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道生?杜道生谈书法?

义恒 11 0

四川师范大学好还是西华大学好

四川师范大学好,坐落于四川省会成都市,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高校,入选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日战争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

师资力量

建校70多年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著名文字学家杜道生、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教师先后获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1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四川师范大学

中国超过百岁的女性

王艮仲(1903-)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咨议委员会副主任

谷佑箴(1903-)白族,云南省政协副主席

钱培荣(1904-)著名京剧票友,杜月笙的徒弟

金允文(1904-)著名应用化学专家,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所长

严幼韵(1905-)曾任联合国礼宾官,复旦大学首届女毕业生

周有光(1906-)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李国彝(1906-)台湾著名诗人

蒋信平道长(1906-)成都市道教协会会长,四川省道教协会顾问

林启武(1907-)著名资深体育教育家,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邵逸夫(1907-)著名电影事业家、慈善家,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

魏寿昆(1907-)著名冶金学家,北京钢铁学院副院长

宋瞻骏(1907-)著名电气专家,唐山开滦煤矿发电厂主任工程师

郭雪湖(1908-)台湾著名画家

杨敬年(1908-)著名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

秦含章(1908-)著名食品工业专家、酿酒专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名誉会长

李福曼(1908-)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离休干部,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夫人

张 瑞(1909-)解放军总参谋部军务部副部长,1955年少将

李丕功(1910-)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1964年少将

谭右铭(1910-)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5年少将

刘汉生(1910-)地质部副部长,电力工业部副部长

魏兆融(1910-)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罗 洪(1910-)著名新文学作家

文怀沙(1910-)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

陈鲤庭(1910-)著名电影导演、艺术理论家

汤晓丹(1910-)著名电影导演

耿颂九(1910-)著名画家,“南通画坛三友”之一

释悟明(1910-)台湾“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长

李少波(1910-)著名老中医,甘肃省中医院针灸室主任医师

张天福(1910-)著名茶学家,茶界泰斗

路军建(1910-)著名武术大师,雅安绿林派第五代掌门人

王茂全(1911-)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64年少将

方 震(1911-)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副政治委员,1964年少将

殷国洪(1911-)解放军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治委员,1961年少将

卫 之(1911-)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甘怀义(191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杨公素(1911-)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希腊特命全权大使

陈叔亮(1911-)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罗马尼亚特命全权大使,中罗友协副会长

施 平(1911-)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邓 垦(1911-)湖北省副省长

侯仁之(1911-)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

何兹全(1911-)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杨 绛(1911-)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

朱谱萱(1911-)著名翻译家,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

李育中(1911-)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

林 耶(1911-)著名诗人

邓桂森(1911-)著名园艺学家、食品加工专家,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系教授

王 柢(1911-)著名铁道工程专家,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郭 洁(1911-)西安体育学院教授,参加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

熊兆仁(1912-)福州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少将

裴周玉(1912-)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装甲兵顾问,1955年少将

高先贵(1912-)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顾问,1964年少将

肖德明(1912-)湖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61年少将

陈茂辉(1912-)江苏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1955年少将

蒋崇璟(1912-)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李子诵(1912-)全国政协常务委员,香港《文汇报》总编辑、社长

寇庆延(1912-)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副省长,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

于 林(1912-)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工业部部长,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王承绪(1912-)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顾学裘(1912-)辽宁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辽宁省委副主任委员

武 光(19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第一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明河(1912-)河北省副省长

张增敬(1912-)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周 龙(1912-)青海省政协副主席

钱国成(1912-)台湾“最高法院”院长

方贤齐(1912-)台湾“交通部”常务次长,台湾“电信总局”局长

观性长老尼(1912-)上海市佛教学会咨议委员会名誉主席,上海尼众首刹沉香阁方丈

朱一玄(1912-)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泰斗

李有义(1912-)著名藏学家、人类学家

夏明远(1912-)著名山水画家,中国三峡画院名誉院长

王为一(1912-)著名电影导演

岑卓云(1912-)香港著名小说家

杜道生(1912-)著名文字学、语言学、音韵学、古文字学家

刘任涛(1912-)著名剧作家、眼科专家

潘月红(1912-)新加坡著名华侨京剧表演艺术家

何玉蓉(1912-)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杨鸿年(1912-)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

