主任王成、《见字如面》《一本好书》总导演关正文分享了《一本好书》的节目影响力数据与《见字如面》第三季的精彩亮点。

《见字如面1》中,黄永玉致曹禺的“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以及两个文坛老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让这个节目一夜爆红。《见字如面2》中周迅的四十秒哽咽停顿、李真感谢母亲的无奈悲情,让无数人泪流满面,一周之内吸引了3.6亿次点击。信件内容的绝高价值、信件演绎的走心与精彩,使这个节目在收获巨大流量的同时,更长期屹立在豆瓣9.3分的综艺口碑第一的高度上。

如果只是保持同一水平,观众可能会感觉不爽。总导演关正文觉得应该进一步开拓疆界,变以前只选中国信件,为放眼全球资源甄选信件。关正文说:“信件原本的私密性所带来的更加真实的认知价值,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尽管文化上千差万别,但人性是相通的,对 社会 、对他人、对自己的认知和思考是相通的,阅读趣味也是相通的。中国信件依然是我们选信的主体,但国外好信的加入,为节目带来更加多元的趣味。”

关正文透露,《见字如面3》的选信工作从第二季还未收官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一直延续到今年12月份第三季正式录制,历时一年多。节目组找了几千封信,从中挑出几百封,然后一遍遍筛选,最后确定入选的不到100封。再通过跟演员们沟通,最终播出的信件预计70-80封。“我们选信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这些信值得被更多人看到。所谓值得,如果一定要给一个参照标准,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提供了足够多元的认知视角,是不是能激活独立思考的普遍发生,有没有当下性和供给大家讨论的话题性。那些入选信件,看着是年代的、古代的、外国的,但其实都是身边的,每个人都绕不开、躲不掉的。”

第三季《见字如面》依然采用主题编排,从现在透露出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到“错位”、“轻重”、“笑谈”等命名,这些显然都是作用当下的热门话题。此外还有“相思”、“不舍”、“守望”等让人期待的 情感 话题。关正文说:“既然大家都觉得没营养的东西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就专注于提供多元认知、激活独立思考,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主流,最直接的价值就是别让观众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再剧透一封信。第三季《见字如面》第一期中入选的一封国外书信,出自一个日本二战老兵。少年大岛中典,像所有侵略者一样,在中国杀人强奸无恶不作,战后噩梦缠身,只好隐藏 历史 移民去了美国。但没想到那些曾经被涂炭的生灵跟随他来到美国。他的妻子离奇失踪,他的女儿全家死于大海。活到八十多岁身患绝症的他只剩下孤身一人。从噩梦中解脱的唯一途径是彻底忏悔。于是,大岛中典给遗言收集者写了一封信,坦诚面对自己扭曲人性的作恶快感。在嘉宾许子东看来,如果日本人能普遍具有忏悔意识,中日关系会好得多。但作恶的快感不仅存在于战场,而是身边常见之事,每个人都应该警惕和自省。

“好的信件,可能会因为不成功的演绎而黯淡无光。《见字如面》之所以受到欢迎,除了信件价值,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艺术家演绎的精彩。他们让观众好像看见了写信的人,好像看见了他的环境、神态,看见了他跟收信人正在交谈。”

赵立新是《一本好书》、《见字如面》的常驻嘉宾,本季第一次出场,演绎的就是一直在吐槽蒲松龄、吐槽 社会 的穷神。穿着西装、留着小胡子的赵立新跟本土神怪还不违和,上场后回头向董勇代言的蒲松龄冷冷一笑,只叫了声“东家”,就赢得满堂喝彩。这之后,赵立新被众人哄得完全放任进入开挂模式,各种邪招层出不穷一气呵成,说好的清流静雅节目却充满了笑声。剧透一下,本季《见字如面》出演艺人名单中除了有归亚蕾、何冰等三季常驻明星,还有杨澜、董勇、陈数等高大尚新晋嘉宾,以及王自健、戚薇、牛俊峰等青年喜感大咖加盟,更意外的是蔡康永、梁文道也成了读信嘉宾。总体感觉是这个节目好像开启了青春模式,更加活泼灵动了。

“我们节目29岁以下观众本来占比就超过75%。嘉宾的邀请都是按照信件需求和大家高兴,没那么多市场心机。”在关正文看来,视频节目本来就是为大众生产的,大众文化消费中 娱乐 元素是不可或缺的。“但快乐又分两种,一种是表层的 娱乐 ,就像是男女之间的肌肤之亲。一种是深层的愉悦,就像是爱情。爱情五味杂陈,不都是傻乐,但却是更强烈的快乐。事实上,多元认知的获得感、独立思考的成就感所带来的快乐强度,比虚度时间的所谓休闲 娱乐 要大太多。只是总有一部分迈不进这个门槛,享受不到,非常可惜。”

多元认知是《见字如面》始终坚持传输的价值利益,这样包括了打破僵化的惯性壁垒。你以为韩愈一直在教导我们“业精于勤荒于嬉”,书信里的他也曾经不想按时上班。你以为有了天文望远镜伽利略就能说服大众相信自己的观察,却想不到大家蔑视真理的时候连望远镜也一块儿蔑视。你以为公开惩处罪犯可以杀一儆百、以儆效尤?也许吧。反正狄更斯不是这么看。

对《见字如面》来说,光是信件内容丰富似乎还是觉得不够,第三季的品评环节也更加精彩。邀请知性担当的主持陈晓楠、配上许子东、梁文道、史航等一应名嘴,补充信件背景,直接抒发感受。普通人看见的一页纸,人家眼里就是一座山。如此高水平解读,为多元认知、独立思考树立着可供借鉴的样本。

