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肠石?黄肠石刻译文?

睿福 15 0

黄肠石在地质学中叫什么?

黄肠石与黄肠题凑有关系,并不是一种特定的石头,西汉以垒砌柏木为椁室,称之为“黄肠题凑”;东汉改木为石,称之为“黄肠石”。

古墓中的“黄肠题凑”是啥?为何成盗墓贼克星?

无论是如今还是过去,不少人始终有一种想法,那就是死后依然会存在另外的一个世界,因此古代的帝王在墓葬时,都会带有大量的金银财宝还有其他的奢侈品下葬。有不少人也将目光放在了这些墓葬上面,希望能够赚取自己的不义之财,因此盗墓贼也随之诞生。

而盗墓贼盗皇帝墓,却最为害怕遇见一种叫做“黄肠题凑”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做“黄肠题凑”。“提凑”是一种葬室的样式,源于周朝和汉朝,而汉朝以后就很少使用了,而黄肠,根据古学者苏麟的认定,为黄色柏木,也就是去皮后的柏树。因为题凑用的木材大多都是博取树皮的柏木椽,故此而得名。

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据书中记载,天子礼葬时,用柏木堆垒成棺椁形状,外面有便房,也用柏木堆垒成,里面放有大量陪葬品。《后汉书》:“建造陵墓时,方石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

如今的考古当中,已经发现了多座黄肠石墓,河北定县的一座东汉诸侯王墓中,就有黄肠石4000多块,大部分凿称了近方形,而盗墓者对于这种黄肠题凑,却是最不愿意看见的,他们反而更喜欢石墓,砖墓,这是因为随着年代慢慢的久远,因为时间的关系,石头砖都会慢慢的风蚀,但是柏木是一种极其耐腐蚀且坚硬的树木,虽然黄肠题凑只是一个椁室,但是比起石制建筑,却要高大上很多。

而盗墓的人用铁锹等物体,是并不能撬开椁室大门的,不少盗墓贼都因为手上没有合适的工具,而对着这种椁室气得干瞪眼,不过虽然这种椁室非常的坚固,但是如此做工精细的黄肠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景公,使用的就是这种墓葬,他所使用的“黄肠”,都来自于柏树的木芯,而秦景公的墓室周围是四方形,一根横梁就重三百公斤,这些木料被整齐地码放在棺材四周吗,成为一道牢不可破的围墙,这也就是为什么会这么难以盗墓的原因。

同时,考古团队对于这种结构样式是也是非常小心的,专家因此也会说,黄肠题凑最好碰都不要碰,而是用专业的工具,将周围土地清空在进行发掘,因为破坏了题凑的结构,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墓穴塌方。

曹操就是一个著名的盗墓祖师爷,曾经多次规模组织手底下的摸金校尉盗取墓葬,然而曹操害怕自己的墓穴被盗,因此在全国下令取消厚葬的习俗,改为薄葬,同时黄肠题凑这种葬室也逐渐被淘汰。

然而题凑的特点却帮了历史学家的大忙,因为其超级难以开发的特点,导致很多盗墓贼对这种棺椁都无功而返,因此汉朝很多王公贵族的墓穴得到了相对来说比较完好地保存,建国后发掘的北京丰台燕刺王刘旦的墓以及河北定县中山简王刘焉墓,都是这种式样。

即便是现代进行考古工作,有着精密的仪器,对这些墓葬的开采也是非常困难,更加别说盗墓贼了,因此“黄肠题凑”也成为了摸金校尉最为痛恨的东西之一。

考古队发现范增墓穴有一盗洞,为何专家看后感叹“盗墓贼真有意思”?

考古一直是小编特别感兴趣的事,经常看一些考古或者盗墓类的书籍,不管是考古学家还是盗墓贼,对于发掘古墓总是很有一手,据说考古队曾发现了范增的墓穴有一个盗洞,但是通过专家们的挖掘和探看,竟然感叹“盗墓贼真有意思”,这是什么情况呢?小编带你去看看吧。

1977年的考古发掘疑似范增墓,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墓中的一个盗洞,此洞凿穿了墓穴厚厚的壁石,直达主墓穴的中心!而厚厚的壁石其实就是黄肠石,据说每一块黄肠石都千吨重,边长都在一米左右,在这个墓穴中足足镶砌了四层,这么坚硬厚重的墓穴墙壁即便是现代社会采用机械辅助也需要一些力气,更何况是在没有机动设备的古代,这要如何凿穿?这个答案由元代的盗墓侠客贾胡给了出来。

据说盗墓侠客贾胡为了盗取范增墓,他竟然为了掩人耳目把自己的家建在了墓穴之上,这样看上去他就是一个普通的人完全不惹人注意,实则他暗度陈仓正在“家里”进行着一个惊天之举。于是一个“愚公移山”的工程正在悄然进行着,他对准墓穴夜以继日的挖着凿着。因为没有先进的工具所以他用了整整20个春秋才挖穿了厚厚的墓壁到达了墓室。小编对他“铁杵磨成针”的精神真是感叹啊!

考古专家们面对这个盗洞,面对着用了20年不间断的手工挖凿,觉得贾胡甚至有点“愚公移山”的架势,都不得发出感叹这个盗墓贼还真有点儿意思,这样的毅力虽然是盗墓也算是敬业又执着了。小编觉得如果单纯从挖掘精神的角度来说,贾胡的毅力真的值得大家学习,你觉得呢?

对于黄肠石和黄肠石刻译文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