张光斗(1912-)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

杜燕孙(1912-)著名染整工程技术专家,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

潘福莹(1912-)著名电化学工程专家,电子工业部第十八研究所副所长

殷恭毅(1912-)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主任

盛诚桂(1912-)著名园艺学家,南京中山植物园名誉主任

刘盛烈(1912-)台湾著名化学家,台湾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名誉教授

王子仁(1912-)著名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技术专家

张洁清(1912-)中共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彭真夫人

王 晓(1913-)解放军海军后勤部部长,1961年少将

朱士焕(1913-)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顾问,1961年少将

江鸿海(1913-)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顾问,1961年少将

张力雄(1913-)江西省军区政治委员,福州军区顾问,1961年少将

杜润生(1913-)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

刘导生(1913-)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委员

徐达本(1913-)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农业机械部副部长

马 宾(1913-)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副主任

杨战韬(1913-)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吉林省副省长,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李中一(1913-)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方 亮(1913-)九三学社副秘书长、顾问

俞柏生(1913-)台湾“三军”副参谋总长,国民党海军二级上将

汪道渊(1913-)台湾“司法院”副院长

刘 真(1913-)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寇嘉弼(1913-)著名译制片导演

黄苗子(1913-)著名书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孙菊生(1913-)著名画家,北京海峡两岸书画联谊会会长

李克雄(1913-)著名画家,四川省农民诗书画艺协会创作研究员

高婉玉(1913-)著名上海绒绣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纪 弦(1913-)台湾著名现代派诗人(现居美国)

王宗炎(1913-)著名英语语言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姚奠中(1913-)著名古典文学家、书法家

贾 芝(1913-)现代民间文学活动家、研究家

胡丹沸(1913-)著名剧作家,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编剧

刘 迟(1913-)著名电影文学翻译家

洪 藏(1913-)著名电影事业家,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党委书记

洪 谟(1913-)著名戏剧导演

李 英(1913-)著名电影演员、编剧、导演

张洪岛(1913-)著名音乐文献翻译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主任

汤于翰(1913-)香港著名医学家,香港中华医学会会长

严仁英(1913-)著名妇产科专家、妇产保健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围产保健之母”

张 煦(1913-)著名通信工程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名誉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定一(1913-)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陈凌风(1913-)著名兽医学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

胡笃敬(1913-)著名生物植物学家

伍钰盛(1913-)著名川菜烹饪大师,川菜泰斗

王定国(1913-)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顾问,谢觉哉夫人

简悦强(1913-)香港著名企业家、政治家、律师,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会主席

讲个乐山故事

一、

世间大凡出故事的地方,便是神仙洞府。

乐山老操哥韩思一韩老九,江湖上人称九哥。九哥浑身上下都是故事,岁数过了七十,走路笔直。此公好扮像,飘逸白发衬托出炯炯有神的一双玉眼,双手十指修长,配一身白衣白裤白皮鞋,活脱脱一个老操哥,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风景。

此翁年轻的时候,更是玉树临风。曾经住在学道街商业局宿舍的人大都记得一个场景,那时,乐山有个年轻姑娘长得十分好看,用老话形容: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时不时看见韩老九夹着一把小提琴,翩翩然光临美女的家,然后弦乐响起:

“骏马奔腾在辽阔的草原”。那时最流行的小提琴曲,特别是几段跳弓,扯把子的很。

而我的记忆则停留在顺城街,至今尚存的拱宸门边上,那个时候,城门脚下,与豆腐社为邻,住着乐山数得上名号的美女,外号黄葛兰的操妹儿,九哥站在操妹儿的家门口,侧身、偏头、下巴颏夹着小提琴,旁若无人拉弓揉弦,演绎一首《凤求凰》。以后念起豆腐的香味,耳中自会响起九哥的琴声。

热爱音乐是那个时候乐山美女对外宣布的第一张标签。

近些年江湖上兴起书画热,大凡住家,不论大宅小居,挂上件把名人书法或绘画作品,满屋飘文气。在乐山,以我之见,九哥的书法作品占比量最大。每次去看他,总见求字索书的商贾粉丝们人来人往,曾有感戏诗一首:

“犹记当年乌尤寺,漫山尽系赵熙字。而今九哥书嘉州,满城尽挂思一书。”

不仅是我有此认识,原眉山日报总编辑汪明福、乐山文士陈遐龄同样认为:“思一名门出生,少小喜舞文弄墨,从幼好玩、音乐、提琴、篮球、舞蹈等无所不通,唯嗜究赌道,人称嘉州一代赌王。⋯⋯”

二、

每次回乐山,我总会去看看九哥。九哥的身上有股气场,这气场,并不是来自他经常挂在嘴边的故事。九哥年轻时,与名满四川的大画家李琼九先生过从甚密,在大佛寺文管所,他与所长黄高彬、后来的嘉州画院的老先生们也是相当熟悉,几乎是一个不在编,又每日上岗的编外人员。对于一个旧时代出生富家的弟子,传统美学文化,那是从小耳濡目染、成了家常便饭。