“嘉宾的观点不可能代表真理,人情、人性的认知很难有什么标准答案。导向上我们最看重的是真诚,说真话,动真情,不说教,不鸡汤。我们选读了很多革命烈士的信件,没有任何功利的考虑,就是因为纯粹的感动,因为从心里的敬佩。要说我们有什么坚守,不投机,不跟风算一条。”

《见字如面3》如此备受期待,除了有前两季打下的观众基础,关正文导演的另一个节目《一本好书》的成功也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从10月8日以《月亮与六便士》开场,到12月24日以《麦田里的守望者》收官,《一本好书》为国产综艺提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样板。

在《一本好书》之前,观众对读书节目的基本印象就是“主持人+荐书嘉宾”组合;这类节目对“书”的呈现方式,是抽象的、停留在口头评论层面的。这就造成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任书的内容再好,主持人和嘉宾再能说会道,都很难吸引那些还没有看过此书的观众。受此限制,再加上近年来大众阅读本身就呈分散和下滑趋势,曾经在电视荧屏上火热一时的读书节目,如今已基本绝迹。

但对有20年文学编辑经历、又深耕电视行业的关正文来说,做一档真正的读书节目,是一直以来的夙愿。正是在思考如何做读书节目的过程中,《见字如面》成了关正文团队的意外之喜。而《见字如面》精选素材、邀请表演大咖站台的表现手法,也为《一本好书》提供了灵感。

毫不夸张地说,《一本好书》带来了国产读书节目革命性的升级迭代:它独创了一种“场景式读书模式”,通过舞台剧、影视表演、片段讲述的手法,把经典书目中最精彩、最动人、最发人深省的部分,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被感染、被打动,然后自然而然地,想去看看全书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本好书》的第一期即赢得开门红。为了还原毛姆小说《月亮和六便士》,节目组将书中男主人公斯特里• 克兰德在英国高贵温馨的家、在巴黎流浪落魄的小酒馆都搬上了舞台。赵立新以表演者和讲述者的双重身份,直面黄维德饰演的克兰德——为何你甘愿放弃在外人看来富裕美满的生活,到异国他乡做个穷画家?

虽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本好书”,但《一本好书》12期节目甄选出来的11本经典书目,却获得了专业和普通读者的一致认可。11本书目涉及 历史 、爱情、科幻、书信、谍战等不同题材,从《万历十五年》到《三体》,从《霍乱时期的爱情》到《麦田里的守望者》,按照关正文的说法,“整个拍摄过程,快乐是最重要的主题词。差不多一年,天天跟书在一起,天天在书中的世界里生活,作者、人物都在你身边、你眼前,鲜活生动。那种感觉,是制作其他节目少有的。我最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件事干成了,这辈子也值了。”

除了精选书目和精心改编,《一本好书》还集中了一批本身就很热爱阅读和思考的表演艺术家。出镜次数最多的赵立新,先后在这个舞台上诠释了《月亮与六便士》、《三体》、《暗算》三个故事。在赵立新看来,《一本好书》的舞台既是对演员的极大挑战,也给了一个演员最广阔的发挥空间,“这个舞台我认为就像一个大游泳池,我在里边随便游,各种泳姿都可以展示。相比之下影视剧像是一个小水坑,或者是一个小池子,我只能在那儿,很有限地摆一摆Pose。”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从《见字如面》到《一本好书》,近年来,关正文的每一次产品输出,都被誉为国产文化类节目当中的“清流”。但无论是对“文化类节目”还是“清流”的说法,关正文都并不热衷,他一再强调,自己做的是“内容价值类节目”。

被称为“文化类节目”有什么不对吗?关正文对此的解释是:“节目原本应该按照形式,划分为谈话节目、问答节目、歌舞节目之类,而不是从内容出发,被叫做什么文化节目。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餐饮类节目可以叫饮食文化节目,保健类节目可以叫 养生 文化节目,唱歌类节目可以叫音乐文化或者流行文化节目,你看有这么叫的吗?没有吧?所以我会把自己的节目努力方向,定义为内容价值类节目。我觉得人类精神生活的主流,从来都是为了获得内容价值。而内容价值的核心,是提供多元认知,激活独立思考。获得个体生命成长的滋养,是任何时期人类进行精神生活、文化消费的最基本利益需求。”

无论是为《一本好书》挑书还是为《见字如面》选信,“多元”而不是单一,“激活”而不是教导,都是关正文强调的重要关键词。有意思的是,跟汉字、成语、信件、图书打了多年交道,关正文却并不是一个“怀旧主义者”或者“复古主义者”。他认为《见字如面》的目的绝不是抱着老式邮筒的怀旧,“我们不是为了追忆纸上书信的岁月。在我看来,人类现在才是处于书信最辉煌的时期,信件量前所未有地特别巨大。不仅是写在纸上的才是有价值的好信,电子文本一样可以是。”

通过节目,关正文领衔的实力文化团队也确实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激活”。2016年《见字如面1》推出黄永玉、曹禺书信之后,深居简出的黄永玉再次为众人仰止。到了2018年,《一本好书》直接引发了线下的阅读热情,所选书目先后登陆豆瓣读书热搜榜和当当图书热搜榜,“看了节目,我真的想去读这本书了”成为高频率的评论和弹幕内容。今年“双11”期间,《一本好书》推荐过的图书几乎全部上了包括当当网在内的各大电商的图书畅销榜,其中《月亮与六便士》更是多个电商平台同类图书销量榜的冠军。关正文笑言:“《三体》热卖,我们不敢说是节目带动的,人家本来就很火。但《月亮与六便是》热卖,那一定是因为我们的节目。”

对于许子东女儿和许子东个人资料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