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布?三孔布币拍卖记录?

霄祥 12 0

家里收藏的三孔布?

这是自己家里收藏的三孔布呀,保护得很好看颜色纯色蛮好,象这样的东西耍有专业人士才能评估价格,这些人都不知道只能是乱猜,不是有个电视节目专门帮人鉴定各种宝物,拿去鉴定一下如果是自己家里留下来的,应该挺值钱的。

三孔布钱范可以混用

不可以。三孔布钱范的形制不同,所以不可以混用。三孔布是战国时期的青铜铸币,由圆足布演变而来,器形酷似圆足布,独具的特征是布手及两足各有一只圆孔,故称三孔布。

战国时代的三孔布钱是什么铜造的?

战国三孔布的材质是青铜

实际上从先秦到明代嘉靖年间,铜钱的材质基本上都是青铜,嘉靖开始以黄铜为材料。

战国时期刀、布、圜币基本上铜含量在60%以上,铅含量20%左右,锡含量10%以下,属于铅铜合金。秦汉指隋唐的铜钱,铜含量增加一般在80%,铅含量4%—12%,锡含量10%以下,属于铅锡青铜。宋代以后因铜材缺乏,铜含量降为在60%—70%,铅含量20%以上,品质下降。

希望有帮助到你,望采纳,谢谢。

三孔布币如何鉴定真假?

三孔布是战国时期布币的一种,圆首圆肩圆足,因首部与两足均有一孔而得名。除三孔这一特点外,背文尚有“两”或“十二朱”以铢两为单位的计重,这在先秦布币中是绝无仅有的。有关三孔布的最早记录来自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金石名家初尚龄所著的《吉金所见录》。以后历经百余年至今,三孔布已陆续发现不同地名30余种,种类虽多但每一品种均寥若晨星,不少为仅见孤品。而关于三孔布国别、年代等问题的讨论、研究也从未停止过,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第一种认为三孔布系战国后期秦占领赵国城邑后所铸,即秦铸。主要依据是三孔布采用铢两制计重,而当时在钱币上采用铢两计重的只有秦国,且铸量稀少,因此推测为秦灭六国过程中占领赵国城邑后“暂时出现的圆钱与布钱的混合型铸币”。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战国中期中山国铸币。主要依据是考证出的三孔布地名主要集中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山国疆域内。据平山县中山国墓出土铜器铭文,中山曾趁燕国内乱之际攻取燕国“方数百里,列城数十”,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山曾一度比较强大,有铸造精美钱币的可能。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战国后期赵国铸币。主要依据是三孔布形制类似赵圆足布,且分大、小二等,文字制作也为三晋风格,已考证出的三孔布地名要么属赵,要么先属他国而后属赵。这也是目前得到较多认可的一种观点。

最近还有一种新的观点认为三孔布可能是一种的信用支付工具,并不是流通货币,这似乎可以解释三孔布铸工较精、品种多而数量少的原因,但战国时期的商品经济是否发展到有出现信用货币的可能性尚待商榷。

因为有此种种疑点,三孔布的身世越发显得神秘,引人探究。

从三孔布的存世量、纲目地位及成交价格来看,无不彰显了其作为“古钱币之王”的显赫地位与非凡价值,是众多藏家可遇不可求的珍品。

华夏古泉网现藏有“宋子”三孔布一枚,为小型布,目前仅见2品,第一枚于1983年4月在山西朔县北旺庄汉墓中发现,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为首次有确切出土记录之三孔布。第二枚现藏于北京华夏古泉艺术品有限责任公司,通长53.4mm、肩宽约26mm,重6.5g,面文“宋子”,背文“十二朱(铢)”,背首有数字“十七”,可能表示冶铸炉次或范次。范线、文字清晰,通身绿锈,文字书写放逸不羁,与第一枚“宋子”相得益彰。

关于三孔布和三孔布币拍卖记录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