有一年的秋天,我和九哥一起吹闲事,说起小时候临帖习字。九哥话赶话说起一段玄龙门阵,他说1979年他在大佛寺山上瞎混。碰见一个背着竹甲背的农民,六十多岁的年纪,问他收不收购字帖,说着从甲背中抽出几卷发黄的纸,上面是历朝历代大文人的书帖。九哥就把这个农民引去见了文管所的黄馆长,黄馆长见这些字帖保存的不好,用一元五角钱收购了。九哥站在旁边有点为农民心疼。

说来又是一个巧字。九哥找的女朋友老家是牟子场的。他骑了辆自行车去牟子耍,正好在下场口又碰到前几天去大佛寺卖字帖的农民,衣服都没换,仍然背着竹甲背。九哥喊住老农,问他屋头还有没有字帖。那人很是警惕,左顾右看,小声对九哥说,字帖没有,倒是有些画。九哥来了兴趣,和那人一起去了他的家。

九哥说,那个老农的家在马边河旁。所谓马边河,其实是岷江每年涨大水后留下的一段水沟。水沟很短,就在今天的牟子大悲寺往西走。九哥眼中老农的家,其实是一爿东倒西歪的草房,里面用木头搭了个阁楼,屋里还住着两个老男人,其中一个说是有八十多岁了。说话间,带九哥来的人搭个木梯子爬上阁楼,把一堆乱七八糟的画纸装进竹甲背拖下来。九哥粗粗一看,吓了一大跳,忙问那农民,这些画是从哪里来的?八十多岁的老人回答,祖上过去是成都的大粮商,土改抄家,金银珠宝拿走了,这些画纸没人要,我们就收起来了。

那天,九哥漫不经心讲着这个故事,我也是心不在焉的听着过去的往事。九哥说,我把这一堆画纸装了满满一背篼,把身上准备订亲结婚的两千元全部给了三个老农民。话了,九哥又补了句,他说我回去把东西悄悄藏好,有天在大佛寺碰了个香港人,他正在买嘉州画院首任院长李琼九的画,此人似乎是书法绘画的行家,我便约了他,给了他一幅唐寅唐伯虎的仕女画。那人二话不说给了我五千元。1980年,三五百元可以买一爿门面房的年代,这笔巨款在我的身上岂能不漏风。很快公安有人找到我,让我说清这钱的来历,他们以为我与黄馆长勾结,倒卖了大佛寺的文物。他们也不想想,大佛寺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东西?

说话间,秋去春来,年华似水。九哥仍然是天不见亮起床写字,他的书法长卷,在乐山一中、在乐山城市公园绿心路、在仿古建筑一条街一一嘉州长卷展出,创造了中国书法吉尼斯世界纪录。九哥是个有心人,他把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歌咏乐山的诗词文章,用各种书法字体写成作品,并装裱妥当,他说,等他的书法博物馆建成后,他会把这些作品留给乐山。让后世子孙通过观赏他留下的书法作品,爱上乐山、爱上中国文化。

三、

今年初夏回乐山,在电业系统工作的朋友,邀请我和九哥一聚。那天下午,我开车先去九哥住的地方,一个热爱文化的房地产商免费提供给九哥的工作室。九哥泡了好茶请我喝,不知道怎么提起,九哥从堆着自己书法作品的地上,随意从中抽出一卷古画让我欣赏。画很大,四尺整幅,同行的朋友帮九哥一同展开,画面色彩鲜艳,人物表情各异,栩栩如生。表现的是三个士大夫在溪边抚琴,有山有树、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看便知是幅名画。细看右下角题款:“仇英实父为怀云先生制”,还有仇英朱文印。

我一下张大嘴,显然受到惊吓。这样一幅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的作品,怎么会出现在川南小城乐山?如果这是一幅真迹,它的市场价格应该在数百万元以上。如果真是一幅真迹,这幅名画应该是挂在省级以上的博物馆。

九哥似乎见惯了这样的场景,毫不在意我的惊讶。收起画卷,又从地上的纸堆中抽出一卷画作,徐徐展开,首先是只蜻蜓,然后是两片精致的树叶,再下又是三片叶子,叶下是只神态悠闲的蚱蜢,乐山人叫油啄母。这是上世纪初大画家齐白石的手迹无疑。白石老人的作品有自己的特点,画的颜料是采用天然矿石、甚至蓝宝石由自己研磨的,伪造难度大。到了晚年,老人怕以后眼睛看不见画不好,八十多岁年纪,在纸上把飞虫和树叶先画好,待老了有人上门买画,再随意搭配点树干野草就成了一幅精美作品。

九哥给我欣赏的画作,正是白石老人晚年的作品。按照时下拍卖公司的行情,这又是一幅可以卖出大价钱的宝贝。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居然看到大师的真迹。大师的作品,自然会产生独有的魅力和气场。大凡参观过博物馆,见过大师们的作品,画面是会说话的。

我问九哥,这宝贝是哪来的呢?九哥说这是他花了两千元钱从三个老农民的烂房子里买来的。于是,九哥又重头把几年前讲过的故事又讲了一遍。末了,满不当回事的把名画丢进纸堆,说,以前我有一大堆好画,卖了一些,又被人骗走了一些。还有一些,有空的时候再给你欣赏。说完,又从纸堆里翻出一张周边破烂、画芯完好的清初王翚的小品。这小画别看不起眼,上面除盖满清代乾隆皇帝、宣统皇帝的印和各种收藏章,更重要的是还有与王翚同时代的书画大家恽寿平的一段长文,实殊难得。按照画上王翚留下的丙寅年辰,两年后,一代宗师恽南田就挥别了这个世界,只活了五十八岁。

怪不得清代的帝王很看重这幅作品,这里的信息量大到可以写一本书。

四、

九哥讲的故事我是相信的。他证实了我一直想弄明白的问题,古代乐山、犍为、井研等地中举出去做官发财的名人,他们除了名字和官位留在地方志上,难道就没有其他东西可以证明他们那时的辉煌?

九哥讲的故事发生在岷江边的牟子古镇,这个镇是古代驿道上,出乐山城的第一个驿站。清代末期,这里出了个举人叫唐淮源。他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乐山考出的举人、进士,曾任职河南新乡知县。清朝被推翻后,脑袋瓜子灵活的唐进士,先是在河南古都开封做生意。生意越做越大,1926年又去了北京打拼,一直做到1937年,因了见不惯日本人,才回到老家乐山,在成都、乐山做生意,是民国时期乐山数得上的大老板。

更引人注目的是,唐淮源先生是个真资格的儒商,他的一手漂亮的楷书,至今尚为人称道。不仅如此,唐进士善诗词格律。这样一个热爱文化又不愁衣食的人,他一定会收藏许多艺术方面的好东西。

我的猜测不是无妄之言。大凡读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启功先生的口述历史和四川师范大学杜道生的回忆,自然会把牟子唐淮源的生活轨迹和这两个近世的大名人联系在一起。

先说启功,启功先生的宗族是清朝皇室后裔,满族正蓝旗人,他的先祖是雍正皇帝。按照清代的规矩,八旗子弟是不用上班干活的,他们的生活费由皇室提供,不过有个差别,下一代的生活费总是比上一代低,传了八九代之后,能够维持生活,或者生活的比较满意的八旗人家就困难了。到了启功的曾祖父溥良,他向朝廷申请,放弃封赐,象普通人一样参加高考。溥良有真材实学,光绪元年中举,六年后又考进二甲三十名进士。溥良的长子毓隆也象父亲一样,参加高考,成为进士,光绪二十八年(1902)受朝廷委派四川,出任乡试正考官。正是这一年,来自乐山牟子场的唐淮源,在主考官毓隆的眼皮下参加四川乡试中举。按照中国传统士人的说法,一同求学的叫同窗,同一年参加高考的叫同年,出自同一个老师的叫同门,唐淮源就成了毓隆的学生,顺理成章,主考官毓隆是他的恩师。

启功出生才一年,父亲就去世了,他一直跟随祖父毓隆生活。清庭逊位后,上个朝代留下的遗老遗少,失去了生活来源,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大都贱卖自家收藏的宝贝。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后,京城遍街都是从皇宫或者旧时贵族家散落出来的文玩杂项。到了启功发蒙读小学,家里实在没钱了,启功回忆说,“祖父的学生唐淮源正在北京做生意,伸出援手,不仅提供了学费,还支持他家度过了难关。”

杜道生也有回忆,说他当年同时考取了四川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语言,自然是北大首选,可家里一时困难,唐淮源正是杜家的亲戚,毫不犹豫支持杜道生去了北京大学,吃住行都包了。

故事讲述到这里,我的意思也逐渐明了。九哥1979年从牟子马边河收购来的书画,如果故事存在,应该与牟子唐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辉煌有一定的关系。传统文化教育熏陶出来的人,是把六艺作为自己的必修课。一如当下,不管你是做官还是经商,一旦到达气定神闲的境界,家里的墙上是离不开几幅有品位的书画。

鸣谢:乐山顺城街“市井小舍”、豆妈、耿乐生、陈红、黄慢提供部分照片。

关于杜道生和杜道生谈书法的介绍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